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修复"乱象治理|这个“征信修复专家”有点怪 为啥银行反复遭到无端投诉?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2-04-07 10:35
听新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7日10时讯(岳思佳)最近,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某支行(以下简称“农商行某支行”)遇到了蹊跷事:明明已经向贷款企业解释“征信记录展示无误,不能修改”,却屡屡接到对方投诉,坚持要求修改征信记录。到底是怎么回事?

分类为“关注” 企业不满要求修改

2007年,重庆市一家建筑有限公司在农商行某支行办理了400万元公司贷款,应在2008年8月到期。到期后,该公司申请对部分贷款展期,并于2009年7月全额归还贷款本息。在该公司办理展期时,农商行某支行根据贷款“五级分类”相关规定,对贷款分类为“关注”。

2021年11月,该建筑公司公司负责人余某因担心公司贷款被列入“关注”后,影响公司征信,便听从“征信修复”中介建议,投诉农商行某支行,称其贷款已结清,未曾逾期,不应分类为“关注”,要求将“关注”修改为正常。

了解这一情况后,农商行某支行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并根据相关规定向该建筑公司负责人余某及财务负责人王某作了解释:“对该笔贷款分类为‘关注’,符合监管规定,征信记录记载无误不能修改,并且‘关注’贷款并不属于不良贷款。”余某、王某对此表示理解。

没想到的是,10天后,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却收到了该公司的投诉信息,要求将对征信记录中的“关注”修改为正常。

银行明明已经解释清楚,该公司当时也表示理解,为何会出现前后态度完全不一致的反复投诉?

反复遭投诉 原来是“专家”在捣鬼

华龙网信用频道了解到,在农商行某支行做了解释工作之后仍然进行反复投诉的,实际上并不是重庆市某建筑有限公司,而是一家中介机构。

原来,前文提到的重庆市某建筑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某,通过朋友介绍找到重庆市精典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后者又向余某推荐了一家中介公司实施“征信修复”。为了能顺利拿到中介服务费用,中介人员魏某多次打电话投诉该银行,称余某的公司贷款未逾期,要求将其征信记录中的“关注”修改为正常。

面对多次投诉,农商行某支行反复向对方解释,表明征信中“关注”的记载无误,对贷款分类为关注符合监管规定,但魏某均表示对银行回复不满意。

刚开始,魏某并未表露身份,致使银行误认为对方是该建筑公司工作人员。在多次致电魏某后,该银行发现,魏某其实并不是重庆市某建筑有限公司人员,而是“征信修复”的中介人员。据了解,因未能通过投诉达到修改公司征信目的,魏某不想退还已收取的7.5万元“代理维权”费用,10天后,他以“书面异议申请”的方式投诉到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这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黑产迭起 “代理维权”竟有“流水线”

通过这个并不复杂的案件,似乎可以窥见“征信修复”“代理维权”等黑产的一角。

华龙网信用频道了解到,近年来,“代理维权”征信修复等广告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充斥着人们的生活。黑产中介公司打着“征信修复”的口号,假冒权威专家、专业律师等,诱导消费者委托“代理维权”,进而收集到消费者的身份证件、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个人信息,通过捏造事实、缠访闹诉等方式,“碰瓷银行”要求修改征信记录。

事实上,黑产中介们一直在短视频等流量平台上相当活跃。他们往往号称所谓的“专家”,以“代理维权”“征信洗白”“征信修复”为噱头,精准拿捏信贷逾期人士的“痛点”。通过虚假承诺套取个人隐私信息等资料后,再通过怂恿、冒充消费者恶意投诉金融机构等手段牟取巨额利益。

前文中所提到的中介公司人员魏某,便是打着“征信修复”的噱头,帮助企业进行“征信修复”的典型案例。这些黑产中介们自成一套“投诉维权”方法论,并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的运营特点。有的负责伪造文件,有的负责投诉话术,每项服务动辄报价几千甚至上万元,“销路”却十分不错。

监管部门出手 遏制 “非法代理投诉”

市面上的“代理维权”“非法代理投诉”“征信修复”等骗局乱象,受到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等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2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联合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召开重庆市2021-2022年规范信用修复暨治理“征信修复”乱象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对专项行动做进一步安排。

今年3月,当地金融办、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联合约谈了重庆市精典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法人及魏某,要求该公司取消展示“征信修复”相关广告,相关执法人员向该公司法人提出了严厉警告,禁止进行相关违法代理。

华龙网信用频道了解到,日前,人民银行总行印发《关于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将根据通知要求,加强与公安、网信、金融监管等部门协调联动,构建监管合作机制;加大对“征信修复”等涉及金融领域黑产摸排和打击力度,净化征信市场环境;强化征信异议投诉合规监管,维护征信系统客观公正;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引导金融消费者理性维权。

我们相信,通过政府部门合力挥出“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的“利剑”,将会斩断“黑产”根基,这些所谓的“征信修复专家”们也将会失去“生存空间”。

延伸阅读>>

贷款五级分类是什么意思?

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关注”级别属于正常大类,其核心定义是: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企业贷款被分类为“关注”后,将会在其征信记录中体现,但并不是不良信息,在涉及征信报告的业务中,是否会有不利影响取决于征信报告使用主体的风险偏好。

记者手记

打击“非法代理投诉”已成多方共识

“非法代理投诉”等黑产犹如病毒,不断侵蚀着信用社会的根基,亟待各方打好“组合拳”,齐心协力给予“破窗者”迎头痛击。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在通过正规渠道了解金融知识的同时,应树立起正确的金融理念,熟悉正当维权方式,首选官方渠道反映合理诉求,保障个人合法权益。

此外,监管部门加强制度建设、畅通维权渠道、协调联动集中整治等举措的推进,也将为防范金融黑灰产风险注入一针“强心剂”。

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的合力破局、消费者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黑产的生存土壤必将一点点被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