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 《重庆市大足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发布
掌上大足 2022-08-17 15:23 浏览量  

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应急管理体制更加健全,风险防控、基层治理、应急救援、综合保障、社会协同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整体水平、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杜绝重特大事故灾害,较大及以上事故灾害得到有效遏制,一般事故灾害得到有效防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为进一步筑牢全区安全发展基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大足区印发《重庆市大足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在2021年至2025年规划期内,大足将聚焦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所需,着力完善应急管理行政体系、组织指挥体系、救援力量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大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规划》提出,完善监管执法机制。实行执法事项清单制度,依法及时调整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权责清单,防止不合法不合理执法现象。规范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度,严格检查诊断、行政处罚、整改复查“三部曲”闭环执法。全面推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权责清单,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全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广使用应急管理“互联网+执法”系统,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智能化装备等先进技术手段,创新监管执法方式,有效开展非现场监管,提高执法效能和执法信息化率。推进执法办案评议考核制度。规范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严格执行移送标准和程序。加强执法监督,实施执法效果第三方监督评估。

同时,严格追责问责制度。严格生产安全事故“一案双查”和“三责同追”,对典型事故查处实施挂牌督办。完善重大灾害评估和事故调查制度,加大对失职渎职和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落实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职务违法犯罪问题线索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回头看”,对调查报告提出的追责、问责、追刑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推动落实追责问责闭环管理。

此外,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严格目标考核,根据重庆市相关政策,将年度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延伸至镇街和村居。健全安全监管人员能力提升、考核培训、轮岗交流和职业晋升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举报和自然灾害风险报告奖励制度。开展“大足区最美应急人”评选活动。探索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容错纠错机制,规范容错免责程序,推动建立尽职免责、失职照单追责机制。

突出强化预防治理

根据《规划》,大足区将突出强化预防治理,增强各类事故灾害防控能力。

加强源头风险管控。健全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建立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重大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明确相关部门风险管控责任;严格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准入,加强高危行业领域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对不符合相关条件的严禁准入;开展洪旱、地质、森林火灾、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的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摸清辖区内企业风险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建立全区企业安全风险电子档案和风险点数据库,形成电子地图。

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强化风险和隐患信息动态监测,加强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优化完善地质、气象、洪旱、森林等领域重点区域自然灾害监测网站点布局,逐步完善全域覆盖的灾害监测网络;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精准度,按照“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平台共享、规范发布”的思路,切实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精准度和覆盖面。

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规划》提出,继续实施消防生命通道打通工程;完善危化品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安全生产规划,明确化工园区及涉危工业园区数量、规模和定位;严格规模和数量控制,强化安全环保条件,实施非煤矿山关停并转,实现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60%;突出强化粉尘涉爆、冶金煤气、高温熔融、涉氨制冷和有限空间作业的“四涉一有限”专项整治;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持续开展建设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开展率达到100%等。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开展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制订全区水旱灾害风险区划图;推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隐患排查、监测预警、避险撤离、工程治理、应急响应、应急处置、调查评估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为全区防灾减灾救灾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支撑。

加强救援能力建设

在加强救援能力建设方面,《规划》提出,优化组织指挥体系。建立集中统一的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的区应急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统筹事故灾害救援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运转高效、行动有力的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明晰各部门职责边界,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强化其辅助决策指挥、指挥部搭建、救援方案组织制定和实施、应急应对保障等职能职责。

同时,打造应急力量体系。做强综合救援队伍,加强区综合应急救援队能力建设,面向“全灾种,大应急”扩展救援能力范围;做精专业救援队伍,完善专业救援力量布局,承担突发事件专业应急救援处置和应急支撑保障;支持社会应急力量,鼓励、支持和指导有条件的组织、单位和个人建立各具特色的社会应急力量;加强民兵力量建设,加大军地统建力度,多措并举提高民兵应急力量抢险救援能力;组建指挥官队伍,综合专业背景、技术能力、救援经历等因素,优化大足区应急救援技术官队伍。

再者,强化救援实战能力。建设“重庆市应急救援综合实训演练基地”,强化先进适用救援装备的配备,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常态化开展基于情景构建的应急演练,加强多灾种、多部门、跨区域的综合性演练。搭建全区应急救援队伍交流展示平台,围绕矿山、化工、山岳、水域、洞穴、地震和地质灾害、车辆破拆等特种抢险,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全区应急救援队伍职业技能竞赛。

增强应急应对保障

在增强应急应对保障方面,《规划》提出,完成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引入应急管理综合信息软件系统,将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预案、其他应急资源等基础信息通过信息化整合利用,完成“应急指挥一张图”,实现预警预报、临灾研判、资源管理、指挥调度的智能化、信息化。

加强物资储备管理。完善应急物资储备,进一步加强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实现救灾物资储备量可应急保障受灾群众5000人,自然灾害发生4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的目标;加强应急物资管理,进一步明确物资管理、储备、养护、调运、使用、回收、进退出保障工作机制。

提高应急运输能力。继续加强与辖区内大型物流企业深入合作,建立全区应急物资运输全覆盖,形成多层级的应急物资中转配送网络,制定和完善应急资源发放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完成区级总体应急预案、各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督促指导各镇街和各相关部门完成预案编制修订,建立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的应急预案体系。

加强灾后恢复救助。健全灾害救助机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制度,健全受灾群众应急期救助、过渡期救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冬春生活困难救助和旱灾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灾后恢复救助,推进避难场所建设。

优化要素资源配置

《规划》提出,强化安全科技引领保障。打造应急管理数据库,梳理各镇街、各部门应急管理数据资源,编制数据资源目录,进一步整合应急管理数据,融合相关行业和互联网数据,建成覆盖事故灾害、管理对象、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的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急管理数据库。建设风险智能感知网络,围绕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运行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利用铁塔、路灯灯杆等公共设施安装高空(高位)监控、感应器、探测器等,构建覆盖全域全要素的城市安全风险智能感知监测网。

同时,完善宣传科普教育体系。构建全媒体应急知识传播格局,组织开展讲座、竞赛等多种形式活动,兴起全民学习热潮;打造应急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应急管理教育培训。

此外,完善多元市场参与机制。推动社会化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人才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为社会提供高水平应急管理技术服务;探索发展巨灾保险,加快推广巨灾保险试点应用,发挥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作用;落实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办法,将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不良信用记录与政府诚信管理平台互联互通,与企业和企业有关负责人资格资质管理、金融保险服务等方面挂钩;对照创建标准具体条目内容,把硬件设施、组织机构、工作制度、专项预案、志愿队伍、宣传活动等创建内容做实做细、规范建档,到2025年,力争成功创建2个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记者 毛双

编辑:陈咏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