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先导区”,重庆怎么建?
两江观察微信公众号
2022-05-17 13:33
听新闻

重庆新兴产业布局,迎来新的政策利好。

日前,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成为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该规划提出,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以城市为载体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

生物经济先导区,关键在“先导”一词。生物经济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多个现代产业集群,是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未来经济”。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赢得发展新优势。

作为入围生物经济先导区的城市,重庆的发展基础如何、优势何在、突破口在哪?就此,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研发部主任周忠娇博士进行了解读。

▲重庆国际生物城。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含金量达22万亿元

何谓“生物经济”?这是一个理念领先、分枝众多的新经济形态,甚至有专家认为,这是继农业、工业、信息经济之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原主任王宏广进一步解释,生物经济以现代生物技术及生物资源为基础,贯通研发、生产、流通、消费、贸易全链条,分枝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资源、生物安全、生态环境、生物服务、生物信息等多个领域。

生物经济的含金量,已得到众多国家公认。包括美国、欧盟等在内,目前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制定了生物经济战略或生物经济政策,从国家安全、经济、产业、科研、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等各个层面布局,在生物经济“新赛道”上加紧“卡位”。

在我国,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生物经济总量有望达到22万亿元,其中核心产业总量超过7.5万亿元。一个含金量颇高的新经济时代来临——

我国在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以及重庆、成都等省市布局打造生物经济先导区正当其时。

姚树洁认为,生物经济技术含量极高,需要集中全国力量,既发挥规模效应,又发挥龙头作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四大增长极。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约80%上市企业、90%国家一类新药、85%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产品均来自这些区域。在生物经济“新赛道”上,这些区域被国家赋予重任,既要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上作“先导”,更要在产业转化、辐射带动上作“先导”,总体上说,我国要在生物经济“卡位赛”上胜出,先导区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重庆优势何在

重庆入围生物经济先导区,是一个重磅政策利好。为何能入围?

科研基础较为扎实,在多个细分领域有独特优势。在周忠娇看来,重庆不仅有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具备扎实科研基础、丰富创新资源及人才众多的高校,也有重庆国际生物城、两江生命科技城等平台,而且近几年陆续新建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等大科学装置,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成为生物技术成果转化的沃土。

产业是支撑生物经济持续发展的“底盘”。重庆正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生物经济发展的支撑系统较为完备扎实。以医药产业为例,目前我市该产业已达到数百亿元的量级,重点打造以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巴南重庆国际生物城、涪陵现代中药产业园、荣昌医(兽)药产业园等五个集聚区为主的产业空间格局。2021年全市医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9%,有规上医药企业213户,新注册医药产品突破400个,发展态势良好。

生物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面广、带动性强。姚树洁谈到,重庆是国家中心城市,也是超大城市之一,市场规模大、需求广,特别是重庆GDP即将迈入“3万亿俱乐部”,居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对“医”“食”“美”“安”的需求增大,可从“需求侧拉动”倒逼“供给侧创新”,激发生物经济的内生动力。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科研人员正在取青蒿的叶片。龙帆 摄/视觉重庆

怎样实现“卡位”

生物经济发展是一场“卡位赛”。重庆集多重优势于一身,该如何抢抓这一战略机遇,在“卡位赛”中脱颖而出,成为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先导区?

首先,在政策导向上作好“先导”。重庆要找准“政策眼”、用足含金量,把叠加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生物经济优势。

除《“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十四五”规划和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协同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产业,共建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促进产学研一体、医工理融合发展,构建以重庆国际生物城为重点的“1+5+N”医药产业体系。

《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则更为细化,23条政策“干货”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一系列利好政策,为重庆加快发展生物经济提供了发展方向。

其二,在突破方向上找准特色。重庆要在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上找准突破口,在一些细分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

对此,周忠娇认为,重庆重点要在“链”字上下功夫,一是依托“链主”企业,向上中下游延伸产业链;二是制定领军人才引入和培育计划,做优“引育用留”人才链;三是推动产业创新性政策落细落地,形成从研发到上市全过程完整的政策链。

例如,丰富的种质资源就是重庆的一个突破口。今年1月,作为国家级的5个专业化平台之一,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启动运行,聚焦长江上游重要特色物种,打造国际领先动植物种质创新中心。目前,首批示范物种家蚕、杨树、青蒿已先行先试,后期将陆续开展柑橘、水稻、油菜、马铃薯、罗非鱼等物种创制研究,为示范物种高产优质和高附加值新品种的选育、产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资源库致力于生物世界“密码”。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再者,在提升产业能级上用足优势。重庆要利用好拥有较为齐全工业门类的优势,把长板做长、优势做优,在提升生物产业能级上先行一步、快人一拍。

姚树洁建议,重庆要打好基础、建好平台,重点发力、形成特色,特别是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规模大、影响广的重点领域打造拳头产业,再以点带面,拓展到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可以看到,重庆在这方面已落子布局,生命健康金凤实验室、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重庆高新区思拓凡生物药高端制造基地、巴南博唯生物预防性重组蛋白疫苗产业化项目、大渡口中元汇吉生物科技园等多个重点项目被纳入重庆2022年市级重大项目,未来随着项目竣工投用,将推动更多生物技术走出实验室,走进应用场景,为各行各业赋能。

当然,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要素聚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生物经济发展一步先,高质量发展则步步先。重庆要牢牢抓住窗口机遇期,让生物经济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