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建校20周年优秀校友系列报道③闫传海:回到起点,最怀念清晨操场上的读书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1-11-11 11:45
听新闻
闫传海。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1日11时34分讯 (王静)一艘帆船、一片蓝海,乘风破浪中,大海的深蓝色与余晖的金黄色交相辉映……闫传海的微信头像是一幅画,既寓意他名字的谐音,也表达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

闫传海,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副译审(一级翻译),曾参与翻译多部中央重要文献和政府白皮书。2008年6月,他从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离校距今已有十余年了。

最初的起点

“母校是我的成长沃土”

“学校当时也才建设几年,周围的高楼好像都很少。”回想最初入校时的感受,闫传海的记忆有些模糊了,只觉得当时的学校很“年轻”。

年轻,也意味着更有朝气、干劲和闯劲。在校四年,同样年轻的闫传海没有让自己闲下来,课堂上认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课后参加口译比赛并获一等奖,在老师的带领下创办口译社团,指导学弟学妹参加口译比赛……只要是和英语相关的事情,他都乐于探索。

“大学期间,主要就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对翻译技巧和理念的学习。”闫传海介绍,高中的时候他只是喜欢英语,而通过大学专业和系统的学习,这才确定了未来想要从事的方向——英文翻译。

从北京外国语大学到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从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到笔译专业,从中国外文局新世界出版社的英文编辑再到如今的外文出版社副译审,一路扬帆起航,闫传海始终坚信,母校是他成长的沃土,让他为后来的学习深造和工作都奠定了扎实基础。

润物细无声

“感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老师们”

“她简直是学生心中的大神!”说起对自己影响深刻的老师,闫传海不禁感叹道。而这位“大神”,便是当时教授《英语口译》课程的耿立老师。

“耿老师也可以说是我的启蒙老师。”闫传海介绍,耿立老师曾就职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外事办,英语发音非常地道,加上其教育方法也得当,她的课深受学生们喜欢。

闫传海至今都还记得,耿老师是如何在课上教同学们记笔记的。“在口译工作中,经常要一次性要听完十分钟的内容,光靠记忆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用笔快速写下来,将大量的语言信息转化为符号,并通过符号传递信息。”

不仅仅是耿立老师,学校内还有薛东权老师等多位优秀教师也让他铭记于心。“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都给予我很多鼓励和帮助,包括在我咨询考研选报方向的时候,全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闫传海对此一直心怀感恩。

闫传海。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同时,说起大学四年里老师们对他的影响,闫传海还借用了一句诗来形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说,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重外在他心里也更加历久弥新。

坚定目标前行

“是一种感召,也是一种激励”

大学时光,短暂而美好,但也许有一个地方或场景,会让人时常怀念。在闫传海的心中,重外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校园里最怀念的地方,应该是每天清晨的足球场。”闫传海描述着记忆中的场景:上午第一节课之前,一群同学拿着书、戴着耳机,不约而同地站在足球场的各个角落进行晨读,有的放开嗓子大声练习英语口语,有的拿着播放器听BBC新闻……

本用于锻炼身体的足球场,学习氛围却变得浓厚起来。在那里,闫传海看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仿佛被那学习的氛围所感召、所激励,于是他也几乎每天会来足球场“报到”。

工作多年,尽管距离闫传海在足球场晨读的那些日子越来越远,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翻译这一目标却从未改变。

离校多年来,闫传海一直在翻译的道路上坚定前行,除了参与翻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的全面小康》《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等多部中央重要文献和政府白皮书;在英译中方面,他还翻译了近30篇文章,载于《大学英语》《科技英语学习》《海外英语》等杂志。

此外,2010年,他还参与编写翻译专业研究生教材《汉英文化比较与翻译》;2018年,他撰写文章《浅谈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收录于外文出版社的《译界琼音2》;以及在2012年至今,他编辑、审定图书30余部。

近日,在重庆外语外事学院20周年校庆之际,闫传海回望在母校度过的四年青葱岁月,感慨良多。但最终都汇成了一句句真挚的寄语,他说,祝母校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也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同样,作为学长,闫传海也向学弟学妹们发来祝福,希望他们志存高远,努力学习,不管外界环境如何,都要坚定自己的目标,祝他们前程似锦,实现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