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看看,你有多久没回家陪父母吃饭了?
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12-15 17:00 浏览量  

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

一首《常回家看看》

传遍大江南北

引起了千家万户的共鸣

表达了亲情的可贵


现在的你,是否常回家看看?

年轻人在外打拼

中年人照顾家庭

大家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子女

却可能忽略了父母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

陪父母吃一顿饭了?


记得以前,和家人一起吃顿饭

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

桌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

工作繁忙、距离阻隔、喝酒应酬

我们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

于是下面的对话开始频频出现


“幺儿,今天回屋头吃饭不?

我买了你最爱吃的虾子!”

“今天不得行,要加班,

你自己吃嘛,太忙了我先挂了……”


电话“嘟——”的一声挂断了

电话的这一头

孩子们继续着自己忙碌的生活

处理着身边各式各样的事

电话的那一头

老人们摇摇头收拾着碗筷

将心里的失落

化成一声长长的叹息


大多数老人的故事,有着相同的底色——孤独。空巢,老两口四目相对是常见的。而更加孤独的,是独居,是桌上只有一副碗筷。

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的彭阿姨,今年已经80多岁了。过去在大家庭时,她是家中当仁不让的掌勺大厨,餐桌上热闹丰盛,有说有笑。但随着两个儿女成家立业,孙子、外孙逐渐长大,老伴去世后,彭阿姨成了独居老人。

年龄大了不能走太多路,买菜成了问题。为了不给儿女多添麻烦,彭阿姨经常一次性做几天的菜,吃不完的剩菜就放冰箱,晚餐大多以白粥面条应付。老人的吃饭问题,儿女看在眼里,也在想办法解决,可他们要忙于工作又要兼顾小家,回家陪老人吃饭的时间确实有限。

相濡以沫,儿孙绕膝

是多少人对于养老的美好想象

而在现实中,即使是吃饭

对年迈的老人都是一个难题


彭阿姨的生活一直“应付”着,今年4月,跃进村街道跃新社区“老吾老”居家养老服务站新开设了“长者食堂”服务,提供的食物完全按照老年人的口味和身体需求搭配。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在这里吃午饭和晚饭,12元一顿,三菜一汤。

记者在“长者食堂”见到一份营养餐菜单,上面不仅菜式多样、一个星期不重样,还标明了一餐饭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铁等含量,让老人更觉得放心。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彭阿姨去体验了几次,窗明几净的用餐环境,平价安全的菜品,让她欣喜不已。几个月下来,彭阿姨成了“长者食堂”的常客,基本天天都来,吃完饭就在养老服务站看看电视,参加活动,和其他老人一起聊天,从上午待到晚上。

养老服务站的设立,填补了因为儿女不在身边,老人得不到照顾的空白。而且,只要稍有时间,彭阿姨的子女也会带着自己煲的汤和水果来到养老服务站,和老人聊聊天,再陪老人一起在这里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虽然不是在家里,但家的感觉却在。

彭阿姨的女儿告诉记者,老人对这里的环境和饭菜都很满意,自己因为平常要照顾孙辈,无法时时刻刻陪在母亲身边,社区有这样一个养老服务站,让她们作为子女也感到很放心。

记者看到,来“长者食堂”吃饭的老人不少,有独居老人,也有夫妇、朋友结伴而来,老人们拼桌而坐,吃着可口的饭菜,从慢慢熟悉,到聊成一片,不过分分钟的事。对他们而言,饭桌上久违的热闹,好像又回来了。

“长者食堂”

给了老人们一个心安之所

这里不仅有热腾腾的饭菜

也有热闹和温暖

老人们在养老服务站老有所乐

我们也希望子女们

能尽可能的把时间留一些给父母

因为陪伴同样重要


按平均75岁寿命计算

人生只有900个月

拿一张A4纸

画一个30X30的表格

每个格子代表人生的一个月

每过一个月就涂掉一格


假设家人五十岁的话

他的人生是这样的

假设你和家人天天见面

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是这样的

假如你们一个月见两次面

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是这样的

假如你们一年见一次面

就会是这样

画一画自己的人生A4纸

你的心情会不会越来越沉重?


深情就要久伴

厚爱也需多言

又到岁末年终

愿我们都能珍惜时光

多回家陪陪家人

一起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

审核:张韬

编辑:杨宇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