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共富乡村发展白皮书摘登
07-30 21:49 浏览量   0

听广播


一、共富乡村:酉阳乡村振兴探索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布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作为160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酉阳县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特色,围绕“向往未来桃花源 共享酉阳800”共富乡村战略定位,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放大优势、形成胜势,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全国乡村振兴新示范、世界知名旅游新胜地,在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提升干部能力上展现新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酉阳。

一是打好生态牌,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坚持绿色感恩、生态报国,拓展金山银山价值转化通道,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引领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新风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新方式,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中作出酉阳贡献。

二是打好乡村牌,加快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新示范。主动把酉阳发展放到全国和全市大局中谋划,以党建为统领,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农耕文化为魂,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扩面共富乡村、数字乡村试点,打造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三是打好文旅牌,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新胜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景产城融通融合,推动世界一流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品牌、文旅体验、康养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提升旅游集约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全力建设“世外桃源·宁静酉阳”。

在实现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酉阳积极探索建设共富乡村,以资源禀赋优势营造美丽生态,以花田乡乡村示范为样板探索振兴机制,创新文旅融合打造旅游胜地,发展山地农业,形成特色产业体系,夯实组织、人才两大基础,为振兴提供可靠保障,走出了一条极具酉阳特色的共富乡村新路子。

(一)利用资源禀赋,营造美丽生态

近五年,酉阳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1.3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136.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4.1%,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万元GDP能耗大幅下降,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市前列,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此外,酉阳县还健全了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成立了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县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推动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建立了跨区域、跨部门联防联治工作机制,构建了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企业主体、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二)探索振兴机制,筑造花田样板

花田乡位于重庆市酉阳县西北部,辖区面积84.2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219户10390人,常住人口4716人,外出人口5674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酉阳县以花田乡乡村振兴试点推动建设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探索乡村振兴“五大振兴”推进机制、有效路径、发展模式。花田乡何家岩村数字治理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酉阳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驻乡工作队队长为组长的花田乡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组,完善花田乡乡村振兴指挥体系、帮扶体系、责任体系、监督体系,严格实行日报告、周例会、月检查的工作机制,确保花田乡乡村振兴工作快速有效推进。

花田乡以“问题清零”“调查摸底”“环境提升“文明实践”四大行动为切口,全力夯实乡村振兴的工作基础;以公路交通提档升级、全乡农房改造规划设计、完善花田集镇功能空间、加快创建“三品一标”、推进数字花田建设、落实全乡社会养老全覆盖体系等具体事项为落脚点,全力提升花田乡村振兴的水平质量;实施整乡“三变”改革,流转土地25455亩,与13家企业成功对接,联合发展茶叶、油茶、蔬菜等9个特色产业。依托万亩草原、万亩梯田等旅游资源,打造花田菖蒲盖农旅融合示范区核心景区。2021年,引进市场主体20个,打造油茶、茶叶、贡米、烤烟等特色产业基地6.6万亩,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增长14.5%。

(三)创新文旅融合,打造旅游胜地

得益于生态、人文方面的禀赋,酉阳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种类较为齐全。如今,酉阳县正奋力将酉阳打造成生态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的“试验田”,走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酉阳县目前正在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旅游目的地逐步形成。“一域两带三十景”的旅游空间规划格局正在形成,景区品质不断提升、景点景观更加丰富、要素配套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不断优化。二是旅游产业链不断完善。通过发展旅游有效拉动全县商贸、交通、农副等产业发展,旅游产业逐渐培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三是旅游发展潜力较大。旅游资源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红色革命、绿色生态等种类,旅游产品体系健全,集天然溶洞、地质科普、历史文化、古城古镇、峡江探险、民族风情等于一体,旅游资源优势领先渝东南。

截至目前,酉阳县共创建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19类74个,入选“全国全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未来目标是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新胜地。

(四)做优山地农业,形成特色体系

酉阳地处神秘的北纬28°黄金线,具有独特的地形气候,平均海拔800米左右,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最高超11万个,海拔800米以上有80万亩纯净无污染耕地、10万亩梯田、600万亩山林等产业核心资源,发展“海拔经济”是强县富民的优选路径。

近年来,酉阳找准“山的价值”,用好“绿的优势”,擦亮“高山生态有机”金名片,创新构建以“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让“海拔经济”赋予山区全新生命力。构建标准产业体系,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全过程溯源,建成“酉阳800”直供基地22个3万亩,打造“茶米油蜜青蒿酵素”6大拳头产品,开发系列农产品33大类133款,发布全市首个茶油地方标准,上半年产品销售额2.5亿元,平均溢价率超40%。构建高效经营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协会管理、国企运营、市场参与,构建“酉阳800+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母子品牌矩阵,生态农业协会吸纳首批会员单位112家、首批授权企业23家。与中国民贸合作打造一乡一品先行示范区,在北京联合举办全球发布会。推出“云稻米”认养5500亩,亩均收入翻番。构建多元业态体系,在全市率先编制县级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创成“中国天然氧吧”;擦亮“世界青蒿之都”金名片,深化与华润集团战略合作,推动昆药武陵山制药公司扩能延链;编制全市首个县级国家储备林总体规划,建设总规模120万亩、总投资约79.3亿元。2023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5.4%、全市第6。

(五)夯实两大基础,筑牢振兴保障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组织是保障。酉阳县启动实施“三回三讲三干”,引导优秀人才回户籍地、回工作地、回感情地,指导群众讲模式、讲市场、讲未来,倡导党员带领干、能人带头干、群众跟着干。推动“百企百技百业”进村,吸引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市民下乡,先后有110多名科技工作者进驻乡村、实地指导,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140多种新产业新业态在乡村全面布局、全面落地,130多家企业主动进驻乡村,充分调动乡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迅速掀起城市资源下乡、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潮。

截至目前,酉阳选优派强管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410名,严格落实驻村干部下村签到、工作纪实、公示承诺、在岗抽查等制度,落实建强基层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重点任务。

二、共富样板:何家岩村共富乡村实验

何家岩村坐落在菖蒲大草原的何家岩下。因当地居民大部分姓何,岩以姓得名,寨依岩而生,民以耕为乐,田以梯田为形。全村辖区面积15.5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民小组,共620户2126人。当地风景秀丽,自然生态环境优良,而且蕴藏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化、民风民俗等资源,五千亩水稻、四百年梯田、一百年古寨成为了何家岩独具魅力的自然资源。

十九大后,为实现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酉阳积极探索建设共富乡村,正逐渐走出一条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新路。以花田乡何家岩村为示范,积极探索建设共富乡村,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坚持以农民为核心,突出粮食安全、农民富裕、乡村美丽、文脉赓续“四个价值”,遵循机制先行、运营前置、业态盈利、生态宜居“四大原则”,推行以工代赈建设机制、乡村职业经理人主导运营机制、资产盘活利益链接机制、陪伴式成长组织机制“四项机制”,布局经营型业态、服务型业态、景观型业态“三大业态”,实施嵌入式、微改造,变革探索以何家岩共富乡村为引领的共同富裕新路径,在15个村扩面推广,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自己干,自己的资源自己赚”的共富乡村新路。

2021年,腾讯依托为村发展实验室与酉阳县政府的乡村振兴战略合作,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和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在何家岩自然村共同建立“共富合作社”,通过建设新业态,逐步发现和培养乡土人才,提升乡村的内生动力,通过自然村的发展带动和引领整个何家岩甚至花田乡、酉阳县的区域发展。在构建过程中,由腾讯公司投入发展资金、技术和人力,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理念和技术支持,由酉阳地方政府组织专班组织实施,开展复合业态建设,打造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共富乡村实验区。

共富项目的核心是借助“共富乡村旅游发展合作社”,大力发展何家岩村文旅业态,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确保农民成为自己资源和劳动的受益主体,不断提升精神风貌,由点及面逐步实现何家岩村的共同富裕,保证农民为主体、保证农民利益、保证公平。

合作社以自然聚落为单元,是共富项目的主导者,所有具备业态的农户均可加入,对资产具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权。共富合作社通过与村民签订协议,为村民提供经营管理、技术服务、市场信息等,把传统的农户分散经营逐步纳入产业化经营的轨道,降低了个体农户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组织农户生产安全、优质的特色农产品,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发展合作社,通过改变传统的农户单户经营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一定的规模,解决农户单独难以解决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推动农业增产、农户增收,带动乡村振兴。

(一)充分体现农民主体性

坚持把农民作为共富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把维护农民核心利益体现在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是思想发动激动力。广泛开展“谈乡村振兴、话幸福未来”思想大讨论,驻村干部、村组干部、老党员等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围绕乡村振兴美好愿景、共富乡村发展思路等内容,召开小组会、院坝会、火铺会90余场次,征求意见建议120余条,唤醒群众参与的主体意识、角色意识。组织村民前往石柱中益乡考察学习,何家岩村60余名群众自发写下决心书,承诺“不因个人的小事耽误乡村振兴的大局”,真正实现从“要我振兴”向“我要振兴”转变。

二是引凤回巢激活力。开展“三回三讲三干”行动,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退休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回户籍地、回工作地、回感情地,与群众一起讲模式、讲市场、讲未来,推动党员带领干、能人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累计引入务工收入100万元以上返乡创业人士5人、科技人员3人、大学毕业生5人,营造了“万众一心干事业,我的乡村我振兴”的生动局面。

三是挖掘资源激潜力。坚持民俗文化为魂、山水村落为形、生态产业为本、美丽乡村为基,依托何家岩村“一个草原、百年村寨、千年文化、万亩梯田”特色资源,盘活农民土地、房屋或技艺资源,组织农民发展乡村新业态,把空气、温度、海拔、星空、传统村落全面优化为旅游产品,推动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集中开展何家岩村寨庭院连片整治,修建便民路1500米、拆除圈舍75个、改房屋地坪20户、改厕28户、改院坝73户,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二)培育市场化运营主体

坚持市场化方向,培育市场主体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破除市场壁垒,唤醒沉睡资源,切实解决农民房屋、土地价值“两个被低估”,生态价值、无形资产价值、政府资产价值“三个被外溢”的问题。

一是成立共富乡村合作社。坚持“自己动手、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科技赋能”,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成立共富乡村合作社,农民自愿申请成为社员,逐步把全体村民重新组织起来。2022年1月13日,何家岩村乡村旅游合作社在市场监管局正式注册成立。相比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利益主体更集中、经营方向更聚焦,运营管理标准化,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形成互补与协作,逐步扩大农民参与范围,实现整村受益。目前已有142户农户加入。

二是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把合作社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体,参与建设、主导运营、利益共享。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保持古色古香的建筑风貌,盘活农民土地、房屋资源,高标准改造农家客房、厨房餐厅,打造高端民宿、无人便利店、农家咖啡厅、会客厅、明德书院,实现“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初步形成了具有功能性支撑的何家岩产业发展20余种新业态。近两年来,花田乡何家岩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为23.5%、20%,大幅度高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

三是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坚持利润让给农民、成本回归集体,资金共同管,经营自己做,让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既有工资性收入,又有经营性收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大幅度提高农民在第一次分配中的占比,全过程体现农民主体性。

(三)建立滚动发展资金池

探索建设共富乡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解决启动资金和保障后续持续发展资金是基础和前提。

一是统筹用好四类资金。用活用足各类政策,统筹用好四类资金,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捐赠资金,分年回收成本进入合作社;第二类是社会资金,原则上只能与合作社合作,社会资金本息回收,利润与银行贷款利息持平,不收高额回报;第三类是政府产业投入资金,利润归为农民,成本分年回收进入合作社;第四类是合作社银行贷款,本息分年还给银行,利润留给农民。

二是科学合理分配收益。针对厨房、餐厅、无人便利店等业态,分类制定收益分配比例;对农户经营的同一业态,由合作社进行统一调配,保障农民均衡受益;对经营利润合理分配,由合作社扣除管理成本后,上交村集体经济组织一部分、合作社留存一部分、村民分红一部分。合作社统筹利用回归成本和经营利润,不断丰富和发展新业态,实现滚动发展,推动产业增效益、农民增收益、集体增实力。

三是强化资金监督管理。建立共富乡村合作社资金管理制度,完善理事会决策、社员表决等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财务公开,对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收益每月公开,做到公正、公开、透明,让每一笔钱都“晒”在阳光下。推行“社员监督+村支两委监督”双重监督,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常态化监督机制,确保集体资金安全、完整和不流失。

(四)大力培育职业经理人

坚持能人带领发展,借鉴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聘请职业经理人运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一是注重本土人才解决引得来。坚持市场运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职业经理人,把培育本土人才作为重点,鼓励和支持他们加入运营团队,既解决就业问题,又弥补农民管理不足的短板;既解决外来人才进村会流失问题,又解决长远可持续问题。目前,已聘请5名返乡创业青年作为职业经理人,9名本土人才作为乡村CEO团队成员。

二是持续培训提升确保运营好。由政府搭建平台,组织职业经理人和团队成员参加专业培训班,持续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盘活、现代农业发展、农文旅服务营销等方面业务技能专业化培训,兼顾职业道德水平提升,不断提升管理运营能力和市场

对接能力,确保产业持续发展。

三是强化工作保障实现留得住。坚持“办公有阵地、决策有参与、信息有掌握、待遇有保障”,让职业经理人参加村党支部有关会议,及时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产业发展动态、政策、需求等准确信息和数据,建立“基本工资+收益提成”报酬制度,让职业经理人不仅引得来,而且留得住。

(五)打造数字化智慧乡村

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共富乡村数字平台,打造“何家岩智慧乡村”,把资源与市场链接为一个系统,赋能产业设施、运营服务、营销推广各环节,激活乡村各种要素,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品牌打造、经营管理和市场对接。

一是打通农民了解市场通道。开通“稻香何家岩”公众号、视频号,注册“花田何家岩商店”,让农民直接了解市场,利用数字化运营提升品牌。架起农民与消费者对接桥梁,创新运营智慧认养“为村共富农场”,把何家岩梯田稻米变为加密区块链的NFT藏品,通过线上小程序交由消费者认购,把稻田搬上云端,提前对接市场获得收入,降低了种植风险,提高了产业收益。

二是打通客户深度体验通道。开通为村共富乡村经营服务小程序,开发乡村智慧导览地图,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民宿预订、餐饮预订、线上店铺购买以及村庄农耕体验活动等线上服务,满足游客了解体验村庄文化、吃喝玩乐等需求,实现一键玩转乡村的线上服务极致体验。同时,为职业经理人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工具。

三是打通运营技术支撑通道。开发为村共富乡村经营后台管理系统,对合作社实行“一卡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满足村民经济业态的管理、营收管理、数据分析、会员管理、分红等需求,更好助力乡村经营者高效、便捷管理乡村资产,开展

运营活动。

三、共富前瞻: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战略展望

(一)乡村平衡发展:资源替代与劣势化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后,接续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并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成为更加迫切的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就是要补齐“三农”这块短板,坚持农业农村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新时代。

除了按照乡村发展的差异性统筹行政资源,还要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合理高效配置资源,发挥存量资源优势,全面激活农村的发展动力和活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绕不开政府资金投入、惠农政策的支撑、体制机制的改革,也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激发农业农村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更离不开提升农民作为乡村建设主体的能力,形成政府、社会、农民共同参与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格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区别不同类型加以推进。

1.统筹行政资源,差异化实施乡村振兴

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和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地区已摆脱绝对贫困,虽然在脱贫攻坚期间政府在解决大面积、集中性贫困问题具有显著的减贫效果,但行政资源相对有限。不同于脱贫攻坚时期,乡村振兴时期要求全面振兴,因此根据地区差异,合理配置全国行政资源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考虑到全国资源环境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最为理性的选择便是发挥中国政府的总体性统筹调动能力,规划全国行政资源使用,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根据区域特色,同样采取差异化战略措施,适当地将有限行政资源向自身条件受限

的地区倾斜。

2.发展集体经济,打造乡村利益共同体

探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问题,需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视角,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既是快速促农增收的重要抓手,又是全面深化农村基本制度改革,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打造新型乡村社

会利益共同体的具体体现。

因此,要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化改造,处理好集体经济组织与基层政府、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强化发展保障和规范监管,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开展市场化经营管理,完善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和收益分配方式,让集体产业和农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引进专业财务人员,强化监督管理,规范使用流程和用途管制,确保日常经营风险可控、健康持续。

3.加大民生保障,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乡村振兴时期,乡村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需要继续加强落实,乡村社会福利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机构匮乏,社会福利覆盖面狭窄。乡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致使农村居民公平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难以保证,极大地抑制农民发展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

因此,通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民生工程的落实,以赋能的方式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人口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民作为乡村建设主体的能力,才能保证获得长效持续的脱贫效果,为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应加大民生事业发展和完善,强化民生兜底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为乡村各主体提供最直接的增收渠道,改善生存状况;加大医疗、教育等民生工程的投资力度,通过“赋能”的方式激活乡村人口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解决因资源贫乏带来的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推动乡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

4.健全机制体制,加强共富人才支撑

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围绕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制,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平台、创新机制、营造氛围、强化激励,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农村实用型人才服务和培养需要加强。要深入推进以“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四培养工程”,逐步实现一名党员就是一名技术能手、每个家庭有一名实用人才目标,培养一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土专家”“田秀才”,努力打造“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创业人队伍。

注重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应当考虑不同地区实际,对人才引进政策条件予以适当放宽和倾斜,落实落户人才在户籍流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强实用人才培养,搭建人才培育平台,鼓励相关院校、企业、科研院所与当地合作,组建科研基地、联合实验室、大学生实践基地等,借智聚力推进产学研一体,支持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人员采取技术承包、入股、转让等形式开展合作经营,助推产业成果转化。通过优化人才振兴服务环境,鼓励人才返乡创业,搭建返乡创业绿色通道,提供一条龙创业指导和服务,加大财政资金、金融服务支持,营造全民返乡创业的热情。

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要着力抓好招才引智。善于就地取“才”,注重从返乡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手工艺术品匠人、非遗传承人、有特长的农民群体中发掘优秀人才,大力回引优秀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建立乡村人才流入留住机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多的就业岗位,让青壮劳动力就地就业有增收,打造一支“回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二)乡村充分发展:资源优势整合与产业振兴

1.转变政府职能,优化乡村营商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强和完善政府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职能,减少机构数量,简化中间层次,推行扁平化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高效率组织体系,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简化审批手续,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协调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促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打造竞争新优势,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完善市场环境,发挥存量资源优势

乡村振兴战略具备全面性和长期性两大特征,以强化行政干预的非市场化方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只能取得快速短期效益。但市场经济有助于打破乡村原有的封闭循环圈,引入长效性的市场机制,与政府的行政干预形成合力,持续推进 乡村振兴,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扎实,实现实施过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对于资源环境较为优渥的地区来说,相比单纯的行政兜底式扶贫,更为重要的是完善市场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发展,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获取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而市场环境的完善,可以从两大方面进行,其一是正式制度结构的优化,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释放市场力量,将权力向多元主体分散,保留政府对市场基本规则的约束权力之外,给予市场充足的自主权,同时清晰产权边界,减小市场运行风险,提高交易可信度;其二是改善乡村非正式制度环境,尤其是长久以来等靠要思想的根深蒂固,是乡村发展缺乏内生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当地群众的市场意识,激发农户的内在动力和能力,改变过往“等靠要”

的惰性思维。

3.建立合作机制,推动乡村社会发展

科学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盘活土地资源,通过农地的流转与集中,避免和减少农地利用的碎片化现象,实现农地经营的规模化和完整性,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强调完善的合作机制,以融合和互促的手段建设利益共同体,形成工农共同发展的良性经济循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将农业和其余相关部门集合起来,通过其他部门或机构提供资金及技术指导带动农业建设,实现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通过有效协同的方式,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整合社会中各个部门的优势资源,使其共同致力于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

4.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准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

贯彻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的产业结构升级思路,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整合能力,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资源丰富的农村依托本土资源和特色产业基础,主动谋划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等重大问题,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产业发展,突破发展瓶颈,不断培育特色、创造优势,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