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巴渝行•好医声每日科普17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生活指南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2-01-17 06:00
听新闻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我国现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约2.9亿。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脑出血等。心血管疾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发病的几率,一般多发生中老年人身上。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其中跟患者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患者经常抽烟喝酒的话就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因此,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其预防措施很重要,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钠盐和心理平衡”等。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陈灏主任为大家科普心脑血管患者最关心的几大常见问题。

>>专家简介

陈灏,主任医师,教授,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

重庆市中青年高端医学人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内外科联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心胸外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微创心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

心脑血管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什么?

总原则: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维生素饮食

1.控制钠盐摄入。饮食宜清淡少盐,减少食盐、味精、酱油等含钠盐较高的调味品摄入,均有助于控制膳食钠的摄入量。清淡少盐对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g以下。可随季节、活动量适当增减。例如夏季出汗较多,户外活动多,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冬季时,出汗少,活动量相应减少,应控制盐的摄入。

2.常吃奶类、豆类及豆类制品。奶类除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其含钙量高且利用率高,是天然钙质的良好来源,而缺钙可加重高钠,引起血压升高。大豆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精氨酸等,多吃大豆制品可对血脂产生有利的影响,具有降血清、胆固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每日摄入25g以上含有异黄酮的大豆,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每日进食适量的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以及煎炸食品控制膳食中总脂肪量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日可食用25-30g油。在选用油方面,推荐烹调菜肴时应最好用芝麻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亚麻籽油等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尽量不用含饱和脂肪酸高的动物油。

4.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水果中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如魔芋、红薯、萝卜、山药、南瓜等,每日摄入400~500g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降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增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摄入量可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有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脑血管患者可以运动吗?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心脑血管患者适量运动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当运动量达到每周150分钟即可有较明显效果,但运动应循序渐进,遵医嘱个体化定制运动处方。

1、运动频率: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2、运动强度:以不感觉疲劳为度。

3、运动方式与时间:5-10分钟热身;20-40分钟有氧运动(慢跑、骑车、游泳、爬楼梯等);5-10分钟恢复整理。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与健康人群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发生以下情况均应停止运动,进一步观察和处理:运动时感觉胸痛、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心率大于休息时心率20次/分,血压升高大于200/100mmHg,收缩压升高超过30mmHg或下降超过20mmHg;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心律失常;任何关节或肌肉不寻常疼痛。经休息后未缓解均应及时就医。

陈灏特别提示:对于广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冬季运动要注意防寒保暖,锻炼后及时擦干汗水并添衣保暖,切忌在大汗淋漓的情况下骤然减衣,预防感冒。并且冬季气温低肌肉、韧带弹力和伸展性降低,关节灵活性降低,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务必做好热身运动,运动量由小到大,不宜骤然剧烈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用药建议!家中常备这些药更安心

心脑血管患者随时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急症,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脑梗塞等,因此家中应常备急救药品并掌握相应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知识。在突然发病时,能够作出相对正确的处理,及时服药控制症状,为及时送往医院进行对症处理争取时间,以减少意外的发生。

用药建议与原则

1、不能以症状为主要的用药标准

在使用药物的时候,患者一定不能以主要的症状为用药标准。例如控制高血压等疾病时,症状并不代表着对疾病的控制程度,有的人即便没有出现症状,血压依然较高,所以也就需要持续长期用药。如果在症状不明显的时候就停止服药,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反而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概率。

2、不能随便使用降压、降糖药

降压药是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但是这种药物并没有依赖性,患者之所以要终身服用降压药,主要是因为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无法彻底治愈,所以在停用药物的时候血压就会逐渐升高。这种时候一定不能随便选择降压药,需要选择对应自己症状的药物,这样才能起到长期控制的效果,如果随意选择降压药,不仅仅影响到了降压效果,还会引发其他的问题,导致药物副作用扩大。降糖药同理。

3、注意药物剂量

在使用药物进行心血管疾病控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药物剂量,因为常见的各种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就比如引发水肿或者是导致患者出现内脏功能问题的情况。这些副作用如果长期发展是非常严重的,这也要求要严格控制剂量,因此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节用药剂量,不能擅自增减。

心脑血管患者家中常备药

1、血管扩张药物-硝酸甘油:是冠心病人必备的药品之一,其能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可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发作。当心绞痛发作时,可于舌下含服1片(0.5毫克),1分钟左右内、即可发挥效果,其效力可维持15-30分钟。如药片含化15-30分钟无效,可再含1片。有的病人用药后出现头胀、头痛、热感、跳动感及舌下烧灼感,为避免以上副作用,可采取坐或卧位含药。要注意的是,硝酸甘油要舌下含服,才会起效迅速,要避免直接吞服。如果连续含服三次硝酸甘油,心脏症状仍然没有改善,则要呼叫急救车。硝酸甘油不是很稳定,遇热、受潮、暴露于阳光下或存放过久,药物将失效,故应避光、避热、防潮保存。如果已经开封,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需要强调的是,在含服硝酸甘油前最好要测定血压,如果血压很低,可能就不适合含服硝酸甘油了。要注意的是,现在一部分患者会准备“速效救心丸”作为急救药物,这个药物里主要成分是川芎和冰片,含服后有一定程度疼痛缓解的作用。但目前不建议以这个药物作为一线急救药物,它起效的时间,扩张血管的程度都要比硝酸甘油要差很多。

2、快速降压药物-心痛定(硝苯地平):是一种短效的降血压药物,属于钙离子拮抗剂。但要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药物起效比较快,而且血压下降程度较大,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因为血压突降产生更大的心脑血管风险,所以这个药物要谨慎使用。医生推荐口服,而不是舌下含服的给药方式。同时要频繁测定血压,一旦血压下降程度过快,可以平卧位,适当多饮水。有的患者用此药可出现脸红、头痛和心跳感,一般症状轻微,3-5小时后症状改善。类似的短效降压药物还有卡托普利,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时可以临时服用,起效同样比较快,相对不会像硝苯地平一样引起面部潮红,心跳增快。两种药物可以选择一个备用。

3、稳定心率(律)药物-倍他乐克:建议准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因为其是相对短效的倍他受体阻滞剂,起效时间能快一些,持续时间相对也短一些。如果老人出现心悸症状,自测脉搏增快,血压不低的情况,可以服用倍他乐克(12.5-25mg口服)。部分患者如心悸症状重,紧急情况下可以把药物掰碎服用,也可以应用倍他乐克舌下含服的方式,这样起效可能更快一些。要注意的是,有哮喘的患者,或心率偏慢的患者,是不能用这类药物。

4、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其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心绞痛和急性心脑血管梗死患者中,这个药物非常重要,而且需要尽早服用。但未排除其它胸痛明确诊断前,在见到急救医生后,按照医生医嘱决定是否立即服用。

心脑血管患者健康生活指南

1、规律生活:吸烟、喝酒、熬夜、劳累过度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患者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要戒掉烟酒、按时作息、保证睡眠充足。

2、按时服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都是慢性病,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药,这样才可以控制好病情,维持血管的健康,所以患者应该积极按照医生的医嘱服用药物,不可以随便停药。

3、控制体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肥胖有很大关系,超重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体重的控制,除了控制好饮食的量之外,还要坚持锻炼,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爬山等户外运动都很适合患者。

4、血压监测: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要密切监测血压,应家中备血压计,可测量早晨起床时、中午以及睡前的血压数据并做好记录,复查时可交与医生查看,切忌擅自停药、换药。

5、保持良好的心态:紧张、焦虑、激动、烦躁等不良情绪都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情绪的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尽量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病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6、定期复查: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每3-6个月到医院复查血液指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并调整药物治疗。病情变化时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文/吴瑞雪 通讯员/李娅 卢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