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农业生产防汛技术措施
09-02 10:20 浏览量  

一、山坪塘汛期管理

(一)加强安全巡查监测。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在暴雨来临前要做好泄洪预警管理,在汛期特别是强降雨天气时,要加大对山坪塘的安全巡查力度,重点检查山坪塘坝体有无滑坡、放水设施有无堵塞、溢洪道泄洪是否畅通,及时拆除溢洪道拦鱼设施等。

(二)强化山坪塘安全度汛。要将山坪塘纳入区域防汛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山坪塘防汛安全责任人,落实防汛安全责任内容。对存在病险或正在施工的山坪塘,要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避免垮坝失事。

(三)抓好应急处置措施。一是关注水位变化情况,视情况开启放水设施。如将放水(管)涵、溢洪道等全部打开,加大泄洪流量,降低蓄水位。二是落实抢险队伍和抢险物资储备,一旦发现水位猛涨,有出现溃坝或决堤的可能性时,要立即组织抢险,并及时报告上级防汛部门和通知下游村社、企业,经相关部门同意后积极组织群众紧急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大坝安全。

(四)做好防汛信息管理。加强对山坪塘及下游居民的安全宣传教育,增强避险救灾知识,提高群众的防范和避险自救能力。对区防汛办、气象等部门的各项预警信息要及时下发到村、到点、到人,实现预警信息全覆盖。

二、粮油作物防汛技术措施

目前我区水稻、玉米、高梁等粮食作物已基本收割完毕,当前至汛期结束前粮油作物防汛重点主要是在土红苕、夏秋大豆、秋玉米以及陆续播栽的秋洋芋、油菜等清沟排湿防渍害,同时做好在土红苕、夏秋大豆、秋玉米、再生稻等旱后恢复促生长。

(一)及时疏通加固沟渠。对淤塞、毁损甚至垮塌的沟渠要及时清除淤泥和修复加固,防范因沟渠淤塞或垮塌引发的洪涝灾害。

(二)田间管理。针对红苕,特别是低洼地要及时做好田间排水排涝,以防硬心与腐烂,天晴后用浓度0.2~0.5%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每隔15天喷1次,连喷2次,可以每亩配合使用10克(1包)膨大素对水2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针对秋玉米、夏秋大豆,要及时追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旱后恢复,做好田间清沟排湿与螟虫、蚜虫、大豆锈病等防治。针对秋洋芋、油菜,特别是秋洋芋要做到深沟高厢,提倡垄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

(三)抓好中耕除草追肥。对于灾后苗黄势弱的作物应针对性的喷施叶面肥或生长调理剂,以改善作物生长状况。                                                                                           

三、蔬菜防汛技术措施

(一)田间管理。及时排涝,清除沟渠内淤泥杂草;及时清除折断的茎叶,防止诱发病害,及时拔除病株(如根腐病、枯萎病、疫病病株等)。及时清洗茎叶上的泥土,扶正倒伏的蔬菜,并适当培土壅根。

(二)抢收抢播。应组织人员加紧抢收可收获部分,减少经济损失;加快莴笋、甘蓝、花菜、芹菜等秋冬季蔬菜的移栽;适当安排部分宜直播的榨菜、儿菜品种的生产,加快后续蔬菜上市进度。

(三)及时追肥。洪涝后土壤脱肥,应追施一些速效化肥,并适当喷施一些叶面肥,可有效提高蔬菜的抗逆性,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四)病虫害防控。应抢雨隙常规使用1~2次百菌清或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和农用链霉素混合防治,以保护伤口避免真菌、细菌侵染。推广使用杀虫灯、性诱器、色板、防虫网等无害化综合防治措施。

四、果树防汛技术措施

(一)注意“旱涝急转”。高温干旱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易导致果实裂果、落果加重,特别是皮薄皮紧的少核和无核柑橘品种最为突出。而9月是全市连阴雨常发季节,应提前疏通果园排水沟,防止连续降雨,导致果园胀水、果实裂果。

(二)加强田间管理。洪涝后及时扶正倒伏树,清理断枝,清洗枝叶上覆盖的淤泥,剪除因强降雨造成的断枝以及弱枝、病枝、残枝等。

(三)及时补充养分。树体恢复生长后,用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每隔6-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及时增施腐熟有机肥和含磷钾高的复合肥。

(四)加强病虫害防控。全园喷洒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进行消毒;对于断枝截口及腐烂根系削平裂口,涂抹石硫合剂或1.6%噻霉酮膏剂等进行消毒。

五、畜牧生产防汛措施

(一)做好灾害隐患排查。全面检查养殖场(户)内用水用电情况,及早检修畜禽棚圈、设施设备,疏通排水管道、沟渠。将低位处的饲草料、生产设备、劳动工具等各类物资做好标识,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安全位置。必要时提前将畜禽转移至其它安全处饲养。依山而建或地势较低的养殖场(户),要防范山体滑坡、雨水倒灌等造成损失。

(二)加强值守贮备防洪物资。养殖场(户)尤其要加强汛期人员值守,及时查看、了解天气预报。根据气象资料做好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贮备足够的饲草饲料、药品用具、设施设备零配件以及拦沙阻水的防洪物资等。

(三)尽快修复圈舍及设施设备。洪涝灾害后,迅速组织人员对遭受影响的畜禽圈舍、棚栏、围墙、粪污处理及水管电线等设施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更新,保证不漏电、不漏雨、不积水,能够安全使用。粪污处理场所发生雨水流入的,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污物随雨水流出或造成其它污染。

(四)及时清理消毒圈舍。及时清除被洪水浸泡圈舍、棚栏及生产场地内遗留的淤泥、粪污和各类杂物,冲洗地面、墙壁,清理雨水、污水沟渠管道系统,保持排水畅通。补救因水毁损的绿化植物,及时进行畜禽、养殖场所、周围环境消毒灭源。重点做好圈舍、运动场和周边环境、运输车辆、用具、饮用水源等消毒,不留死角。

(五)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加强圈舍通风换气。被淹饲料要及时干燥、脱毒,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可在饲粮中适当添加一些多维、电解质及免疫增强剂等,以增强肌体的抗应激力和抵抗力。水淹畜禽要及时对症处理,散养鸡尤其注意呼吸道疾病和球虫病等预防。舍饲草食畜禽口粮组成尽量多样化,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全面。被水淹没、污染的饮水器、水槽、食槽等须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被洪水污染过的天然水体不可直接饮用,最好采用自来水。洪水淹没过的草地,短期内或下雨前禁止放牧。

(六)及时恢复产能。种畜禽是灾后生产自救的基础,要及时观察、保护母畜,必要时注射安定保胎药物。增加流产牲畜营养,促进肌体恢复,争取尽早配种。加强仔畜、幼禽保育工作。灾后不宜立即补栏,观察了解本场及周围养殖场(户)情况正常后,方可考虑引种补栏。应从证照齐全、生产管理水平较高和售后服务较好的种畜禽场引种,并取得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资料。

六、渔业生产防汛措施

(一)及时做好预防措施。暴雨前加固池埂及网围等防逃设施,检查疏通进排水管道和沟渠,清理内外淤堵杂物,保持进排水管道畅通,提高排涝降渍效率。暴雨期间可适当减少饵料投喂量或停喂,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中草药、免疫多糖等药饵,增强机体抗病力,降低病害发生率。

(二)加快恢复生产。水灾过后,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抢修和加固塘口堤坝、养殖池埂、进排水渠等设施,恢复正常的池塘和河道功能。仔细检查渔业设施,及时抢修被洪水损坏的道路、电力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正常供电;对因洪水而受影响的渔业生产设备,要尽快进行维护和保养,迅速恢复渔业正常生产。

(三)加强水源管理。洪水中裹挟大量泥沙、有机质和其他杂物,对养殖水体影响较大。要尽快组织灾后清淤、水体消毒,及时排除水体污染。洪水过后要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换水、加注新水。同时,要适当延长增氧机运转时间,尤其是下阵雨、无风、光照不足时要及时开启,防止缺氧造成二次损失。

(四)死鱼无害化处理。水灾过后常出现大量死鱼,应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水灾后,还应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

(五)坚持巡塘及时发现病害。在洪灾过后恢复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

(六)准确诊断科学用药。水灾过后,养殖水体的生态失衡,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此时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杜绝使用违禁药,保障养殖水环境稳定,保障鱼体健康与水产品质量安全。

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8月30日印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