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见网络中国节·清明】在诗词中相约清明
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03-31 09:23 浏览量  

□钟芳

青青点点柳绿,雨落纷纷清明。伴随着一树春景、细雨落花,清明节悄然而至。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岁时百问》释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之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桃红柳绿,莺飞燕舞,雨润草长,万物欣欣向荣,正是人间春浓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寄托情思,或携家人亲友踏青郊游,感受春天的清新美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到清明节来临时,我总会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七言绝句。诗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优美含蓄的意境,勾勒出清明时节江南烟雨朦胧的景象以及路上行人心中的哀愁和感伤。诗中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宛如一幅淡雅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化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从南到北的山山岭岭都有墓地,各家的子孙纷纷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山上墓地为先辈们扫祭,焚烧过的纸灰似白色蝴蝶到处飘飞,为逝去的亲人伤心痛哭的血泪染成了满山的红杜鹃。《清明日对酒》这首诗中,宋代诗人高翥把郊野扫墓者的悲痛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还通过前后悲喜的对比来感叹人生在世,要学会热爱生命,珍惜当下,珍惜每一个今天。

宋代诗人黄庭坚在《清明》诗中写道:“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这首诗由写景抒情过渡到感叹人生,可谓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想那《孟子》中的齐国人向别人乞讨剩下的祭品果腹,却回家在妻妾面前夸耀;而春秋时的介子推坚守气节,宁可被烧死,也不贪图利禄。诗中用典贴切,对比鲜明,在歌咏清明佳节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和对无耻小人的鄙弃,读后令人深思。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这首《苏堤清明即事》,活灵活现地呈现出古人清明春游的快乐场面。梨花似雪,杨柳依依,笙笛悠扬,歌声嘹亮,完全看不出半点伤感情绪,反倒令人心清目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使人犹见清明时节桃红柳绿、万人空巷寻春的热闹场景。

明代诗人王磐的《清明日出游》诗曰:“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情无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樱花总教春醉倒。”昨日寒食禁烟,今天清明生新火了,有朋友告诉我万里晴空下的碧绿原野,是一处绝好的游玩胜地。打马从柳林中穿行,抬头望去,娇笑的美人斜倚秋千,树上的鸟儿开始吟唱,怒放的繁花在远山的映衬下尤显艳丽,让人沉醉。这诗意美好的春光岂能辜负?古代的清明节,除了讲究寒食禁火、扫墓、踏青,还有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民俗活动,真是丰富有趣。

斗转星移,韶光流转,清明节发展到今天,有着强大生命力,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近年来,有人选择用植树献花、读写家书的方式来传递哀思,这种文明祭扫之风,让清明更“清明”。在这个充满春天气息的节日里,就让我们在慎终追远中,来一场穿越远古的清明之约,感受清明文化带来的愉悦,不失为一次荡涤心灵世界的漫游。


审核:张韬

责编:杨蓉

编辑:唐洪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