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中国医师节# 【重庆好医生】李咏生:勤于专研勇于创新 只为造福肿瘤患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1-07-30 14:38
听新闻

“生命之托,健康所系”,在这8个字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的医师们背负的责任与压力。每一次的治疗,都是与病魔的厮杀,每一次的抢救,都是与死神的争夺,但他们却仍然昂首前行!

今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主题为“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为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师职业精神,在2021年的“中国医师节”期间,华龙网健康频道特推出 #献礼中国医师节# 系列报道,展示那些在临床、在“幕后”、在患者需要的每个地方,为守护人民健康默默奉献青春和力量的医师们的动人事迹。

人物简介:李咏生,中共党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委会免疫代谢学组组长。他专注于脂代谢与肿瘤免疫领域,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的免疫代谢研究,从哈佛医学院回国后创建了国际领先的脂质组学研究平台,组建了脂质代谢免疫创新团队。获评“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2021年第二季度人物。

专注“巨噬细胞脂代谢与消化系统肿瘤”研究

填补我国肿瘤诊疗领域巨噬细胞脂代谢方面的空白

李咏生专注于脂代谢与肿瘤免疫领域,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的免疫代谢研究,创建了国际领先的脂质组学研究平台,组建了脂质代谢免疫创新团队。相关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肿瘤免疫代谢、肿瘤微环境、肿瘤免疫与分子靶向治疗等临床诊疗技术,填补了我国肿瘤诊疗领域关于巨噬细胞脂代谢方面的研究空白与短缺,丰富和拓展了肿瘤免疫代谢理论。

他阐明巨噬细胞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机制,并揭示抗凝剂达比加群改善脓毒症预后的机理,为临床脓毒症的干预提供了免疫代谢的新靶点;阐明了巨噬细胞脂肪酸氧化介导其免疫抑制功能促进肿瘤发生的新机制,为临床抗肿瘤的免疫代谢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从巨噬细胞脂解通路阐明了TAMs活性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对消化系统肿瘤恶性进展的调控作用,丰富了肿瘤免疫代谢的新理论。

弘扬工匠精神 

培育更多实干人才

李咏生他还担任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优秀博士后、博士生等10人。团队成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和重庆市博士后基金、国际研究生生物科学大会口头报告一等奖等奖项和课题12项。

值得一提的是,李咏生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面上项目、重庆市杰出青年等课题15项,经费4000余万元。发表文章6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IF)大于300,以第一/通信作者在Immunity、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共发表SCI论文32篇,其中通讯作者论文24篇,IF>10的论文6篇,IF>5的论文22篇。论文被Nature、Science、Cell、PNAS等著名杂志引用3000余次,多篇论文被F1000收录。主编Springer Nature等英文著作2部。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加强规范化管理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多年来,李咏生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面对每一位患者,李咏生都真诚沟通,不厌其烦的解释病情。同时,他也倡导科室所有医护也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调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注重内涵建设和医疗护理质量。

牵头组织创建癌痛规范化管理示范病房、骨髓抑制规范化管理示范病房及肿瘤代谢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规范化管理示范病房,使患者得到规范有效的医疗服务,并依托重庆市卫健委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将肿瘤规范化诊疗的理念推广至市内外基层医院。

他的荣誉:

2013.12 重庆市免疫学会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2016.3 国家中组部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

2017.9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35岁以下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生

2018.6 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2019.4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2019.12 重庆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2020.2 入围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2020.5 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

2020.8 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

2020.9 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