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胡伟清:又是新的一年,做好计划了吗?

胡伟清

02-19 17:00

听广播

4075454_副本.jpg

正如不要问读博士的人论文写得如何了一样,也不要问别人去年计划完成没有,因为据调查,大多数人,是与计划无关的:要么是没有计划,要么是没有完成计划。

大多数人是没有计划的,或者准确地说,是大多数成年人没有计划的,计划似乎只是我们小时候的事。父母和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计划下一年要达到什么目标,但似乎他们自己不会设立什么目标,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从来就没有完成过计划,所以也就不再制定计划。

但王阳明说过:“立志为首,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而计划,则是实现志向的必要手段。志向是一生的目标,需要分解到一生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需要分解到一到两个十年,然后再分解到每一年。年度计划,应该是最重要的计划,不长不短,不需要考虑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可以实现的可能性应该是很大的。

然而,即便是制定了计划的人,为什么大多数没有实现呢?

曾有人分析过,说要么是计划太大,要么是努力不够,要么是没有预料到的事太多打乱了我们的计划。我今天不想从理论上来谈,而是对比一下企业的例子。

一个人也许不制定计划,但不制定计划的企业,我很少看到。而且,大多数企业的大多数年份,都是完成了计划的。

11490989_副本.jpg

首先,企业的计划,往往是“几上几下”订出来的,这就至少具备两个特点:第一,不是老板一个人关起门来弄的,而是发挥的“集体智慧”;第二,不是很短时间制定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经过了比较充分的讨论和论证。而我们个人的计划,往往是到了年底,头脑一热制定出来的。

其次,企业的计划,目标是比较明确的,核心的指标就那么几项。而且,就是这么几项核心指标,还是需要企业所有人员去完成的。而我们个人的计划,往往涉及很多事项,又只有靠一己之力去完成。

第三,计划是分解到每月、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员工的。而很多个人的计划,只是年度计划而已,并没有分解到每月、每周。

第四,计划的完成程度,是要考核的,也是与收入挂钩的。换句话说,企业的计划,属于“硬指标”,而我们个人的计划,往往成了“软预算”。

所以,如果我们个人在制定年度计划时,能够参考企业的模式,多思考、多论证、多征求他人的意见,具体分解到每月、每周,制成表格,贴在自己每天要经过的地方的墙上,完成了就打个勾,没完成就注明原因,并像小孩子一样,哪一周完成得好,也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奖励,这样的话,估计我们完成计划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许多,而且,你更有积极性去制定计划了。

图片来源:东方IC

推荐阅读:

有女儿的CEO更有社会责任感吗?

效率不等于成就

意识能量层级


作者简介:胡伟清公众号:明亮课堂),笔名:古元、柯博、南湘子。喜马拉雅“胡说清谈”主播,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专栏作家。毕业于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

5a4df98060a349cf9749896cfc8a2e88.jpg


21号新版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