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促进城市安全联防联治 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重庆日报
2021-10-17 07:02
听新闻

日前,我市召开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要加快促进城市安全联防联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安全监管能力、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那么,该如何促进城市安全联防联治呢?10月15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

构建全市快速联动反应网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一对夫妇在观音桥商圈“弄丢”了自己的孩子。观音桥特警三人快速处置小组迅速行动,没多久便找到了这名走失的小女孩。

“我们组建了多支特警三人快速处置小组,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公安机关在重要地点、人员密集场所等设置了屯警点,各小组还根据治安形势、工作重点等弹性调整点位、工作时间,进一步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和处置率;同时坚持以屯警点为支点,以巡逻路线为延伸,扩大反复巡察重点区域,构建起全市快速联动反应网。

据统计,近年来特警三人快速处置小组服务群众5000多人次,救助群众近百人,还配合抓捕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数十人,先后成功处置了30多起暴力突发事件,为全市治安秩序稳定和群众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进一步加强预警、救援能力,全力防灾减灾

“今年夏天,外省多地出现暴雨、强风等强对流天气,特别是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给城市安全发展敲响了警钟。”市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猝不及防的极端天气和突发情况,警示我们必须时刻绷紧应急弦、安全弦,及时行动,全力防灾减灾。

据统计,8月7日至今,市预警中心发布预警信息140条、35.86万人次,向灾害高影响区域手机用户精准发布预警信息60条、253万人次;救援力量强化应急准备,加强对受灾地区的应急处置力度,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404人。

市应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的应急处置经验日渐成熟,通过多种措施让防范应对工作有条不紊。

在强化极端天气的监测预警方面,气象、水文部门积极做好过程监测预报、短临预报,并通过电信运营商、广播、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广泛发布信息,对有关专业部门、灾害高风险区域单位针对性发布信息,对防洪“三个责任人”、地灾“四重网格员”定向推送关键信息,确保责任人掌握信息,及时响应。

相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紧急实施停产停业措施,对受暴雨、地质灾害重大威胁的有关单位采取及时“五必停”(停工、停学、停业、停运、停航);禁止人员车辆进入、通行危险路段、桥梁、隧道、涵洞。

同时,突出重点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对交通轨道、隧道、车库、地下商场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排查;对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和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对达不到条件的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此外,各级应急部门组织“常专群”队伍,随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根据需要提前驻派应急救援队伍赴灾害严重的区域开展救援。

基层党委政府则按指令组织基层单位,对易受威胁的人员和车辆等提前实施撤离转移,并妥善安置转移人员。

24小时值守,第一时间处置突发生态环境事件

“我们审议通过了《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工作手册》等,强调树牢‘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的意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来,市生态环境局牢固树立环境安全“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的意识,牢牢守住了全市环境安全底线。

“为应对突发事件,我们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值班点名和24小时应战备勤制度。”该负责人表示。

在实际工作中,该部门严格执行“五个第一时间”要求(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信息、第一时间开展调查),以及“三个不放过”原则(事件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件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响应易引发环境污染的突发事件15件,同比减少11件,下降42.3%;处置一般突发环境事件1件,同比减少3件,下降75%;实现响应数量和突发环境事件数量“双下降”,全市环境安全形势总体可控。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重点环境风险,持续开展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盯紧化工企业、化工园区等重点风险源及区域,及时发现和消除环境风险隐患,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几率。”该负责人说。

记者 周松 实习生 肖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