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邢秀玲:历尽沧桑的女词宗(一)

邢秀玲

04-30 07:00

听广播

不久前,我从央视四台观看了介绍浙江金华的纪录片,在著名的“八咏楼”上,立着一代词宗李清照的全身雕像,气质高雅,姿态娴静。雕像后面的巨幅诗屏上,是她的手书真迹《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四周陈列着她的生平事迹和部分诗词,这首“七绝”正是她晚年流落金华期间所写。

VCG11392481847.jpg


蓦然间,我仿佛看到饱经忧患的李清照,咏唱着这首气势磅礴的《八咏楼》,步态蹒跚地向我们走来,于是,她那历尽沧桑的一生,宛如沾满泪痕的古朴画卷,在我面前徐徐打开……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崇拜苏轼,为“苏门学士”之一。母亲王氏,出身相门,知书达礼,情趣高雅。清照得益于优良的遗传基因,又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她从小才思敏捷,博闻强记,工艺能文,兼通音律,十几岁就写出表达少女情怀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为人所称道。同时代的文人王灼率先点赞:“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见。”

她18岁时,由父母作主,许配给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赵家世代为官,门第更加显赫,赵明诚21岁,当时在太学读书,俊朗儒雅,和美丽聪慧的李清照十分般配,他俩的结合,可谓门当户对,天造地设,完美得无以复加。

婚后,这对神仙眷侣诗词唱合,琴瑟共鸣,达到了灵魂的高度契合,从这个时期清照写的《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等词中,可以窥见她此时明朗快乐的心境。当然,赵明诚作词远不如爱妻,但他受祖父的影响,对金石文物情有独钟。据史料记载:北宋时的汴京,在大相国寺中设有“瓦市”,每月定期举行,市场上百物罗列,热闹异常……每逢初一或十五,明诚告假前往“瓦市”,遇到中意的名画古董,便倾囊购置,有时甚至将衣物典当出去,间或捎些果品小吃,归来后与清照共尝。

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很短暂,两年后,一场横祸降临到清照父亲头上。在北宋元佑年间,由于新旧党派之争,将以苏轼为首的一批有识之臣诬为“元佑奸党”,流放充军,横加迫害。李格非自然难脱干系,也被罢官削职,驱逐出京。不谙世事的李清照救父心切,要求公爹赵挺之在朝堂上挺身而出,伸以援手。然而,刚刚晋升为宰相的赵挺之深知官场险恶,波诡云谲,他一口拒绝了媳妇的请求。清照气愤难忍,竟公开顶撞公爹,指责他隔岸观火,冷酷无情……这在封建社会被视为大逆不道,她的家庭地位从此跌落,以至受父之株连,被强制离京返回原籍时,赵挺之不闻不问,一对新婚夫妇生生被拆散,三年之后才得以团聚。

VCG11449397842.jpg

学识出众的李格非远不如他的老师苏轼旷达,他受到诬陷,心情郁闷,回到故里后便卧病在床,不久命归黄泉。他的姻亲赵挺之即使明哲保身,不吭一声,结局也很惨,很快被奸臣蔡京罗织罪名,罢去相位,不久病死京都。死后三天,蔡京又命开封府逮捕赵挺之在京的亲属,后来查无实据,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但赵氏兄弟因此而失官,赵明诚从鸿胪少卿变为一介布衣,这也成全了他研究金石的志向,因祸得福。

远离官场的赵明诚偕妻子回到老家青州,过起了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倒也符合这对夫妇对“世外桃园”的向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曾有“审容膝之易安”,意即住在仅能容身的陋室里也很舒适,宜于安身。夫妇二人为狭小的书房取名“归来堂”,称内室为“易安室”。清照干脆自号“易安居士”。他俩吟诗作对,饮酒赏花,生活既充实,又有趣。清照曾留下“赌书泼茶”的记载:“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看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通过这段朴素的文字,一对恩爱夫妻苦中作乐,有滋有味的日常生活可见一斑。

当然,更多的时间则用于收藏整理文物,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整集签题,不仅正其伪谬,还品评高下。为了收集整理金石文物,他们生活俭朴,节衣缩食,正如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所言:“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这位风华绝代的少妇,除了用学识才气装扮自己,竟没有锦衣靓饰点缀,寒酸如此,可钦可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鸣家简介:邢秀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重庆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

著有散文集《情系高原》《眼中的星空》《紫调欧罗巴》《西部神韵》,新著《西方名人逸事》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曾获《人民日报》“精短散文征文奖”“青海省政府文学奖”“首届重庆散文奖”“首届四川散文奖”“‘我与自然’全国散文征文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等。

邢秀玲.png


尾部版权声明_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