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危及八旬老人 新型联合免疫疗法造福患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1-11-11 19:05
听新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1日18时讯 在中国,每年的淋巴瘤发病人数约10万人,淋巴瘤已经超过白血病成为血液病中第一大恶性肿瘤,探索针对此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重医大附三院)血液科张勇主任团队结合淋巴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治疗了数例高危老年淋巴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80岁的刘晴(化名)便是张勇主任团队应用新型免疫疗法成功治疗淋巴瘤的受益者之一。

“最初以为自己没得救了,直到身上的包块消失,让我感到太意外了,现在我每天都按时吃药,积极锻炼,感谢您们对我的精心照顾。”日前,刘婆婆激动地对张勇说道,因为从她接受治疗开始到现在已正常生活1年有余。

图:视觉中国

老人患淋巴瘤陷入绝望,医患携手助其重拾信心

“医生,我听说淋巴瘤治不好,那我还有没有救呀?”

“您不必太过担心,要相信现在的医疗技术,相信我们医护团队。我们会尽最大能力帮助您康复,我们一起努力!”

……

正是这样一段对话,让80岁的刘婆婆重新燃起了希望。

去年7月下旬,刘婆婆无意中发现右侧腋窝有肿块,经过系列检查,最终被诊断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且伴有P53(+)。这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淋巴瘤,目前尚未建立标准的治疗方案,常规的免疫化疗方案治疗后预后较差。

这个结果,刘婆婆一度很难接受,情绪十分低落。“那段时间,我总担心这个病能不能治好,自己能不能挺过这道坎。”刘婆婆说,在我特别无助的时候,是张勇主任团队给予我治疗的信心,帮助我走出最黑暗的日子。

张勇表示,在既往常规治疗中,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治疗确实是临床的一大难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它的转移性和复发性依然是严峻挑战,目前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是有药可控的血液系统疾病。

绝望之际,新型免疫疗法让她重拾生活的信心

张勇告诉刘婆婆,传统治疗方法因其较大的毒副反应对于高危高龄患者未必适合,近年来涌现出的新药如BTK抑制剂、新型氮芥类药物及靶向治疗药物等为新型联合免疫疗法提供了新的选择。

完善了各项检查,经与老人家属积极沟通,医生为刘婆婆制定了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的治疗方案。治疗后与2020年12月4日胸部CT片对比,右侧腋窝软组织肿块、结节较前有所缩小;颈部+腹部与2020年12月4日片比较:右半结肠壁可疑增厚征象新发,今年1月20日调整治疗方案为利妥昔单抗+减量CHOP+来那度胺。

2月18日行PET/CT:淋巴瘤化疗后,现右侧锁骨下窝、腋窝多发结节影,FDG摄取轻度增高,提示肿瘤仍有一定活性,多维尔评分3分。2月19日调整治疗方案为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伊布替尼,3月后调整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伊布替尼, 6月下旬调整为BTK抑制剂奥布替尼。2021年9月颈部+胸部增强CT:未见肿大淋巴结及软组织肿块影。

图:视觉中国

新型联合免疫疗法,为淋巴瘤患者带来曙光

“最近几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1~40岁是发病年龄高峰期。一般认为淋巴瘤跟基因突变、病原体和病毒感染、长时间接触化学药物、放射线以及患有自身免疫疾病有关。”张勇说,淋巴瘤的起病方式多种多样,但诊断必须依靠病理活检,包括细胞学、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检测方能明确其性质。

张勇介绍,以R-CHOP方案为代表的传统方法治疗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虽然经典,但毒副反应较大且作用有限,一般高龄患者难以耐受,其中的利妥昔单抗堪为此类淋巴瘤治疗的基石,但作用依然有限。近年来,新型联合免疫治疗在淋巴瘤临床应用中取得令人欣喜的疗效,极大地提高了疗效,且此类治疗方案副作用小,高龄患者完全能够接受,也为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

(文/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