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八)——罗涌
石柱融媒体中心 10-08 15:44 浏览量  

2021年国庆长假期间,我和几位巴盐古道守望者决定把石柱境内尚未走过的巴盐古道走完。

古代巴人修建的巴盐古道四通八达,最后形成交通运输大通道,并且穿州过县的不多。2016年我曾出版过一本《盐道记忆》书籍,把这样的古道归结为“一条主路”“两条支路”。从石柱县西沱古镇出发至湖北来凤县盐街的陆路古道为主路,从石柱县沿溪镇石溪口码头出发至湖北来凤县盐街,从忠县神溪口码头出发,经黔江咸丰至来凤盐街的古盐道,为支路。因为主路已经探明,所以这一次重走的是支路。

10月6日上午八点半,我们到达大河嘴。

大河嘴的老街是典型的传统街道,宽丈余,长约两三百米。因为在原来老屋基上修建的砖混房,就使得街道显得狭窄。街道上还有几处老旧木房子,保留着做生意的大窗口,从这些窗口可以看出,这条街道曾经商业繁华,但现在显得寂寞了些。

在大河嘴最为出名的要算“江西会馆”。据当地温氏家谱记载,大约在清朝道光年间,江西人温太权夫妇移民至此,后来温家有人改姓黎。随着家族人口多了,就建了一座“江西会馆”,实为温黎两家祠堂,至今当地还有“温黎两家不开亲”的民间说法。黎家鼎盛时期,出了四位“拔贡”。据《石柱县志》载,四拔贡之一的黎海湜曾担任过民国时期石柱县党部书记长、四川省参议员。

江西会馆现存遗址在小学内,还能看见厚重的石梯子、石坎子,分布在操场周边。它见证了巴盐古道上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的历史。

大河嘴老场的西边一公里之地有一座古拱桥,叫“万寿桥”。我们找到一位当地老人,名叫张安学,生于1922年11月27日(古历),他回忆,修建万寿桥时,他还小,没到上小学的年龄,大约四五岁吧,具体是谁出钱修建,他已经记不起了。桥距离河面高度大约三十米,跨度大约三十米,桥面宽度九步,长度十六步,东边梯子二十九级,西边梯子二十八级,桥上建有风雨走廊,桥下悬“斩龙宝剑”一口。桥身有藤蔓,石梯子上长满杂草。这座桥不是我见过的最宏伟壮观的桥,但此时我站在桥下,仍然惊叹于古桥的高大与雄健,叹服于我们的祖先高超的营造技艺。

据当地居民方应材(64岁)介绍,万寿桥为交通枢纽之地,东可达大河嘴、桥头镇,西可达石柱县城、双笕老场。我们走了一段通往石柱县城的官道,虽荒草丛生,仍可见三尺石板路,路基梯步严整,保存完好。

古老而沧桑的大河嘴古盐道,虽然早已废弃,但那些踏实的路,坚挺的桥,显然就是这里厚重历史最真实最原始的记录,昭示着大河嘴曾经的辉煌。从长江边神溪口码头出发的陆路巴盐古道,经过大河嘴,最后到达湖北来凤,大河嘴是这条支干道上商贸最为兴盛的老场。

大河嘴退尽铅华,古韵犹存。(未完待续;作者:罗涌;声明:原创首发,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相关链接: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一)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二)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三)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四)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五)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六)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七)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八)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九)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十)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十一)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十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