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广播
“除值班值守人员外,全体人员立即到机关坝子待命!”11月15日22:45,来凤街道机关工作群发出紧急通知。10分钟后,机关干部火速到位,集合后得知东街社区出现混检阳性,必须连夜对社区所有居民开展一次抗原试剂检测。
16日4:30,东街社区入户抗原试剂检测结束,听到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后,大家才悄悄地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东街社区连夜上门开展核酸检测,只是来凤街道防疫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这场看不到硝烟的战场上,各级干部、志愿者们冲锋在前、昼夜奋战,热心群众也参与其中,大家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留下了许多温情的瞬间,也见证了一场又一场守护与被守护的“双向奔赴”。
大学生化身“线上智囊团” 以网为媒书写青春担当
“出不到门,菜咋个买法哦?”东街社区出现疫情后,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正当该社区党委书记王群英一筹莫展之际,群里一条消息吸引了她的注意:我编辑一个在线表格,大家有物资需求都可以填写,填写过程有困难也可以打我的电话,统计好了再拉个清单出来。
发消息的人叫黄燚,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三的在读学生。原来,在得知家乡来凤爆发疫情后她就一直很担忧,虽然身在学校,黄燚也想为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自11月16日以来,黄燚利用课余时间统计居民生活物资并上报汇总,有时还要通过线上途径帮忙采购。回复业主在微信群内的各种咨询,疏导业主群负面情绪也成了她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人员吃紧但工作量又很大。回不去没关系,在网上也可以当志愿者。”黄燚说,这次志愿者经历已经成为了我青春里最独特的记忆,今后也想把志愿服务坚持下去。
收文员变身“心理师” 知心大姐纾难解困
“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11月21日下午,曾庆接到一通略带怒气的询问电话。曾庆是来凤街道党政办收文员,自辖区加强社会面管控以来,她每天要接几十个咨询电话。
“不要急,慢慢说,有什么困难你先告诉我,看能不能一起想办法解决。”曾庆在电话里轻声劝慰。
一番询问后,曾庆得知打电话的小伙子姓肖,前阵子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到来凤街道探亲,因疫情原因暂时无法返乡。了解当事人诉求后,曾庆苦口婆心地解释防疫政策,并鼓励他振作精神。半小时后,小伙子的情绪逐渐稳定,并表示会理解配合防疫工作、做好个人防护。
“嬢嬢,谢谢你,我听你的。”听到小伙子这么说,曾庆总算放下心来。
村干部变身“菜贩子” “菜市场”开到田间地头
“红菜苔30斤!菠菜50斤!泡菜萝卜50斤!”11月22日,在来凤街道登凤村11组,街道干部吴勇和村干部曾随强一个盯着电子秤,一个往笔记本上记录信息。
村民刘明礼、张天顺也没闲着,分工合作把自家的蔬菜上秤装车。一番忙活后,三轮车上就只剩下十多斤莴笋。两位村民抱起菜准备往皮卡车上丢,一边说着:“剩下的菜就不上称了,捐给你们就当是我们支持防疫工作吧!”
“这可不行,你们种菜不容易,还有多少我们都要了!”吴勇听后连忙拒绝,抱过莴笋就想往电子秤上放。经过一番互相推辞,剩下的莴笋终于顺利上秤,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原来,11月21日来凤街道工作人员接到群众求助。村民自家种的蔬菜到了采摘期,受疫情影响没有销路。初步了解村民诉求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求助人所在村核实情况。随后,立即安排食堂采购的同时,积极协调菜农给辖区超市供货,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柴米油盐,皆为民情;暂停重启,皆为民生。疫情防控,要力度更要有温度。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来凤街道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政策的同时,持续做好群众生活服务,抓好市场供应、满足群众生活需求,有效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将民生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在疫情防控的力度上加载了更多民生温度。(记者 巫秋云 通讯员 赵昱 文/图)
编辑:周可
初审:杨勇
总值班:左三刚
总编辑:张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