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殷嘱托 谱写龙乡新篇】维新镇:努力建设“麻羊之乡 和美维新”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6-20 20:00 浏览量  

维新镇:

努力建设“麻羊之乡 和美维新”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维新镇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区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条主线,立足“铜梁北部桥头堡、特色产品供给地、琼江绿色生态屏障”三大定位,落实“有效衔接、产业振兴、城镇提质、环境提升、治理创新、民生改善”六项重点任务,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奋力打造“四地”建设目标任务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努力建设“麻羊之乡、和美维新”。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正值花椒采摘季。在维新镇新滩村花椒基地,漫山遍野油绿色的花椒树结满了密密麻麻的花椒籽,30多位村民正忙着采摘花椒,欢声笑语飞扬。这个曾经贫困、寂静的乡村,如今特色农业产业成效亮丽,处处充满活力和希望。

“以前,这里全是荒山,杂草比人还高。现在,这里建成了花椒基地,我们在这里打工,每天有几十块钱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庭。”新滩村6组村民梁代玉说,另外,她家里的3亩地租给了基地种花椒,每年增收一两万块钱。

2019年4月,村里引进业主重庆市鸡公岭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开发荒山荒坡打造的花椒基地,规模1100余亩。目前已正式投产,预计年产花椒四百来吨,有效地促进了村集体和群众增收。

在离花椒基地不远的河滩上,1.5公里长的金丝楠木林带成了这里的一道新风景。这片金丝楠木林是群众在2017年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与村集体合作栽种的。目前,金丝楠木已长至四五米高,苗木价值增长了10倍以上。

“我们开发利用了1500多亩荒山荒坡,发展了金丝楠木、中药材、花椒等,现已初见效益。村民每年的务工收入超过40万元,土地流转金近20万元。”新滩村党支部书记张邦能说。

发展花椒和金丝楠木,是维新镇依托山地发展特色产业振兴乡村的缩影。

“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充分挖潜盘活闲置土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0多个,流转土地近9000亩,初步形成铜梁麻羊为主导,李子、花椒、生猪、糖柑为支撑,蔬菜、中药材、林下鸡、优质兔等为补充的‘1+4+N’特色山地高效农业体系。”维新镇党委书记谭正举说,辖区内已建成1000亩龙柑基地、2000亩中药材基地、3000亩维新李园、4000亩花椒基地及1万头种猪场等特色产业园。目前,新镇正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新建“铜梁麻羊”维新种场1个,发展规模养殖场3个、大户48户,培育特色餐饮2家,初步形成“协会+养殖场+大户+特色餐饮”产业链,将进一步唱响“说到维新、想到麻羊”品牌效应。


补齐场镇基础设施短板


日前,记者走进维新镇场镇看到,街头巷尾、广场公园、房前屋后,三角梅、夏菊开出美丽的花朵,将场镇装扮得十分漂亮。

维新镇是铜梁西北部最偏远镇,与潼南区连界。近年来,维新镇加强了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起了广场、公园、滨河步道、污水处理厂、车站,实施了街道房屋立面改造,增添了路灯、绿化,并加强了日常管护。

“为了让场镇洁起来、靓起来、美起来、香起来,镇里在广场、人行道、河滨、公园等公共区域及裸露地面种植了三角梅、柳树、桂花,并搭配麦冬、月季、凤仙花等适宜草花。”谭正举说,社区与居民签订了“阳台窗台寄养协议”,依托镇内的花木种植基地,采取“政府出资、住户种养、基地指导”的三方合作方式,打造鲜花阳台、鲜花窗台,建设四季鲜花小镇。

维新镇将按照“提品质、强管理、建机制”思路进一步建好管好场镇。扎实开展场镇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推进绕场公路、公共厕所和停车场建设,规范弱电、店招店牌,继续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等,全方位提升场镇品质。成立场镇市容市貌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治四乱”四个工作专班,坚持常态化马路办公,强化政策宣传,督导落实三包责任,经常性开展执法检查,坚决管住不文明行为。在创新场镇管理新机制上下功夫,用好场镇管理积分制,围绕“三不一要”开展评分、奖分、亮分和换分,激发商住户自我维护清洁卫生的内生动力,持续巩固市级卫生场镇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国家卫生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见成效


场镇美,乡村更要美。记者在维新镇新滩村看到,村民房前屋后鲜花拥簇。有的村民正在休闲锻炼,有的村民正在修剪管护花草,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新滩村是镇里的美丽乡村示范点,村里要求农户室内室外同步治理。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带动下,全体村民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明显。

在新滩村,村里的每一条公路都十分干净,随便走进一家院落,院坝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柴草堆码得整整齐齐,修起了围栏让鸡鸭圈养,有的农户的花圃还制作了木质围栏。

记者在新滩村2组一个农家院看到,5家农户的大门前都摆放了一钵钵花草,长得枝繁叶茂;屋内窗明几净,农具和家什摆放有序。

“现在,我们村变美了,环境变好了,生活越来越好了。”农户李陆华一边浇花一边说,村社干部隔三差五就会定时不定时地来检查,邻居们一起动手,把里里外外的卫生做好了,住起来安逸的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谭正举说,接下来,维新镇将以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和积分制等为载体,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认真落实市级总河长令,突出抓好污染防治,加强周边协同联动,推进“三水共治”,积极创建琼江示范河流,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洁目标。建立完善“三级林长+网格护林员”责任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达49%以上。扎实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行品质。加强公路保洁养护,组织群众栽花种树,安装太阳能灯,沿公路环境不断洁化、美化、亮化。采用“包社干部+社长+村民代表”的方式组成检查小组,逐户开展检查评分,坚持每月一评、每月一亮、每季一兑;每季度开展一次拉练评比,从而引导村民自觉参加人居环境治理“赚”积分,“兑”出乡村环境新面貌。


加速建设麻羊之乡

打造维新产业高地


维新镇地处铜梁西北部,距城区43公里,坡高沟深,宽阔的山地和丰富的草料为发展草食动物提供了条件。

养羊是维新镇的传统产业,繁育形成了具有铜梁区域特色的优良品种——铜梁维新麻羊,并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铜梁麻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维新镇大力发展麻羊产业,多措并举擦亮“铜梁麻羊”品牌,助推乡村振兴。

日前,记者在维新镇沿河村养麻羊大户李妙伦的养殖场里看到,墙壁上张贴着管理制度,悬空的阁楼里关满了肥硕的山羊。李妙伦把一大背篼鲜嫩的草料投进食槽后,羊子就争着抢食。

“这群羊有180多只,大的长到了50多斤,小的也有30多斤。现在开始售卖,年底前可卖完。”李妙伦说,这两年羊子价格好,加上政府的扶持,他家扩大了养殖场的规模。一年下来,能净剩10来万块钱,比起打工好多了,还照顾了家里。

维新麻羊主要食用新鲜草料、桑叶和玉米等食料,喂养绿色生态,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小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2021年,全镇的山羊养殖量在1万只以上,出栏在6000只左右,是铜梁最大的肉羊养殖镇。

在维新镇,像李妙伦这样的麻羊养殖户还有很多。目前,全镇养羊农户达300多户,其中养羊大户37户。为了稳定了维新山羊的优良种性,维新镇一直借力畜牧部门的科学指导和持续提纯复壮选育。根据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对维新山羊的种质鉴定,其为一个全新的山羊种群,值得保护和开发。

目前,在镇村的支持下,加上养羊大户李妙伦的带动,沿河村村民把闲置土地都利用起来种植黑麦草、牛鞭草、黄竹草等牧草,解决了山羊冬季自然草料不足的问题。同时,组建了养羊专业合作社,通过大户和合作社引领带动群众养羊增收致富,沿河村发展成为全镇的山羊养殖大村。

“维新镇于2020成功注册‘铜梁麻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铜梁麻羊具有体格大、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征,是优质的肉用山羊品种。”维新镇党委书记谭正举说,为了加快麻羊产业发展,镇里投资100万余元新建种羊场1处、规模养殖场3处,补助30余万元鼓励发展养殖大户68户、特色餐饮店2家。通过“协会+种场+大户带散户”方式进一步提高麻羊的数量和品质,探索挖掘开发麻羊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今年,全镇麻羊年出栏量将达1万只以上,年产值近1000万元,养殖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初步形成“说到维新、想到麻羊”产业品牌知名度。维新镇计划在今年11月初举办“摘龙柑、品麻羊”为主题的采摘美食节,助推“一镇一主题”农文商体旅活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增收。力争“十四五”末期,“铜梁麻羊”年出栏量翻一番达到2万只以上,使其真正成为维新镇农业产业的“领头羊”、老百姓的“致富羊”。

(记者 冉若含;编辑 彭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