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大力学治沙团队:“沙漠之约” 科技为笔 绘出沙漠生态新画卷
重庆渝中 2023-09-15 12:40 浏览量  

渝中融媒体中心-重庆渝中客户端(文/图 王欢)他们,如胡杨一般扎根大漠,用时7年,创造并守住一块块沙海绿洲。他们,使“点沙成土,荒漠变田”的神话成为现实,使茫茫沙海现出漠上花开的美景。

9月8日,重庆市新闻摄影学会组织部分会员单位负责人、记者,深入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聚焦新时代重庆科研工作者,用影像记录重庆交通大学力学治沙团队的治沙新方法、新经验,展现重庆科研团队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

重庆交通大学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土壤化试验示范基地。

清晨,由乌海机场开往库布齐沙漠土壤化试验示范基地的大巴车在高速路上飞驰着,车窗外除了戈壁滩上点缀着零星绿色和寥寥几处民居,剩下的只有一望无际的荒漠。经过3个小时的跋涉,队伍如期到达库布齐沙漠土壤化试验示范基地。

  走下大巴,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放眼望去,一片绿意盎然,恍如身处平原草地,田间瓜果丰盈,鸟语虫鸣。

库布齐沙漠土壤化试验示范基地,犹如一片丰沃的草原。

基地的绿意引来了鸟兽寄居。

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农用拖拉机在路上往来,基地工人在田间穿梭。“沈经理来啦,地里的庄稼熟了,待会儿带点玉米、番茄回去尝尝!”一名工人热情地向沈芹打着招呼。

农用拖拉机在基地的田间道路上往来。

基地工人在田间采摘成熟的果蔬。

重庆辰砂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芹向记者介绍:“区别于传统的治沙方法,易志坚教授的‘沙漠土壤化’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固沙’到‘变土’。不仅能防沙固沙,而且改性后能生长各种植物,节水保肥,可持续性强,具有防沙固沙与生态恢复一体化功能,既响应了国家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主要任务的号召,又满足了科学治沙、节水保肥、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要求,实现了从传统的固沙到栽种经济作物的转变。”

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公牛”,是中国沙尘暴发源地之一。同时,这里也是“沙漠土壤化”试验项目的“起源地”。2016年5月,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研究团队,不远千里来到乌兰布和沙漠,带来从力学角度研究的治沙新成果。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做了治沙试验,半年即取得成功。

乌兰布和沙漠土壤化试验示范基地,犹如一条绿色丝带铺展在黄沙之中。

力学治沙团队成员李亚在丰收后的田地上查看土地恢复情况。

时隔七年,如今的乌兰布和沙漠土壤化试验示范基地,道路两侧的实验田更显葱郁,田间的葵花向阳而生,延绵远方,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向记者展现出一幅沙漠变绿洲的壮美图景。

乌兰布和沙漠土壤化试验示范基地,向阳而生的葵花郁郁葱葱。

当地向导贺然向记者介绍:“我是土生土长的乌海人,住家离沙漠直线距离只有10公里远,我们这以前有句老话叫‘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刮风天根本不敢出门。现在环境好了,我们要感谢易教授,是他们带来的‘科技与狠活儿’,为我们挡住了风沙。”

保护好治理好乌兰布和沙漠,对推进国家生态屏障建设,阻止西沙东移,保护黄河及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易志坚教授研究团队带来的“沙漠土壤化”技术,犹如一滴绿色颜料落在泛黄的纸页上,由点扩散成面,面与面连接成片,让万亩沙漠披绿衣,漫漫黄沙现生机。


易志坚教授在早期试验田中讲述“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试验示范项目的技术原理。

“我与沙漠有场约定,让沙漠变成绿洲成为现实。”易志坚说,“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新疆、陕西、西藏、青海等地以及中东等国家将继续发展新的试验点。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就要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绿色绘满黄沙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