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圆明园罹难161周年 文化遗产地发展需要充分挖掘深度内涵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1-10-18 19:00
听新闻

10月18日,为铭记历史,让更多的人走进圆明园,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公众免费开放。正值圆明园罹难161周年纪念日,为何不重建圆明园,再次引发人们思考。

此前,国家文物局就曾答复,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如今“废墟派”和“复建派”的争辩已休矣,我国也已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努力复原圆明园的亭台楼榭,重现其往日辉煌。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殖民的历史见证。我们应当意识到,比起还原物质载体,更重要的是要对圆明园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教育意义和社会科学价值进行充分挖掘。

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逐渐开始挖掘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文创产业,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其旅游资源转化效率较低,旅游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文创产品缺乏特色、品种单调,原创旅游产品少等问题也逐步凸显。

如圆明园一样的文化遗产地,需要结合时代特征,通过创新的方式实现价值传承。首先,要加强其展示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作为教育基地的作用,可以通过纪念日免费开放、举办活动等手段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也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面向全社会进行文化宣传。同时,应充分挖掘文化遗址地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独特的兼具文化、知识和生态功能的创意产品,满足游客在文化遗产地旅游需求的多维感知价值,实现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文化遗产地,可以建立专门的爱国主义展览馆,以培育家国情怀,凝聚中国力量。

唯有多渠道探索实现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呈现和传播文化遗产多层面的社会科学价值,才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作者:周洵(重庆大学)

华龙网《青年说》投稿邮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