【鸣家】苏南:小长假引发的冷思考

苏南

04-28 10:00

听广播

“五一”将至,今年放假5天。群里小伙伴纷纷策划自己的出行路线。囿于新冠疫情全球传播影响,估计往年趋之若鹜的出国游肯定要凉了,最后多数人可能只会考虑在安全前提下的短途旅行。

1.webp.jpg

“五一”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当年是为了纪念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罢工胜利而设立。这个假期安排有深刻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也有重要的国际和意识形态背景,核心要义是,要突出我们政权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天下劳动者的政权。“五一”全民放假,彰显了我们国家政权性质,彰显了劳动者主人翁地位。所以,“五一”假期应该是令全体劳动人民内心欢欣愉悦的假期。加之时值春夏之交,春风浩荡,夏意初显,山欢人笑,这个假期的含金量相当高。

2.png

只是一般人对此往往未作深究,只在乎是放1天、3天、4天、5天,还是恢复曾经的7天,在乎大好春日如何及时行乐,吃好、喝好、耍好。当然,自己出钱吃喝玩乐无可厚非,而且还有助于拉动消费,促进文旅发展,助力经济转型,这在当下也是一件大事。

其实,国家的假日安排有一个严密的制度体系,是与不是、放与不放、放多久、怎么放,都由国家来安排,规范统一。在古代,放假同祭祀、游乐等重大礼仪活动紧密相连,从皇族到平民都高度重视,往往是全民参与,久而久之形成了许多礼俗,有的流传至今。新文化运动乃至建国之后一段时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出现反复变化,但民间礼俗活动很多并未终止。反倒是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员的高频率大幅度流动,城市化加速发展,西方文化特别是影视网络作品的传播,年轻一代同传统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离得远了,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不那么深了,很多礼俗活动都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已失传被遗忘,成为老年人遥远的记忆。

3.webp_副本.jpg

联系目前国家节假日制度安排,其实应该引起大家一些思考。就拿2020年全民放假安排来说,国家年初对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和中秋节7个节日放假及调休日期作出了具体安排,全年共放假(含调休)27天。其余元宵节、国际妇女节、植树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七夕节、中元节、教师节、重阳节、圣诞节等均未作统一放假安排。

应该说,节假日安排就是一种国家制度、一种规定、一种礼制、一种态度、一种导向,这种安排体现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一个政权的性质主张倾向。所以,每个国家的节假日都有其特殊的规定和内容。从国际视野来看,更能够理解我们节假日制度的安排。

4.webp.jpg

目前我国公休和非公休的节假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一类集中体现了共和国政权性质、主张和倾向,与近现代中国的发展紧密相关,比如元旦、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妇女节、教师节等。国家安排这些节日,同共和国的历史未来、同普通大众的文化信仰紧密相关。作为共和国公民,当然可以充分享受这些节假日带来的“福利”,其实也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来认识这些节日,来对待这些节日所承载的主流文化,主动参与到这些节日活动中来。

5.jpg

其一,更加重视并主动参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我们是中华民族、炎黄后裔。五千年东方文明绵延不绝,这是近现代以来我们能够屡经风雨而不倒,始终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和源。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但不幸的是,长期以来“西方优越论”甚嚣尘上,从经济、科技到制度、文化,我们身边发生过很多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事情。而实际上文明无所谓优劣,贵在自信。现在是全民看世界的时代。通过经年的开放交流,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接触了解日渐广泛深入,反过来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应该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以国民认识为基础,历史终究会正本清源。通过放眼看世界,当今国人立足历史和现实,可以在内心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是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优秀民族;我们爱中国文化,中华文化是优秀文化。

中国人过好中国节,是时候发出这样的声音了。通过正确认识中国节、真心热爱中国节、主动参与中国节,共同营造浓厚节日氛围,传承节日文化,增强个体的参与感、仪式感、神圣感、认同感、归宿感,从而巩固全民的文化自信。

当然,对老祖宗有关节庆的东西,我们也不可能全都视若圭臬,完全继承,而是要结合时代发展作扬弃,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赋予生机,延续繁荣。对一些经典要论,要做好研究阐释,社会推广,滋养大众。对一些典章制度,要深挖其形成发展、内涵实质、利弊得失,为今所用。对一些礼俗传统,要追求形制上的传承,更要追求文化意义上的传承,讲形似更讲神似,厚植民族文化土壤。

6.webp.jpg

其二,更加深刻理解爱国爱家的时代内涵。比较才知优劣,鉴别才知真假,经历才出感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据说,出过国的人都有一个感触,就是离开祖国的时候更能够体味祖国的可爱。俗话说,我们国家的好处、制度的优势,只有在陌生环境中才能更加真切的感受到。

眼下全球正经历新冠疫情考验,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待疫情的认识和做法差别很大。我们国家首先经受疫情考验,由开始的一地爆发、全国扩散,到有力应对、科学抗击,到把握主动、赢得胜利,看似顺理成章,实际上并不简单、并不容易。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巨大的牺牲,之所以在国难面前能够扭转乾坤、逢凶化吉,依仗的是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治理优势和文化优势。相比国际上一些地方疫情泛滥的情况来看,国人不禁由衷地产生出自信自豪来。灾难面前全民一体的家国情怀、上下同心的集体观念、人民共和的治国理念,是我们战胜疫情夺取胜利的重要依靠。

“五一”假期临近,大家可以适当计划自己的出游安排,对比他国的水深火热,国人更能够理解这份闲情的可贵、难得,这方故土的可爱,这个国家的可敬。爱国爱家永远是国人朴实牢固的崇高情怀。

7.webp.jpg

其三,主动追求品质生活品质人生。中国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礼仪之邦,这可以从大小节假日的场景、仪式、环节和讲究中体现出来。古人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国早已越过温饱线,即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与物质生活丰富同步的,应该还有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个体精神世界的充实。

“活得体面”不仅仅是吃得好、穿得好、有钱花,还要配套文化气质、文明素养、人格魅力、精神修养。追求品质生活、品味品质人生,已经是每一名社会个体现实的需要、紧迫的需求。只有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相匹配,才是完美人生;只有个体与群体相一致,才是文明社会。而通过参加节日活动,恰是提升群体文明程度的有效方式。

举手投足皆是修养,一念飘过滋养文明。从今天开始,带上你的家人、朋友、同学,过好每一个中国节,让每一天都值得回忆,让每个人都值得感谢。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把每一天都当成节日来过,更加注意自己和别人的感受,更加注意事情的细节和过程,使自己变得更加理性、豁达、正直、坚强,使生活更有味道。

8.png

其四,积极参与健康消费支持假日经济发展。经济生活就是生产到消费、需求与供给循环往复的过程。每一个个体和组织的微观经济活动,构成一个国家、地区的宏观经济态势。所以,个体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正如绿叶同森林、水滴同汪洋大海的关系一样,不能看不起每一片叶子、每一滴水的作用。同时,每一个个体也要清楚,自己的每一个喜好、选择、参与,最终都汇聚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发展动力、宏观态势。

有了钱,还要善于花。我们以往更重视个体对经济发展在生产环节的贡献,更注意储蓄聚财,而对于个体在消费环节的贡献却重视不够、动员不够、服务不够。达到世界中等收入水平之后,国民收入水平上升,恩格尔系数下降,支出结构、消费结构也必然发生改变。节假日消费是居民消费的主体,这不仅要成为商家的共识,做好供给侧这篇文章,也应成为每一个国民、每一个消费者的共识,继续做好消费侧这篇文章。如果每一个个体都能够量入为出,安排好节日消费行为,就能够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愉快的假日生活,不断提升生活品质。倘若国民都有如此认识和自觉,国内消费的潜力就会源源不断释放,市场容量就会不断放大,新消费业态就会持续发展,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就会变得更加强劲有力,我们就更有信心御风险渡难关。

9.webp.jpg

个人消费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潜力,也关系疫情当下共度时艰的全局、大局。由于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国内经济下滑压力持续增大,一时生产停滞、消费低迷、进出口萎缩。为发展大局计,国家启动投资,启动生产,搞新基建。与此同时,还必须启动进出口、启动消费,让生产出来的东西有人买,能够变成商品、变成现金、变成利润。进出口不是我们一家说了算,而居民消费却是每一个个体可以自主决定的行为。疫情当下,活跃国内居民消费不仅有利于扩大经济总量,还有利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拉动社会生产发展,更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国民的信心。

西方经济学讲“蝴蝶效应”,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信心,人人都主动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国内经济的基本盘就不会差,疫情当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疫情之后必定花落我家。“五一”来了,消费去吧!

10.png

图/文 苏南

推荐阅读:

孤独的夜

故乡的小河

早春二月 · 海 棠


作者简介:苏伦,笔名苏南,泸东人氏。长政策研究,偶作时评。法道崇圣,忧天悯人。用镜头记录四季,用文字勾勒人生。

苏伦.png


尾部版权声明_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