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苏南:鹅鹅鹅

苏南

07-31 07:00

听广播

1.webp.jpg


在众多家禽中,个头最大的也许就是鹅了。

中国人驯鹅养鹅由来已久,距今足有三千年。鹅与人关系亲近,其实受了古人不少影响。

东晋王羲之以贴换鹅传为千古佳话,唐朝缅伯高千里送鹅毛被奉为诚信经典,骆宾王《咏鹅》更让它家喻户晓,成就了高雅、纯洁、美好的形象。但在不少人记忆里,对鹅的印象其实是从一丝恐惧开始的。

2.webp.jpg


鹅是群居主义者,也是英雄主义者,往往为了共同的地盘而逞一时之勇,敢于向块头比自己大、个子比自己高的人犬发动袭击,群起而攻之,不少伙伴都有小时候被鹅追逐欺负的恐怖记忆。

3.webp.jpg


只有跟人混得熟稔之后,鹅温顺可爱的一面才开始显露出来。在熟人面前,它们会低着头伸直长长的脖子集体鸣叫示好,也会煽动巨大的翅膀欢叫着迎面扑来,那阵仗甚是隆重热烈。

4.webp.jpg


鹅块头虽大,却是地道的素食主义者。它们以青草、菜叶、谷物、糠壳为食,对鱼虾、昆虫从不问津。家鹅饲养成本低,产肉多,深受农家和商家欢迎。

小时候,几乎家家都养鹅。正月的时候孵上一窝,开春后小鹅就出生了,那标志性的鹅黄给人温馨柔软的感觉,毛茸茸一团团直叫人生爱。

5.webp.jpg


喂养和照顾小鹅的任务,一般交由家里最小的孩子来承担。刚出生的小鹅只吃莴笋叶和大米,喝清水,稍大之后自会寻找青草为食。

这时候,取一张鲜嫩的莴笋叶,“喂哟,喂哟”唤上两声,那群毛茸茸的小家伙就会蹒跚着靠过来,伸嘴争食手中的菜叶。小鹅每啄一下,叶子就抖动一下,不消半分钟,整张菜叶就被撕扯得干干净净。看着小鹅愉快地进食,心里总会荡漾着无尽的快乐。

6.webp.jpg


你也可以手握一把碎米,轻唤两声,小鹅照样会伸头过来,用它那扁扁的喙轻轻啄食,那痒痒的感觉迅速从手心传遍全身,叫人终身难忘。

有一年冬天,家中进了黄鼠狼,几只鸡被这家伙咬死,一只小鹅被啃掉了半边翅膀,小妹为此痛哭一场。外公亲手制作了捕捉黄鼠狼的机关,那家伙似乎有灵性,很久没再出现。母亲用一些草药给小鹅敷上,它居然活了下来。

7.webp.jpg


春天是青草滋长的时节。家里的鹅群顺着地里、田里野草铺就的绿色通道,集体外出觅食。草长得快,鹅也长得快。它们最喜欢麦地、油菜地里一种叫“鹅儿粲”的野草,每天都要吃得歪着个脖子才肯回家。

8.webp.jpg


端午节到来的时候,鹅群已经完全长大,白白的羽毛,红红的嘴掌,阵容强大,冠盖鸡鸭。这时候的鹅群什么都不怕,是家禽家畜的免费警卫,平常打家劫舍的黄鼠狼、蛇等野生动物都只能避而远之。

9.webp.jpg


老家有端午吃鹅、送鹅的习惯。端午是传统大节,这天丰盛的午餐,往往是以一大锅鲜美的鹅汤为主角和高潮的,它代表着一家人从冬天开始近半年的专注和守候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剩下的鹅,要么卖掉换钱,要么生蛋换钱,都是农家重要的钱袋子。

10.webp.jpg


这一天,外甥拜母舅、女婿拜丈母娘,都要背上一只鹅的。整整一上午,大路上人来人往,鹅声阵阵,穿梭着来来往往的人情和往事。但在我记忆中却有一次例外。

11.webp.jpg


那时候父亲在一家基层金融单位上班,据说曾帮助某同乡家的老大解决了工作,对方出于感激,专门送来一只大大的白鹅。那天傍晚的时候,对方女主人背着那只白鹅,沿着我家门前那一遛田坎急急走来,说是要来认干亲。那鹅被捆住双脚,装在一个背篼里,脖子却拼命地伸出来,一路无助地望空“呱哇——呱哇——”叫个不停。

12.webp.jpg


没想到,母亲并没有让对方进家门。根据父亲交代,她将对方堵在了家门前的堰塘坎上。对方扔下鹅就要走,父亲从房内丢出一句狠话:如果鹅不背走,明天就取消她家女儿上班资格!

13.webp.jpg


一阵僵持之后,对方只好悻悻地背上背篼,眼里含着委屈的泪,一步三回头。母亲站在塘口,劝对方不要生气,乘天未黑赶紧回家,今后还要相互多走动。

14.webp.jpg


那晚的夏风很轻,很柔,和那白鹅的叫声一道,一直吹在童年的记忆里。

现在生活好了,城里人乡下人都讲究饮食健康,新素食主义风靡,食鹅之风一时兴起,各种做法推陈出新,成就了一批名店大厨。但在我看来,还是幼时自家土灶煨的鹅汤味道最美。

15.webp.jpg

图/文 苏南


作者简介:苏伦,笔名苏南,泸东人氏。长政策研究,偶作时评。法道崇圣,忧天悯人。用镜头记录四季,用文字勾勒人生。

苏伦.png


尾部版权声明_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