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苏南:故乡的小河

苏南

04-15 07:00

听广播

我的家乡在川南一个小山村,上大学时离开了那里,至今已经三十多年,心中经常泛起对儿时家乡的美好回忆。记忆是模模糊糊的,但又强烈清晰;是青涩细微的,却又温馨缠绵、温暖亲切。在这样的回忆中,我在异乡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代。我的心永远都浸润在故乡的山山水水里,在温柔的儿时记忆中。

家乡多山,山上多林多土,山下多水多田。那时候人们很勤劳,生活很艰辛,但空气是清新的,水是甘甜的,大人小孩活得简单快乐。

山上山下,所有的田土都种了庄稼,几乎没有撂荒现象。春天的时候,各式的菜花野花开得漫山遍野,不同色调的绿叶铺满田园,挂满枝头。蜂儿在飞,蝶儿在飞,鸟儿在飞,整个山村都从冬的包裹中苏醒过来,活动起来,充满生机。秋天,一层层梯田载满成熟的稻穗,金黄金黄的,丰收的喜悦晒满整个山岗,堆满家家户户的笑脸。

VCG211247413462.jpg

在我记忆中,有树就有田,有田就有水,有水就有河。家乡每条山沟深处,都必定有一条有名无名的小河。小河弯弯曲曲,沿山谷慢慢向前延伸,每流过一道山口,就与另一条小河交汇,水流也变得更大一些,河道也逐渐宽阔起来。最终,所有的小河都汇入了长江。

河岸边是年年耕种的良田熟土,分季节种着各式的谷物、蔬菜、瓜果。不能耕种的地方,也栽上竹子、树木,或者任由各种野生植物沿河生长。于是,小河被掩藏在树林、竹林中,人家也掩藏进竹林、树林中。

河中长满各式水草,很多都叫不出名来,碧绿的叶子随流水不停摆动,随季节不停生长。水草间散居着大大小小的鱼儿,三五成群,嬉戏其间。岸边石缝和洞穴中藏着螃蟹、鳝鱼,是孩子们劳作之后展示技艺的好去处。为了抓住猎物,经常弄得满身是水满脸是泥,这是山村小孩最快乐的时候。

VCG211228066882.jpg

小河不宽,水不深也不急,一年四季清澈见底。一般用不着撑船过渡,只需在行人比较多的地方,用几块石头搭起一道小桥,也有把规整的石柱整齐地埋进溪底,石柱之间保持相同的宽度,恰好容人一步步跨过。石柱与石柱之间河水经年漫流,汛期还会被一次次淹没,又一次次露出,久而久之,小河里的一切都被刻上自然的年轮,岁月的烙印。

女孩子喜欢摘一片叶儿一串花儿,从上游投下,看它冲过石柱之间的空隙,一直漂往下游,直到看不见的地方。男孩子总有一个海军梦,撕下一张作业本来,三下两下折成一艘小船,从上游轻轻放下,然后三两结伴沿河追逐,看小船驶过一道道湾,冲下一道道坎,颠颠簸簸驶向小桥,穿过石柱,驶向心中的汪洋大海。

随着年龄增长,沿河活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听过小河的故事越来越多,我才知道,河的下游连着长江,那里江深水阔,风疾浪大,有桥也有船。

有船的生活是有诗意的。古时候,在大江大河上建桥是非人力所能及的事情,鹊桥也只有借神仙的力量才能完成,所以人们造了船,让水上交通变得方便起来。在我家乡,无论是定期摆渡的渡船,还是沿河上下的货船,或者打鱼谋生的渔船,大都依靠尾舵把握方向,靠两支浆划动提供动力。只有长江边的大船,才使用风帆,或者靠纤夫拉动。

夏秋季节,江水很盛,逆流行船非常困难。尤其是过滩的时候,需得船上岸上的人同心协力,才能挺得过来。

那船上的人,把舵的把舵,撑篙的撑篙,调帆的调帆,几乎不用号令,大家动作整齐划一,精确及时,保证自家的船远离水经,远离礁石,既减少冲击阻力,又避免碰撞搁浅。

那岸上的纤夫最为辛苦,几乎赤条条一丝不挂,日晒雨淋,全身铜色,一根绳头挂在肩上,躬身向前,双手撑地,双脚交替向前挪动。每个人都保持着同样贴地向前的姿势,身上腿上大小肌肉一齐紧绷,嘴里齐整整喊着号子,拼命用力向前拉。他们走过的地方,坚硬的岩石被赤脚踩出一道道凹槽,凸起的棱角被纤绳磨平又磨灭。

VCG41154934113.jpg

过了一滩又一滩,走了一湾又一湾,直到傍晚时刻,才可以歇下来。点一堆篝火,吃一锅粗食,然后天当房地为床,听着江水,枕着星星,望着月亮,在一个个龙门阵中睡去。

家乡的小河,多数河段河床浅,河道也不宽,行不了大船,正好可以造桥。九曲河、濑溪河、龙溪河、马溪河上遍布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石桥,单是明清时期的“龙桥”据说就保有170多座。这些桥全部由石头打造,桥墩以龙、象等瑞兽雕刻为饰,横卧家乡大小河溪,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在今天看来还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其中47座已经申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单是龙溪河上就保存有十座国宝级石桥。

龙溪河的源头在玉龙湖。清明时节,我冒着小雨故地重游。这是全年最好的季节,龙溪河畔春光满满,远处近处花红柳绿,郁郁葱葱。河两岸依旧是几十年前建起来的水产养殖基地,一口口用条石磊起来的鱼塘,专门生产鱼苗。一位大姐正在清理水面漂浮物。据她讲,她1979年嫁到这里,距今已经41年啦。闲聊中,她给我讲起“二十四个望娘滩”的故事,故事就发生在龙溪河边。

传说有一个小伙子,父亲积劳成疾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给地主当长工养活母亲。地主很刻薄,小伙子家里穷得吃不饱饭。因为太饿,小伙子见到什么东西都要捡回去,让母亲看看能不能吃。要是能吃,他就让给母亲先吃。

有一天,干完农活,太阳还没下山,地主又让他去放牛。天黑了,小伙子牵着牛往回走。走到河边,牛不走了,“嗡昂、嗡昂”地叫个不停,拼命去啃食河边的一株野草。吃完野草,牛用头拱地,拱出一个鸭蛋大小的东西,亮晶晶的,发着光。

小伙子以为是个野鸭蛋,便捡回去孝敬母亲。母亲舍不得吃,把野鸭蛋放在米缸里,免得被老鼠偷去了。米缸里原本只有几粒米,谁知第二天早上却变成满满一缸米。母亲将米送给和她一样穷的人。第三天,米缸又满了。

连续多日,母亲都将米缸里的米送给穷人。这事最后让地主知道了,带人来到小伙子家,发现了那个野鸭蛋,知道是个宝贝,就命人抢夺。小伙子抢不过,只好野鸭蛋放进嘴里,抓扯中,野鸭蛋被小伙子一囫囵吞了下去。

瞬间,小伙子感觉得很渴,就在水缸里舀水喝。不一会儿,水缸里的水被他喝完了,还是很渴。母亲只好提着水桶,去井里挑水回来给他喝。小伙子等不及了,自己跑到井台上去喝水。这时候,小伙子身体也开始发生变化,皮肤开始硬化,仿佛生出鱼鳞一样的东西,血淋淋的。

地主不敢再打野鸭蛋的主意,灰溜溜地跑了。

第二天天亮,水井也被小伙子喝干了,还是很渴。母亲奔波一夜,实在是累得动不得了,就说,儿啊,娘累得实在动不了啦,你自己到河里去喝吧。

这时,小伙子身上几乎遍布鱼鳞,早已站不起来,只好爬到河边去喝水。

VCG211261107312.jpg

儿子一去大半天没有回来,母亲只好去找他,来到河边,看到儿子还在河里喝水,一条河都快让他给喝干了。

母亲觉得儿子一定是平时太饿,就伤心地大哭起来。母亲一哭,天上就电闪雷鸣,立刻下起倾盆大雨。小伙子还在一个劲儿地喝水,母亲还在一个劲儿地哭。母亲的泪水像暴雨一样流个不停,流到河里,河水涨上来,很快就被小伙子喝了下去。到傍晚的时候,母亲说,儿啊,你真变成龙了吗,怎么要喝恁多水?

话音刚落,天上突然打了一个炸雷,“咔嚓”一声,小伙子向河里扑去,挣扎几下,果真变成了一条龙,顺着河流游走了。

母亲见状,大声呼喊,儿啊,你真的变成龙了?儿子回头望母亲一眼,母子双双泪水长流。

母子的泪水流进河里,河水暴涨。母亲跟着河边走一段,又大喊一声,儿啊,你就这样走啦?儿子又回头望一眼流泪的母亲……

母亲实在追不上儿子了,就爬到一座山上去,大声喊叫,儿啊,你这一走,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儿子又回头望一眼母亲……

母亲呼喊了二十四声,爬上山就再没有力气了。最后使出仅有的一点力气,大喊道,儿啊,你真的就这样走了?喊完,身体失去重心,向山崖下摔去,跌进龙溪河里。

儿子回头望见母亲凌空飘下,想转身接住母亲,却被一道水浪挡住,根本靠近不得。母亲从高处摔下,将儿子身后的河滩给砸断了,露出一个大洞。

母亲终究没有留住儿子,儿子还是顺着龙溪河游走了,再沿着长江游进了大海。

等到天晴,人们发现,龙溪河里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河滩,一数,足足有二十四个。母亲摔下的地方,形成一道瀑布。

VCG41145110655.jpg

后来人们便说,这些河滩是那个变成龙的小伙子,回头望他母亲时,拱动河床形成的。母亲叫一声,他回一次头;他回一次头,留下一座滩。

而今故事已成传说,仍在家乡口口相传,但望娘滩、泫滩、先滩、马爷滩、李滩、浬滩、忠滩、对接滩、柏木滩、黄土滩、皂角滩、观音滩、平滩、高滩……龙溪河边一个个地名依然在册。

听完故事,不觉雨停,我突然发现,家乡的小河依然美好,龙桥仍在,风景安然。不知儿时玩伴,今又何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

十问十哭——悼亡父

早春二月 · 海 棠

早春二月|窥园·探城


作者简介:苏伦,笔名苏南,泸东人氏。长政策研究,偶作时评。法道崇圣,忧天悯人。用镜头记录四季,用文字勾勒人生。

苏伦.png


尾部版权声明_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