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好医生】杨刚:让国外同道广泛关注的中国技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3-02-08 11:19
听新闻

杨刚,中共党员,中共党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美颅底外科协会(NASBS)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擅长神经内镜经鼻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瘤、颅底脑膜瘤及脑室、脑池肿瘤治疗。荣获“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2022年度第三季度人物称号。

2019年,在美国奥兰多举行的全球顶尖的内镜颅底专业学术组织——“北美颅底外科协会”(NASBS)2019年年会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杨刚教授展示了原位骨瓣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术后颅底重建方面的技术成果。这是国际上首次提出原位骨瓣这一神经外科新术式。研究成果被写入“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颅底重建技术专家共识”。这一技术弥补了当前国际上仅重视膜性重建而忽视骨性重建颅的短板,大大减少扩大经鼻入路术后脑脊液漏及继发严重颅内感染的发生。

微创是外科手术永远的追求,内镜手术是微创外科的代表。杨刚介绍,“我的亚专业是颅底,主要临床工作就是使用内镜,借道鼻腔,切除颅内肿瘤。”

内镜经鼻颅底手术切除肿瘤后颅底往往遗留一个“大窟窿”,因此,术毕颅底重建是手术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颅底修补失败,术后脑脊液漏,以及伴随的严重颅内感染往往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目前国际上“金典”的修补方法是2006年由UPMC(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发明的“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技术。该方法放弃颅底的“骨性重建”,在鼻腔内做很大的转移鼻黏膜瓣,同时还需要取大腿的脂肪、阔筋膜。

UPMC的方法虽然能比较好的解决脑脊液漏的世界难题,但是也存在很大不足:手术后颅底永久性骨缺如;因为很大的黏膜瓣转移,导致鼻腔内大面积黏膜缺如、骨裸露,鼻腔并发症很多;额外增加病人大腿新的创伤。

杨刚教授从2016年开始,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发现,完全可以在布满血管、神经、凹凸不平、厚薄不均的颅底用高速磨钻(10万/分钟)“雕刻”出一个面积约手机电话卡大小(1.5x1.0cm)的骨瓣来。手术结束时,再利用它做修补。这样不仅完全恢复了颅底的解剖结构,而且不增加额外创伤,真正体现了内镜微创的巨大优势。并命名“In Situ Bone Flap”,即原位骨瓣技术。

2019年2月,杨刚受邀参加在美国奥兰多召开的第29届“NASBS-北美颅底外科学会年会”上介绍这一创新技术时,引起了国外同道的广泛关注,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在颅底这么狭窄、危险之地竟然可以做出骨瓣来!

目前,“In Situ Bone Flap原位骨瓣技术”已经常规运用于临床手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改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