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傅小渝:重庆的味道

傅小渝

08-19 17:00

听广播

长寿血豆腐.jpg

长寿血豆腐

2017年一个秋天的午后,阳光和煦。三个文化人儿模样的中年油腻男聚在加州花园一个喝坝坝茶的地方,突发乡愿,决定为重庆,为这座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写一部书。因三个人都酷爱搜奇寻幽,又都是骨灰级吃货,于是这场坝坝茶,就被他们喝成了一次选题会,再于是两年之后,就有了这样一部关于巴渝美食的口述历史:《重庆宝贝·寻食》。

它的作者,便是那三个在媒体江湖上“不做大哥很多年”的家伙——

罗磊,前报人,自由写作者,现居重庆。

华勇,前报人,非遗文化研究者,现居重庆。

晋毅,前报人,职业摄影师,现居重庆。

北泉手工面制作技艺传承人   肖浪.jpg

北泉手工面制作技艺传承人 肖浪

历时两年,三个不知疲倦的疯子,三头闻香觅食儿的老饕,跑遍了巴山渝水的犄角旮旯,从重庆“地理北极”的城口,到乌江之滨的武隆;从三峡腹地的奉节,到阿蓬江畔的濯水;从成渝古道上的璧山、荣昌、大足,到长江沿岸的古镇、名刹、水码头……上山下乡入户,遍访民间高手,六百多天的田野调查,行程一万多公里的舌尖长征,终于为重庆的亲们发掘、铺排出一桌令人垂涎欲滴的“巴渝全席”。

但,它绝不仅仅是一幅供海内外吃货寻踪打卡的巴渝美食地图,也不是《舌尖上的中国》重庆版,别忘了,它是三个前媒体人“气味相投”的作品,所以,它是要讲故事的,它里面的故事,必须是很精彩的!

擀制酥皮.jpg

擀制酥皮

翻开封面,光看看目录页篇名,就够吊你胃口——

河川之上,酒魂荡漾/云水间 一把面/两座老石磨,推满一百年/长明慢火煨鸡杂/伐薪烧炭卖鸭翁/悲伤与希望,统统逆流成河/家在腊肉飘香处/鱼,我所欲也/透过月光看月饼/母亲手里那把火……

怎么样,是不是很风骚,很文青,很情怀撩人呢?

微信图片_20190819141124.jpg

《重庆宝贝》

华勇说,书里搜集了40个故事,40个美食类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所专注的,是这些美食在特定历史年代的传承过程中留下的人文轨迹:家族的,社会的,经济的,民俗的,自然水土的,等等。尤其是传承人对美食制作技艺所倾注的那份情感,那份发自灵魂的敬畏与热爱。一生就做一件事,这样的匠心,值得你肃然起敬。

书中很多篇章,用了跌宕而节俭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某种美食伴随历代移民大潮入川入渝的迁徙路线,或特定历史背景对某一地方小吃的孕育催生作用,读来饶有趣味,颇长知识。不少内容看似闲笔,实则大有来头,譬如桥头火锅店名中的“桥”字,指的是重庆哪座桥?为何重庆火锅在上世纪40年代之前根本就不叫火锅,而叫“连锅闹”?譬如在交代白市驿板鸭的工艺传承时,却“花开两处,另表一枝”,带出一段巴蜀乡间“赶鸭棚子”路线九九归一的趣闻;再譬如,在《河川之上 酒魂荡漾》一章中回顾驴溪烧酒的渊源时,笔头一转,便转出一页江津白沙古镇在抗战时期大师级文化名人云集的历史。

古法烘焙.jpg

且看这一段文字——

“戊戌变法那一年的那一天,合川籍举人张森楷提着几包桃片去往京师,想请老师康有为指点一下他的新书《华夏史要》。康有为边看书稿,边伸手去抓学生带来的小零食,刚送进嘴里嚼了几下,突然放下书稿,一脸的惊吓:何来如此美味?”

在读了这段掌故之后,再拿起一片合川桃片放进嘴里,你舌尖上的甜糯,是不是多了那么一层回味?

再看《说白了,就是杠杆原理》一章,作者在讲述完松溉古镇盐白菜的古法脱水技艺之后,继续揭秘变得薄如蝉翼的盐白菜,是如何码味、上香的——

“榨干后的盐白菜没有味道,只是从一张白纸,变成了一张可以书写作画的宣纸。你要让它赏心悦目,还得往里填东西。300年间松溉人不断尝试,终于确定了一种最重要的味觉填充物:松溉豆豉……打扫干净发酵池,铺盐,豆豉和香料,再铺一层菜;接着又是盐,豆豉和香料,然后又是一层菜。人世间每一颗绽放生命的种子,不都是这样播下的吗?”

啊啊,当那一道道暗藏着美食身世的密码,被这一行行清新婉约的文字解开之后,你所品尝到的食物滋味,肯定会丰富太多——那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时光的味道,大地的味道,万物生长的味道。

土沱麻饼传承人  李程.jpg

土沱麻饼传承人 李程

本书三位作者,当年均是在川渝两地影响力很大的一张都市报的资深记者,完整经历了纸媒的全盛期,与本人为先后同事。多年的新闻生涯,在扎实的文字训练和调查功夫之外,还赋予了他们开阔多元、精细入微的观察视野。这本书的出版,似乎可以给正在转型的纸媒人一点启示:你受过的职业训练,终归能以另外的方式回馈社会、并找到与之匹配的价值。

据说,这本书刚送出版社,就有嗅觉灵敏的影视投资人找上门来,希望以版权合作方式,投拍一部非遗版的“重庆深夜食堂”。这是后话。

三位作者之一的晋毅,出生于摄影世家,人称胖子。胖子为本书配的照片极具视觉震撼。翻开书封,那一张张本土非遗美食传承人的面部特写,在扉页上排成了一堵光影斑驳、表情丰富的高大城墙。穿越时光的烟火,这堵墙上的男女才是本书主角,是锻造并定义了重庆人味觉系统的大师。在此,向他们致敬,也向三位把白日梦变成现实的前新闻同事致敬。

江津烧酒传承人    王河川.jpg

江津烧酒传承人王河川

罗磊说,《重庆宝贝·寻食》是他们三人联手推出的重庆非物遗产传人系列丛书的第一本。接下来,还有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其内容,也将从美食延伸到器物、民俗、技能、表演等领域。这是一个浩大的城市文化工程。在没有任何商业力量介入的前提下,三个疯子全凭一腔热血要想完成这个工程,近乎天方夜谭。但两年之前,这本书也是天方夜谭,但他们做到了,完成了。

所以谁又能断言,他们不会走得更远?

搓制麻花.jpg

搓制麻花

图/晋毅


作者简介:傅小渝,资深媒体人,原四川作家协会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重庆作家协会文学院首届创作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在《现代作家》(《四川文学》)《红岩》《青年作家》《小说界》《广州文艺》《延河》《滇池》《花溪》等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停止小说写作进入媒体,在川渝两地多家媒体工作,获国家级、省级各类新闻奖数十个;媒体工作期间,在国内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上百万字。2015年末离开媒体,现在新华网重庆频道视频部做影视编导和策划。

傅小渝.png


尾部版权声明_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