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消费“占领”各大商圈
重庆日报客户端
2023-05-31 06:20
听新闻

“每次我们带着娃儿来吃牛排,都要排半小时,太火爆了。”5月28日12点半,龙湖源著天街豪客来牛排店人满为患,正在等餐的食客黄晶告诉记者,“商场里只要是打着儿童套餐招牌的店,基本都家家爆满。”

无独有偶。同一天上午,远东百货江北店五楼人群熙熙攘攘,正在给孩子购买玩具的李莉告诉记者,这里整层楼都是儿童业态,儿童服饰、儿童书店、儿童玩具等一应俱全,是名副其实的“孩子购物天堂”。

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采访发现,包括大坪商都、江津商场、重百大楼等在内的10多家商业体,儿童业态在楼层分布、占地面积、品牌进驻、销售业绩等方面均处“C”位。各大商圈,大有被儿童“占领”之势。

商圈中的儿童消费为啥这样火?就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从“边角料”升级为 “主力店”

“说起儿童业态在商圈有好火,你去看一下它们的楼层分布和占地面积,就一目了然了。”重庆市零售商协会秘书长王巧玲表示,商业资本不会说谎,儿童业态已经从以往商圈的“边角料”升级为 “主力店”。

比如,金科乐方目前已引入亲子体验、教培及游乐等儿童业态,体量达到1.5万㎡;龙湖星悦荟将堪称商场黄金位置的二楼打造为儿童业态“专属区”;融创茂囊括了重庆最大室内滑雪乐园、室内水世界、海世界,打造了2200㎡的“亚特兰蒂斯”儿童海底主题街区。

大手笔布局儿童业态,为商场带来丰厚的回报。

例如,大坪商都儿童业态品牌达26个,今年5月销售额占楼层总销售的70%;2022年,江津商场仅童装品类销售额就超过2239.5万元,销售占比达到7.5%;今年1-4月,重百大楼儿童品类销售额超过1059万元,在商场中的占比持续提高。

儿童业态,还成为商圈“引流器”,有效促进了其他业态的繁荣。

在江北区观音桥阳光世纪购物中心,随着今年3月“绝对马戏”游乐进驻商圈,高空吊环、魔方、秋千杂技秀、欢乐默剧、巨型小丑气模、玩偶巡游场等项目人气持续走高。“演出三天客流近8万人,同比增长91.21%,拉动商圈销售同比增长201.63%,实现销售额752万元。”阳光世纪购物中心告诉记者。

此外,金科美邻汇也先后举办惊奇马戏节、奥特曼首进江津、五一奇幻嘉年华及系列儿童剧,商场单日峰值客流达到5.8万人次,成为“人气磁石”,拉动商圈销售业绩大幅增长。

儿童业态分量为啥越来越重

“商圈是城市的商业集聚地,也是消费的主阵地”,重庆大学教授廖成林表示,儿童业态在商圈的成势,并非一蹴而就。

廖成林介绍,2014年以前,儿童业态主要以零售为主,一般与女性消费和母婴类产品混搭组合。2015-2017年,儿童业态初步独立,零售、服务、娱乐等专门针对儿童的营业面积,占到商场5-10%。2018年以后,儿童业态成为购物中心重要消费业态,教培、亲子等儿童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

儿童业态在商圈的分量越来越重,这是为啥?

首先,消费迭代升级,促进儿童业态在商圈加速汇集。“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给娃儿吃的、穿的、用的要讲究得多了。”5月30日,在龙湖公园天街一家店铺给孩子购买辅食的陈女士告诉记者,“我始终对街边小店产品的质量、售后不放心,买东西基本都来商圈。”

陈女士的态度,其实和很多家长不谋而合。以儿童食品为例,孩子王大卖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家长对品质很看重,对品牌、配料、日期新鲜度等要求越来越高,非油炸、低脂肪、少配料等健康食品销售持续增加。

其次,新生代父母的体验需求,也带动了儿童业态在商圈扎堆。换句话说,当前,商圈消费的良好体验,让注重生活品质的80、90后父母,更愿意选择商圈作为陪伴孩子“游乐购”的场所。

5月28日傍晚,记者在月光之城碰到刚刚看完儿童微剧的刘女士一家。“很多个周末,我都提前做好攻略,带她去不同的商圈玩儿,学习、购物、游乐一站式搞定”,刘女士说,“对于我们这样的上班族来说,平时工作忙,陪孩子时间少,周末就想高效利用,商圈资源富集,不用疲于奔波,高效轻松的体验胜过一切。”

“陪同效应”不断释放,助推儿童业态在商圈加速成势。当下,儿童消费“一 拖二”甚至“一拖六”,有效拉长成年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提高购物中心顾客群体的黏性消费。

“儿童业态强大的引流功能,让商圈不断加大对儿童品牌的招引力度,甚至不惜重金打造自己的儿童项目”,廖成林举例说,一奥天地商业街专门打造了占地超过2000平方米的配套儿童乐园,吸引市民边“遛娃”边消费。

有待提升品质、做出特色,加强监管

随着三孩政策落地,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0~14岁儿童将达约2.72亿人。根据中国儿童产业中心数据,80%家庭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 30%~50%,家庭儿童消费平均每年为1.7万元~2.55万元,儿童消费市场每年约为3.9万亿元~5.9万亿元,成为提振消费的“新风口”。

“万亿级的儿童消费新蓝海,是机会,更是挑战。客观来讲,当前重庆商圈儿童业态看似繁华,背后仍有不少问题。”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认为。

从儿童业态的定位来看,目前大多商圈盲目跟风,同质化严重,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和消费疲劳。

记者在10多家购物中心走访调查中发现,约90%的商圈儿童业态基本以传统零售为主,将近80%商圈布局了室内游乐场,约50%商圈热衷于亲子陶艺、亲子游泳、亲子餐厅项目,大多缺乏特色和辨识度。

不过,也有一些商圈通过特色化经营令人眼前一亮。比如,江津美邻汇购物公园以儿童为社交为主题,打造市集IP“金豆豆亲子市集”,最高峰时吸引了上千个家庭参与。又如,金科中心悦FUN街区以儿童体验为主题打造“趣你的岛”,组织“小小岛民体验”、“挖啊挖”落日沙滩挖宝营地等活动,深受消费者青睐。

从儿童业态的品质来看,创新消费场景不多,在益智性、科技性、服务性等细分市场表现力欠缺,产品没有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兴奋点。

“比如,当前AI人工智能、科幻题材、国潮风等元素火爆,但重庆儿童业态这方面的产品还寥寥无几。”莫远明分析,以科技赋能、以知识为承载、以跨界为手段才是应对未来儿童经济的关键招数。

比如,上海Space zoom贝纵家庭体验中心,凭借全国首家以太空、科技为主题IP的亲子家庭体验,火速出圈。又如,南京魔法城主题乐园,依托球幕电影厅、5D影院、7D滑雪场和7D互动体验剧场等高科技设施,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变成现实,让家长孩子流连忘返。

从儿童业态的监管来看,市场仍需加强规范,亟待打造家长“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

“我之前给孩子报了十节陶艺体验课,结果才上三节就关门跑路了。”“我暑假带着孩子看了几场儿童剧,但有的剧目只能说是乏滥竽充数。”“前几天看到央视发布‘儿童化妆品’大多质量无法保证的新闻,赶紧把家里的扔了”......

“都知道孩子的钱好赚,但是儿童市场的不规范让不少家长心有余悸,不得不捂紧钱包。”莫远明认为,对于儿童业态的品质、安全、售后等各方面,还需要购物中心、政府部门等各方联手强化监管,力促儿童业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