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益乡上新了① | 小山村“变”出新经济 研学游让村民“旅游饭”越吃越香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2-04-15 06:00
听新闻

相关报道:

中益乡上新了② | 振兴乡村 村里这群“新人”干得欢

中益乡上新了③ | 乡村小学里的“三变” 点亮山里娃的未来

全景互动视频|初心小院新事多

 

在重庆石柱中益乡华溪村“初心小院”里,游客围着马培清合影的情景几乎一天要上演几次。

当地通过大力发展研学游产业,把小山村变成了“大课堂”。88岁的马培清也成了义务讲解员,热情向大家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的关心,还有华溪村点滴变化……

  三年前的那个春天,这个小院举行了一场全国瞩目的院坝会。习近平总书记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围坐在一起,摆政策,聊变化,谋发展。勉励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 重庆石柱中益乡,这个昔日的穷山村甩掉了穷帽子,发生历史性巨变。

 

  前年,中益乡539户1827名贫困群众摘掉了穷帽子,昔日穷山村发生历史性巨变。如今,中益乡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新经济、新职业不断涌现,每天都有新变化。

 

△ 脱贫攻坚战之后,如何因地制宜取得更大发展?中益人将目光瞄准在研学旅游上。图为中益乡一景。

 

小山村“变”出研学“新经济”
乡村变课堂 村民变老师

 

  “初心小院”旁的一树梨花在春风中开得正盛,和煦阳光洒满这个土家族院落,各种方言在耳边响起,热闹得很……

  这座小院凭什么人气这么旺,成为游客心中的“打卡点”?

  中益乡乡长隆凤祥搬出一张条凳,招呼记者坐下,摆起了他们的“创业故事”。

  过去,华溪村村民在“巴掌田”“鸡窝地”里刨食,收入低、生活苦,2014年全村贫困发生率达到18.5%。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华溪村条条新路盘山梁、产业基地务工忙、户户住上安稳房。

摘掉穷帽子的中益乡谋划更大的发展。

  通过调研,隆凤祥和同事们发现中益乡的脱贫之路是中国脱贫攻坚战壮阔历程的缩影,极具代表性。“这种典型性可以转化为中益乡发展的最大动能,也是独一无二的优势。”隆凤祥说,在中益,人们可以实地感知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成果,看到新农村的模样。

因地制宜、放大优势。中益乡将新产业发展的落脚定在研学游上。通过引进山东中郝峪村乡村经验,展开全域打造,把全乡变成思政教育、蜜蜂科普、农耕民俗的实景“大课堂”。

 

△ 受益于中益乡研学经济发展,华溪村老党员马培清家的小院被打造成“初心小院”,成为当地研学线路的重要教学点。看着日子欣欣向荣,88岁的马培清乐得合不拢嘴。

 

  在这个全域课堂里,村民是“老师”,脱贫攻坚项目是“教学点”。“从一进入中益乡开始,脱贫攻坚的各项成果就从‘沉默’的生产生活设施变成会‘说话’的教具。”隆凤祥说,中益乡设置五大特色主题、十多条线路,串联起全乡域内各处教学点。

以思政主题研学为例,拥有思政课、脱贫攻坚精神等多堂特色课程。游客通过遍布在中益乡各处的教学点,在参观中、在与村民交谈中沉浸式感知脱贫攻坚的伟大,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情怀。

  “实地一走、实景一看、实物一摸,就很容易理解脱贫攻坚的伟大之处。”隆凤祥说,前段时间有学生团队利用周末时间来研学,学生们反映以前在课本上很难理解的知识点在中益乡都能看到生动展现,让脱贫攻坚伟大政策、脱贫攻坚伟大精神可感可知。

 

△ 马培清儿媳谭明兰借助研学客流当起了老板。3元钱一碗的“幸福米米茶”一天最多卖了200碗。

 

  发展研学旅游的目的是在于让村民增收。中益乡研学游建立起深度利益联结机制,全乡所有群众实现人人持股,人人分红。

中益乡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益起奔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起奔跑公司),把山水林田房作价入股,与研学游项目运营团队共同出资成立溪游记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溪游记公司)统一管理运营。

溪游记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统一负责项目开发、运营和宣传,参与的农户只管按标准做好服务工作。所有项目价格由公司统一制定,收费都由公司统一收取,每年利润的56%分配给益起奔跑公司。

  “统一运营的好处就是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了。”隆凤祥说,这种模式把以往乡村旅游“各炒一盘菜”变为“共办一桌席”。农户不再是市场上单打独斗的个体,不用再去担心客源、宣传等工作,只需要专心做好接待服务工作。

  村民花仁叔称这种模式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办”,她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不擅长的宣传营销了。

 

在中益乡,具备多种研学接待功能的“初心学院”已经投用。

 

  如今,马培清家的“初心小院”成为中益乡研学游的重要教学点之一。具备多种研学接待功能的“初心学院”已经建成投用。

目前,整个中益乡的游客接待能力达到20000人/日,住宿接待能力达到2000人/日。去年来,全乡研学游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接待游客15.06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550.35万元。

 

在华溪村就业帮扶车间里,今年新建设了一条黄精面条生产线。

 

黄土地“变”出黄精面条“新经济”
产业链延长了 农民增收了

 

  这几个月,唐一鸥频繁往返重庆中心城区和华溪村之间。为的就是黄精面条生产线本月能够顺利试生产。

这条黄精面条生产线安装在华溪村就业帮扶车间。项目整体投资1千余万,达产后预计年产量达300吨。

  黄精是华溪村的特色产业之一。虽然不愁市场,但直接卖价格并不算高。为了冲破经济效益“天花板”,村支书王祥生将目光瞄准在延长黄精产业链上。

 

△ 通过小规模的试销,市场对黄精面条的反响非常好,10元一斤的平价款供不应求。图为即将上市销售的黄精面条样品。

 

  经过多番考察,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唐一鸥所在的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建设黄精面条生产线。

  王祥生说,黄精面条项目是黄精产业“接二连三”的重要一环,让黄精从第一产业迈向附加值更高的第二产业。生产所需的黄精就地收购,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面条生产线吸收当地近50人就业,仅劳务增收一项就预计人均可达1.5万元。

  “我们对黄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信心百倍。”唐一鸥说,通过小规模的试销,市场对黄精面条的反响非常好,10元一斤的平价款供不应求。企业未来还准备和华溪村合作开发黄精桃片生产线,进一步挖掘黄精产业价值。

 

△ 依托中益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几位年轻人投资打造了一座含赏花、品茗、烧烤、真人CS等设施的共享农庄,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前来寻找乡愁。

 

美丽生态“变”出共享农庄“新经济”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在中益乡,农家乐迭代出2.0版本,走进了农庄时代。

  去年3月,几位外来年轻人看中了中益乡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投资300万打造出蜜平方共享农庄。

  农庄补上了农家乐娱乐项目单一的短板,按照“农业共享+生态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的模式,建设出拥有赏花、品茗、烧烤、真人CS等设施的田园风情娱乐体。

 

△ 在共享农庄,烂漫的油菜花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前来打卡观光。

 

  今年3月,农庄开始试营业。才一个多月,这座农庄就在当地收获了不少人气。虽然疫情反复,但每逢周末,这座沿河而建的农庄还是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寻找乡愁,一座难求。在农庄厨房帮忙的冉大姐笑着说自己也跟着“沾光”,预计今年可增收3万元。

  在中益乡,“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的标语随处可见,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的奔跑姿态也随处可见。

  2021年,中益乡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7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80万元。

  告别千年贫困的中益乡,正奔向乡村振兴的春天。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李春燕 赵紫东/文 李文科/图  陈毅/视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