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唐文龙:巫盐天下|壬——盐白江湖(一)

唐文龙

05-21 17:00

听广播

翻过了一山又一山,蹚过了一河又一河。

山有关隘,河有险滩。

盐道是商道,是兵道,是财道,但也是情道,是匪道,是赌道,是烟道。

有财富,自然充满诱惑,有诱惑,自然就千奇百怪。

白色的江湖,险恶的江湖。

盐道的辉煌之外,同样藏污纳垢,苦难的,还是万千盐民。

小伙儿一路,经历了太多苦难,也经历了太多诱惑。

这一章节,我们得围绕这白色的江湖说起了。

所有的诱惑,都是因盐而引起,所以这里就先说私盐。

VCG211277830759.jpg

盐,本无公私之分,只是执政当局根据当时盐法生产、运销并纳税的食盐统称为官盐,反之则被视为私盐。与官盐相对立而存在,相抗争而发展的私盐,无视“产有定场、运有定商、销有定地”的盐法禁锢,冲破“严密缉拿、重惩不贷”的罗网,同官盐争产、争运、争销岸、争市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渗透力、竞争力。

自从春秋时管仲实行盐法开始,几乎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存在私盐屡禁不止的情况。

三峡盐业,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历史上又是四川、陕西、湖北、湖南等省的交界地,“几不管”地带自然让更多人冲着富足的私盐而来。特别是到朝代更替的时候,历代地处北方的中央政权对这三峡之地鞭长莫及,更是放任私盐泛滥。

私盐泛滥冲击了官盐的发展,特别是影响了国家的税收,自然又引起官府镇压。

在唐朝后期,朝廷出台了在城市施行食盐官营、官销,在农村施行“蚕盐”的制度。“蚕盐”的配售办法是“以版籍度而授之”,就是按照农村户籍配给食盐,在征收夏税时,农民用丝绢(后改为折钱)向官府缴纳;并规定不许货卖,不许带入城市。

对于敢夹带私盐的,通过酷刑进行打压,根据夹带多少进行惩处。贩一两以上至一斤,买卖双方各杖六十;一斤以上至二斤,买卖双方各杖七十;二斤以上至三斤,买卖双方各判处徒刑一年;三斤以上至五斤,买卖双方各判处徒刑服劳役二年;五斤以上,买卖双方各判处脊杖处死。

判罚严重,贩盐者开始直接贩卖咸土或盐水,官府又出台了制度,一旦查出,即交给本处盐场煎煮熬制,所得成盐数量,即按照以上条例判处偷取咸土或盐水之人。

到了宋代,官府不但严禁在非划定区域内进行食盐贸易活动,而且严禁私人偷煎卤土制盐,违反者处以重刑。

盐法自然更加严酷。

《宋会要辑稿·食货·盐法》记载:“持仗盗卖私盐者,三人以上,持仗及头领并处死。若遇官司擒捕,辄敢拒捍者,虽不持仗,亦处死……其余不以所犯盐数多少,并仗脊二十,于本处配役三年。”

刑法虽然越来越严,但私盐却屡禁不止。

宋朝的私盐少有史家关注,但在苏辙的一篇《蜀中茶法五弊论》的文章中,痛斥四川官商走私茶叶的过程时,有“夹带大宁盐”的记载。

“三苏”之一的文学大家苏辙,一句“夹带大宁盐”,却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一是大宁盐业发达,连走私茶叶的官商都打起了主意;二是四川的盐茶走私活动十分厉害,已经严重影响了当时的正常贸易。

元代已经有史书开始对私盐进行较详细的记载。据《元史·儒学瞻思传》记载,襄汉流民聚居荣县一带,至数千户,“私开盐井,自相部署”,开始向鄂西北一带销售私盐。

到明朝时,政府根本无法阻挡由四川向鄂西北贩私的洪流,《天启实录》记载:“蜀盐制作精美,常私贩于荆襄各郡……虽厉禁不能止”。

清代三峡食盐向鄂西北贩私的规模越来越大,林振翰在《川盐纪要》记载:“私盐出境少者数十斤,多者数十挑或至二三百挑,成群结队,殊骇所闻”。当时鄂西北的房县、竹山、竹溪、兴山、秭归、保康—带均食四川私盐,荆(州)宜(昌)地区也为川私浸灌而“从未有食淮盐者”。

私盐者泛滥,官府自然设置各种关卡缉压。

于是贩私者只好通过深山老林中的羊肠小道铤而走险,把与跟官兵的争斗转为跟峡谷险滩和野兽土匪相斗。

《捕蛇者说》里面讲,税收苛政比毒蛇更毒。这里,盐税比绝壁上的羊肠盐路更险,比盐道上的土匪猛兽更凶。

贩私者有谋取暴利的投机商,但更多的是普通民众,为了一口食盐,不惜用生命冒险。

所以在陕南、鄂西的很多地方,把贩卖私盐或正常背盐换取“力钱”的盐背子看成一种低贱的职业。

VCG211278105871.jpg

盐路上的民歌唱出了盐背子的痛苦和悲哀。

大宁厂,开盐行,累坏了湖北小儿郎。

大昌街上开黑店,油渣子被窝钻心寒。

杨溪河,到马堰,川垭子就在大路边。

有钱的哥哥吃顿饭,无钱的哥哥吃袋烟。

八树坪的苞谷籽好卖钱,杀得老子好过年。

阴凉树、蝌蚂井,路过三墩子继续行。

太平山,自生桥,黑水河来把艄弯。

娘娘坟、水井湾,苞谷荞麦当的饭。

铜洞沟、黄柏阡,放马场有个孙玉山。

漆树桠,下碑湾,碑湾有个李子端。

青树包,我直接走,一直走到鸡鸣口。

天晴之日心欢喜,天雨之时有些愁。

有钱的哥哥拉一把,无钱的哥哥对岸哭。

水田坪还不要紧,薛家坪有个葵花井。

九道梁下无心坐,接着又上蓦阳坡。

杨岔河,水不浅,七十二道脚不干,接着又上獐子山。

獐子山上横起过,门古寺前坐一坐。

过了狮子岩,又下上当河。

上当河上有个扯垮庙,薛蛟薛葵取得宝。

过了下店子,才到房县城。

一路540里,磨掉了好几层脚板皮。

不怪天,不怪地,只怪是个背盐的。

——《只怪是个背盐的》

每一句都是辛酸,每一句都是血泪。

为了年节吃饱饭,宝源山下去背盐。

熬盐妹妹好惹眼,背盐哥哥把她缠。

哥送妹妹两件衣,妹送哥哥一背盐。

俩人送礼把心换,约定明年结婚缘。

背盐背到高岩坎,土匪强人抢走盐。

人捆树上冻饿死,哥哥一命归黄泉。

哥哥一去不回还,丢下妹妹好可怜。

岩坎改名“九条命”,只因同行九条汉。

“九条命”地名至今传,说来叫人肠犹断。

——《为了年节吃饱饭》

原始森林中,峡谷绝壁上,盐背子们开辟了官盐大道之外的私盐小道,纵横交错,成千上万地分布在所有食盐销售到的广大地区。

陆道之外,水道上同样私盐泛滥。

VCG41590234232.jpg

相对于陆路走私盐道数量众多来说,水路贩私孔道就显得较为单一,主要是利用长江航道来走私。

长江水系是私盐运输动脉。光绪版《四川盐法志》卷首《圣谕》中记载:“巫山、大宁一带盐埠口岸,素有奸商私造引张,名为‘墨引’串通土豪,勾结私贩各船到彼捏称提载,由水路浸入荆州、宜昌等处。”

连接巫山、大宁两地的水道便是大宁河,自大宁盐场至巫山龙门峡入长江,虽滩多水急,但可行驶小舟,“顺流而下,捷于飞鸟,其势甚易”。利用其水运便利、成本远低于淮盐的优势,不仅浸灌鄂西北的宜昌地区,还远浸入长江中游的荆州、安陆二府和荆门州。

大量的食盐走私到了朝廷无法制止的地步,所以担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就在给朝廷的奏文中汇报,说在襄阳缉私时发现附近村镇都有囤积私盐的铺户,白天兼卖别样货物,夜间则专运私盐来襄阳,由于路径分支甚多,缉私根本达不到效果。

在十堰市茅箭区卡子村,至今留存着过风楼、娘娘庙、梯子石等遗迹。

山间林木绿意盎然,村口桃花灼灼盛开。从村口顺着穿村而过的小河一路前行,荒草掩映着一条约1.2米宽,石块整齐铺就的小路,若隐若现。当地史志工作人员考证,当地有“吃茶靠江边,吃盐靠四川”的说法,卡子村古盐道大约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是十堰通往房陵古盐道的核心路段,也是古时候连接十堰至房县、竹山、神农架到四川大宁县背私盐的重要通道。

过风楼里,盐背子歇脚栖息烧火做饭,竹筒里装着水酒一人一口,合着汗水血水一起饮下。

娘娘庙前,点燃三炷香俯身下跪,磕头求福求平安,拜上天拜菩萨拜祖先还拜自己。

梯子石依旧光滑,那是岁月一脚一脚被磨平的见证。

宁厂镇衡家涧社区年近90岁的邓远炳,头发胡子花白,但每忆起往事,依旧情绪激动。“我那时候就‘偷’过盐,也不是真正的‘偷’,私人拿钱去买,然后转卖,其实就是偷税,也就是贩私盐,利润很大。”“悄悄买了盐之后,得绕过税警队站岗的税卡,过了卡子才敢卖。躲税警,经常要翻山越岭,只要稍微能走人的地方就会有人去碰碰运气。偷税贩盐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有的背100斤,也有的背三四十斤,过税卡子的时候,在裤管里面用绳索把盐袋缠了藏起,还有些妇女围在肚子上,装成怀孕的样子。混过关卡就卖,买盐的都是湖北人和陕西人。”“跟税警队的人需要混熟,或者平常时候悄悄给些好处,他们就假装没看见。不认识的被抓住,盐没收,还往死里打一顿。”

私盐,从春秋食盐开始收归官营而同时产生,其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私盐冲击了官府管理的食盐市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百姓的吃盐问题。

与私盐同时产生的庞杂的运输网络,在当时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最终将落后而封闭的渝东、陕南、鄂西北地区连接起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交通网络,促进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资、文化交流。

私盐通道随着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盐业管理体制的逐步规范,特别是随着现代物流运输的高速发展,而逐渐堙没在崇山峻岭之中甚至消失。

只有一些石阶上,长满苔藓;打怵子磨成的浅窝里,有一汪水,能映出人影。

一些老人,望着石阶之外的大山,一声叹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

巫盐天下|己——盐战风云(一)

巫盐天下|庚——盐语珠玑(一)

巫盐天下|辛——盐之留存(一)


作者简介:唐文龙,80后,重庆巫溪县人。喜摄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用色彩和形状表现哀愁与欢乐。喜文,当过农村小学教师,做过党史研究工作,获得过没有记者证的重庆市首届十佳“田坎记者”称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新诗学会会员,华龙网“鸣家”、重庆晚报“夜雨”专栏作家,重庆市文旅融合专家库成员。发表各类诗歌、散文等文学和新闻作品百多万字,多次在各类征文、摄影比赛中获奖,出版有《小人物讲大道理》,长篇文化散文《巫盐天下》,一直敬畏着文字。喜书,好读书不求甚解,获得过重庆市第七届十佳读书人称号,一直自娱自乐,对镜黄花,临窗醉月。网名“黑蚂蚁”,毫不起眼,柔弱渺小,但始终模仿着蚂蚁的姿态,坚持,坚韧,倔强地爬着,虽然慢了点,但一直向前……

dd21cdca0b5147f1b5323fcf5e4e568f.png


尾部版权声明_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