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南、有 “三峡粮仓” 之称的庙宇镇,正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智慧农业的深度融合,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4 月 15 日,记者走进庙宇坝子,站在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边,看到小麦、油菜等庄稼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也是我县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推动农业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田园中,来自县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与当地村干部、种粮大户一起,正检查着智慧农业设施设备、安装着太阳能杀虫灯…… 远处,几台大型拖拉机、旋耕机等,加足马力,来回穿梭,正在忙着整治水田。掀起的一层层波浪,就如同秋季的稻浪翻滚,眼前宛若一片丰收的画面。
庙宇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通过 “旱改水,小改大” 整治,永安村、长梁村的 200 余亩旱田被改造为水田,小田改为大田,耕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产值显著提升。庙宇村有水田 1100 余亩,其中 800 多亩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了耕地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
庙宇村党支部书记李良全说:“庙宇村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有效解决了稻田能排能灌的问题,实现了机耕机播机收。以前都是小型机械耕种,操作难,成本高,现在都是使用大型机械了,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庙宇镇积极引入智慧农业技术,与中国广电重庆公司合作,开展基于 5G 的智能化提升工程。“这是 2022 年实施的改造提升一期项目, 我们通过小田并大田,地力条件明显提升,农田宜机化率达到了 100%,使水稻、油菜实现了稳产增产,实现了稻鱼、稻蟹共养共生。我们将 5G 物联网、传感器、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到农田种植中,实现了农田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现在亩均粮食产能提升了 10% 以上,节水、节肥能节约 10%,节本增效达到了每亩 300 元以上,真正实现了能排能灌、宜机宜耕、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 县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副主任刘庆环介绍。
如今,庙宇镇的智慧农业发展已初见成效,未来还将继续扩大高标准农田改造智能化提升工程的范围。通过科技赋能,庙宇镇将不断优化种植结构,推动农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这片古老的 “三峡粮仓”,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在科技的助力下,庙宇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智慧农业发展相得益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这里不仅有丰收的稻谷、飘香的果园,更有智慧农业带来的高效与便捷。庙宇镇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记者:王忠虎 董存春 实习记者:付京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