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帮”为何现身大渡口崖线公园?这个版面给你答案!请你顺手来个赞
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12-16 12:35 浏览量  

《大渡口报》正在参加

2020年度重庆市区县报

“十佳版面”评选活动

入选的版面为

2020年9月4日8版

《崖线公园里的马帮夫妻》

今天(12月15日)

投票活动正式上线


投票相关事项

一、投票时间

12月15日9:00至12月17日24:00

二、投票方式

第①步:在应用市场下载“新重庆”客户端,也可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

第②步:完成客户端用户注册,如已有账号则直接登录。

第③步:进入“2020年度重庆市区县报‘十佳版面’投票活动”页面,为002号《大渡口报》投票,每人每天可分别为不同的作品投票,最多可为10个作品投票,每个作品限投1票。

新闻报道

崖线公园里的马帮夫妻

马帮在现代社会已不多见,各种大型交通运输工具早已取代人挑马驮,但是在那些崎岖山路搞建设,大型交通运输工具却无法施展,马帮这种原始传统的运载工具还发挥着它的作用。

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在九宫庙街道钢铁路附近的崖线公园建筑工地,遇到了一对“马帮夫妻”,丈夫叫王珍福,妻子叫杨哑桃。今年6月份,夫妻俩从广西辗转来到大渡口区,承担起了崖线公园工程建设砂石、水泥等物料的搬运工作。


带上家人 来到大渡口建设崖线公园


“‘骡’在我们老家那里不是啥子好词,所以我们这些靠骡子讨生活的人都自称‘马帮’。”35岁的王珍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陇林县人,下过矿,跑过货车,10多年前干了挣钱却辛苦的营生——用骡子往山上驮东西,帮助工地运输材料。


崖线公园建筑工地上的“马帮”队伍里,还有王珍福的妻子杨哑桃。“老婆跟我是同县人,我们结婚9年了,她也是‘马帮’的一名成员。”王珍福自嘲道,在他们老家的风俗中,一般妻子需要与丈夫共同外出打工挣钱。

十多年过去,王珍福成了家里的“帮头”,有一个100多人的微信群,里面除了搞基建的老板,就是家乡里有些亲戚关系靠骡子讨生活的人。“我们那儿的人,大部分是靠骡子为生,得知有活儿的消息就在群里喊一声。”王珍福介绍。


3个月前,王珍福在微信群里看到一条信息:重庆市大渡口区有活儿,900米路程,运砖头、水泥和河沙,每天约200元。


随后,夫妻俩便连日租下汽车运送7头骡子,一同来到大渡口区。


每天早上6点过,天蒙蒙亮,夫妻俩就开始跋涉并往返崖线公园小道上,赶着7头骡子,将数吨各类建材逐斤逐两装载、运送到位。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在“马帮夫妻”的心里,或许就是,山不怕高,有马则灵,有家人则安。


“我们干活儿的地方一般都很陡峭和狭窄,所以酷暑或下雨都无法干活儿,担心骡子会中暑和打滑。”王珍福说,不工作的日子就和妻子一起在崖线公园周围散散步,因为要照看骡子,所以不敢走远了。


夫妻俩与骡子“朋友”感情深厚


“走——”在骡子队伍的最前头是杨哑桃,她个子不高,干起活却十分卖力。王珍福就走在队伍末尾管理骡子,一支由7头骡子组成的“马帮”缓缓“营业”。


崖线公园还未成型,山势陡峭,草木繁茂,刀砍斧劈和人踩马踏后形成了一条“寸步难行”的羊肠小道。个别路段有“埋伏”,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骡子伤亡、运输失败。


每当此时,夫妻俩只能连哄带骗、生拉硬扯,将胆小的骡子逐一拽过去。“遇到生性倔强的骡子,拽过去后,还会被它踢上一脚。去年,我丈夫腿上就被狠狠踢了一脚,疼得趴在地上,我俩生气极了。”杨哑桃笑着回忆道,但也只是一时之气,自己的骡子也认了,歇息一会,又继续干活。


“每当接到新活儿时,我和丈夫都要提前到干活的地方熟悉一遍路程,细致地观察周围的‘险境’,亲身涉险。”杨哑桃说,对他们夫妻俩来说,这种生活就像“郊游”。说完,杨哑桃满脸爱意地看着丈夫。


工作期间,人不离马、筐不离鞍。“每头骡子一般能负重三四百斤,双筐满载后将骡子牵到一旁,然后装载下一匹。”杨哑桃告诉记者,装鞍、上路、卸载、返回,短短约900米的崖线公园盘道小路,走走歇歇,每趟大概需要40多分钟,每天大概要走8趟。


据杨哑桃介绍,7头骡子每天和他们形影不离,爬坡上坎,动作迅捷,而且十分温顺听话。她说:“我自己吃差一点没关系,骡子一定要吃最好的饲料。”闲暇时,夫妻俩还要给骡子洗澡、消毒。十多年的驮运生涯让夫妻俩对骡子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们看来,骡子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入行“马帮”快9年,杨哑桃现在也算半个骡子兽医了。每次搬运完货物后,杨哑桃都会仔细查看骡子身上是否有外伤,发现有病情的骡子就赶紧喂药治疗。


“虽然我小心翼翼地照顾它们,但还是折过自己心爱的骡子。”杨哑桃说,2年前,在一个工地运输水泥时,因为天气太热,有一头体型较小的骡子因为中暑死亡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骡子一般都是2、3岁就买过来训练,大多会跟在身边超过5年,对我来说骡子就跟朋友没两样。”杨哑桃说。


希望多赚点钱回家乡搞养殖业


每天中午,夫妻俩回到宿舍,王珍福把骡子牵到帐篷里,趁着妻子还在做饭的空隙,他就先给骡子喂食。“骡子一天吃三顿,早餐、午餐喂稻谷,晚上吃草。”王珍福说,一匹骡子每天要吃10多斤干粮,一个月大约要吃400元左右的粮食。


这些年,王珍福与妻子几乎走遍了中国南方,在广西、广东、四川、桂林等50多个地区为景区修建盘山道、栈道等,还为风力发电站等基建项目运建材和设备。


对于“马帮夫妻”来说,虽然家的意义并非一室一床、一餐一宿。纵使年少时一人一马四海为家,浪迹天涯的理想完美实现过并且依然继续,但还是需要一个稳固游弋灵魂的落脚点。


如今,王珍福与杨哑桃心里最思念和牵挂的是远在广西的父母和儿女,每天只能通过视频电话与家人见面。“儿子今年8岁、女儿刚满2岁,我和丈夫出来打工,孩子们只能丢给家里的老人帮忙照顾。如今,父母年纪都大了,每天那种牵挂和思念是最难受的。”杨哑桃哽咽着说,家里条件不好,丈夫想趁年轻多挣点钱,以后回家搞点养殖业,不离开家,也能过好日子。


随着崖线公园修建进度加快,王珍福与杨哑桃最多还待一周,就要带着骡子离开了。“等公园修建好了,我们一定会再回来,让孩子们看看父母在这里留下的汗水。”王珍福笑着说。


该文发稿于2020年9月4日《大渡口报》

原标题《崖线公园里的马帮夫妻》

记者:朱晨鹭

摄影:唐明 薛莉

编辑:高祎恩

美编:彭晓静


审核:张韬

责编:杨蓉

编辑:唐洪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