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红岩秘宝”在说话② | 周恩来给范元甄的信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1-10-22 06:00
听新闻

编者按


日前,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红岩精神位列其中。

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批革命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承载着党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透过文物,回望历史,让红岩精神的力量代代相传。

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了一件周恩来在皖南事变中的亲笔信。这是国家一级文物。捐赠者就是收信人范元甄——曾经战斗在虎头岩的《新华日报》女记者。


这封信写于1941年2月1日,正值皖南事变发生的危急关头,全文约300字,由时任八路军总参谋长、南方局军事组组长叶剑英从重庆带回延安的。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在安徽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血战7天7夜,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遇害。

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竟诬称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周恩来立即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并交涉。

1月18日,《新华日报》冲破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刊出周恩来的两条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月19日,由南方局军事组起草,经周恩来、叶剑英审定的传单《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象》,由南方局工作人员分送给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

周恩来在信中用“忙碌、紧张和愤慨”描述皖南事变发生时同志们的状态和情绪,并进一步写道:“整个红岩村,曾家岩以及化龙桥——都是你曾经到过住过的地方,同志都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手携手地肩并肩地一道奋斗,一道工作。”

红岩嘴、曾家岩、虎头岩,是南方局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中共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总馆所在地,被统称为“红色三岩”。

党中央基于安全考虑,曾来电让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邓颖超等南方局领导干部紧急撤回延安。周恩来深刻认识到皖南事变形势的严重性和他在国民党统治中心所能发挥的作用,坚毅地说:我要坚持到最后!

1月27日,中央同意叶剑英返回延安,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留渝及干部逐步撤退的建议。


周恩来亲笔信提到两个群体。第一个群体为“有些人正在无言地走向各方”,是指南方局逐步撤退一部分党员和进步文化人士,以减小损失。对每一位撤退的同志,都要安排周全。这次艰巨的撤退工作,真正做到了对每位同志负责到底,也同进步朋友结成了患难之交。

第二个群体为“有些人正在准备坚持到底”,这是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留渝同志们。他们在重庆开展政治反击,成为中共解决皖南事变的步骤之一。

周恩来的亲笔信,这样记录了同志们的工作状态:“紧张而又镇静,繁忙而又愉快……党给这次机会来考验我们自己,在被考验中,这一代的男女青年,是毫不畏缩地站在自己岗位上,走在统一战线的最前线。”

这段文字说明了时局的严峻性和斗争的复杂性,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周恩来和战友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当时,留渝同志们都做好了随时为党牺牲的准备。周恩来告诉同志们,皖南事变的发生,是“拂晓前的黑暗”,“世界上没有任何困难能够压倒共产党人”。

最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这封弥足珍贵的信件,正是周恩来人格魅力的缩影和见证。周恩来总理的崇高形象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相关报道

读图 | 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

听!“红岩秘宝”在说话①|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