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魔芋种植的黄金时节。在双龙、官阳、竹贤等22个乡镇,村民们抢抓农时,纷纷投身于万亩魔芋种植工作,为乡村振兴播下希望的种子,一幅忙碌的春耕图在田间地头徐徐展开。
▲乌龙村魔芋种植一隅。记者 董存春/摄
4月8日,在双龙镇乌龙村的田地里,10余名村民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进行魔芋种植工作。打窝、施肥、放种芋、覆土,每一个步骤村民们都熟练而专注,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
“这片土地多年来一直处于撂荒状态,荒废已久。为了顺利开展魔芋种植,我们动用挖掘机进行了一二十天的前期整治,又用脱泥机作业十几天,才将土地整理得符合种植条件。”乌龙村党支部书记董泽浩介绍,魔芋产业的落地,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题,还壮大了集体经济,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能在这儿务工增收。
▲村民在放种芋。记者 董存春/摄
魔芋用途广泛,产业链长,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乌龙村种植魔芋170亩,其中村集体种植60亩。这一产业的发展,功盘活了大部分撂荒闲置土地资源,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产出效益。同时,也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魔芋种植及加工过程中的用工需求,让当地众多像刘远桥这样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我从上月中旬就在这里做工,因为我是留守在家,需要照顾家庭,在这里做工每天一百块钱,让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两方面得到照顾。”刘远桥说。
▲村民运输魔芋种。记者 董存春/摄
为激发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乌龙村统一购买魔芋种,并采用魔芋+玉米套种模式,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通过订单生产模式签订保价协议,还为魔芋购买商业保险,有效增强了产业的防灾减灾能力。
据悉,近年来,双龙镇锚定“1+3+2”发展模式,大力推动魔芋产业的发展。推行“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精准发力,依据科学调研,规划出海拔800米以上的乌龙、黑龙等6个村发展魔芋种植510亩。目前,村集体已签订种植面积250亩,大户种植140亩,农户零星分散种植120亩,预计产量可达1300吨,年产值将突破500万元。
▲乌龙村魔芋种植中。记者 董存春/摄
双龙镇如火如荼的魔芋种植工作,只是巫山魔芋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巫山魔芋种植工作于3月中旬启动,全县计划种植1万亩,涉及22个乡镇。目前,种植进度超过半数,预计4月底全面结束。在产业布局上,各乡镇依据自身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种植区域,构建起从种植到回收再到加工的一体化产业链条,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随着魔芋产业的不断壮大,它正逐渐成为推动巫山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推进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建设注入发展活力,助力巫山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记者:董存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