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书记,帮我称一下这口袋洋芋,是才挖的马尔科,我想让重庆那边的客人也尝一下我们的新洋芋,还有这边有一包青辣椒一并帮我带过去卖了”冉道荣边把装洋芋的口袋搬到门口边说道。这是古路镇长龙村微网格员帮助农户将农产品集散后,统一销售到重庆爱心帮扶单位的创新服务场景。

据悉,古路镇今年按照党建统领总体部署,从细微处入手全方位服务群众,利用消费帮扶助推农特产品销售,发挥微网格员时刻在群众身边服务的作用,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长龙村8名微网格员走访收集社情民意时发现农户的大多数“土特产”除了自食外,既没有好的销售途径也没有其他好的用途,自产的农产品多数吃不完就浪费了实属蛮可惜,他们就想能不能把这些农产品卖出大山,帮农户增加一些收入。镇村两级在了解这个情况后积极研判,觉得这件事确实是一件帮助很多留守人员变废为宝增收的好途径,于是积极与帮扶单位重庆市民政局联系,请求帮助牵引了重庆第十一人民医院等消费帮扶单位,定点消费长龙村的农特产品。在牵引成功后,由微网格员上门收集农户的产品,并对产品质量把关后,统一装车定点送到消费帮扶单位接货。

脱贫户钟翠说:“原来我家自产的梅干菜,吃不完的只有倒,现在好了还可以卖10元一斤,这次我又卖了479元。”农户汪大章接过话说:“我还不是没想到,以前卖东西各人要到处联系销路,有时赶场送到街上去一站大半天没有人问,现在直接交给村上带到重庆去帮到卖,你看这回门都没出,我140多斤红薯粉卖了1300多元”。
自开展网格帮销服务以来,该村将上百户家的大米、菜籽油、洋芋、辣椒、苕粉等数十个品种带到主城区的福利院、爱心庄园等地进行销售,组织的2次产品集中帮销活动,帮销金额已超15万元,户均收入超300元,让土货变成了钱,让主城区的消费者享受了农村的生态品。

通讯员丨陈启珍
编辑丨李恬 谭晓艺(实习)
了解巫溪新闻 尽在巫溪APP
赶快扫描二维码下载
投稿请加QQ:17091500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