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坚持“四高” 推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掌上大足 2022-08-09 16:55 浏览量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发挥城市核心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近日,大足区发布《大足区推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显示,大足区将发挥世界级文化遗产的人文优势和生态本底资源丰沛的自然优势,房地产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质配套等4个方面着手,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城市业态、环境提升、人口集聚、土地供应、建设管理、金融支持、配套服务等方面共同发力,加快推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坚持高标准规划

加强房地产开发管控

《方案》提出,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依托大足独特的自然禀赋、产业分布、文化底蕴,加快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新城建设。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城市功能布局,龙岗棠香组团以旅游、教育、综合体、住宅开发等用地为主,双桥龙水组团以旅游、康养等用地为主。规划用地性质按规定实现混合性兼容,科学布局教育、文体、社会福利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开发用地项目管控严格按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执行。

提升城市设计水平是主要内容之一。大足区将开展城市新区预控型设计,有效衔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统筹开发建设项目与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边坡线和谐、协调;推进城市设计,加强开发建设项目和毗邻建筑的设计风格、建筑高度、屋顶形式、整体色彩、环境绿化等分类管控,彰显大足建筑风貌。

同时,控制开发供地节奏。根据城市人口、产业、功能等规模,科学制定城市住宅、工业、商业、旅游等供地计划;选择一批出让成熟度高、地块优质进行公开招拍挂;建立分层次、分区域用地协调管控机制,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密度和强度;适度优化开发用地存量指标,推进闲置住宅用地的开发利用。

坚持高水平建设

打造精品工程

在坚持高水平建设方面,《方案》明确,要提升开发项目设计品质。坚持“百年建筑”的设计理念,结合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设计标准,开展高品质房地产项目设计。住宅小区的商业与居住功能相对分离,鼓励将商业集中布置或者按照商业内街布置。实施开发建设项目容积率分类管控,一类居住用地容积率小于等于1.2,二类居住用地容积率小于等于2.0。

《方案》提出,打造绿色节能建筑精品。大足区将建立开发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销售与成本控制等管理一体化,建设一批高品质的绿色小区、智慧小区;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

另外,推行智能建造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开发建设项目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产业化的建造方式;加快房地产领域工程项目数字化推广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引导开发企业实行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和施工,加快推进成套商品房建设,提升工程效益和品质;加大智能建造应用,建立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等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坚持高效能管理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

《方案》提出,要激活房地产市场活力。按照“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要求,金融机构要加强房地产企业融资和商品房按揭贷款支持,特别是对区外籍来足购房的商业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给予异地公积金贷款支持。通过落实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持续加快增量住房及二手住房交易。建立稳定可控的开发建设约束机制,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处理预售资金、项目资本金等监管资金使用事宜,支持企业加速建设,尽力缩短建设工期。每年适时开展“线上+线下”房交会,对购房户给予契税补贴政策支持。优化商品房产品供给结构,满足消费者对刚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励征地拆迁货币安置人员进城购房,对符合要求的区外人员在足购首套房给予购房补助。

同时,提升开发建设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建设领域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推进工程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三减一提”行动(即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提质量)的总要求,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大力提升开发建设项目建设手续全程代办、帮办服务和项目跟踪包办等服务水平,尽力压缩企业前期筹备周期。建立快速审批“绿色通道”,取消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备案。加强竣工验收指导服务,全面推行联合验收制度,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此外,积极防范房地产领域系统风险。建立房地产领域动态监测机制,坚决打击非法融资、违规销售、延期交房等违法行为,严防房地产领域系统风险发生。按照“防增量、减存量”要求持续推进“四久工程”处置。鼓励支持房地产企业主动招商,引进大型超市、连锁店、企业网点等消化非住宅存量。引导开发商增加对非住宅业态的自持比例,利用非住宅调整为住房租赁业务以及其他用途。

坚持高品质配套

增强房地产发展动力

根据《方案》,大足区将构建城市新业态体系,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加快城市商业区集约化引导,创新“消费+人文”“消费+生态”“消费+艺术”“消费+智能”业态,打造生态绿色、创新融合、多元包容的消费新场景。顺应现代服务发展需要,培育企业总部经济中心,建设商务写字楼、办公楼、白领公寓等商务地产,布局规模适中的连锁式购物中心,配套旅游、休闲、餐饮,丰富城市业态。

完善开发建设项目设施配套。按照“先环境、后开发”的原则,加快开发建设用地周边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成渝中线高铁、重庆主城至大足城轨快线建设,探索建立大足—安岳旅游公交体系。规划建设中心城区与城市组团、场镇的快速通道建设,推进宝顶至邮亭轨道、五山轨道交通前期论证。打造大中型房地产开发项目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超市、公园、广场、幼儿园、卫生室、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益设施,配建公共停车场和充电桩,加强供排水、通信、电力、燃气、网络等保障。

健全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加快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推进城区中小学校建设,支持区外人员购房者子女入学、转学,保障学龄前儿童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政策引导区内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本地就业。开展“名院、名科、名医”建设,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医疗服务品牌竞争力。推进城市养老服务中长期规划,加强旅游、康养、疗养等产业配套建设,提升社会养老、旅游养老、生活康养等服务能力。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集中托育服务。

持续优化城市居住环境。加快老城区城市更新。按照“留、改、拆、增”的总要求,保持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增加城市路网、公共空间、绿地花园、休闲场所、停车场等设施,丰富餐饮、购物、娱乐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闲置地块绿化整治,挖掘城区绿色空间,重点提升、改造城区公园绿地。以下道口、公园、广场、游园等城市节点为重点,将山水、公园串连成城市绿化系统。

记者 毛双

编辑:刘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