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西迁专家后代牢记爷爷的话:国家需要,我们就一定做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1-06-18 17:19
听新闻
“听党指挥跟党走 建功立业新时代——‘重庆英才讲堂’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报告会”举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8日16时40分讯(记者 伊永军)6月17日,“听党指挥跟党走 建功立业新时代——‘重庆英才讲堂’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报告会”在渝州宾馆举行。作为西迁专家后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副处长陈力始终将爷爷的话铭刻在心:“国家需要,我们就一定做好!”

爷爷奶奶响应国家号召 从上海来到重庆

陈力的爷爷陈世騠是中国最早研究细胞学的科学家之一,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博士,也是我国摩尔根学派的知名学者。陈力的奶奶是中国现代护理的开拓者。陈力说,在爷爷奶奶的精神感召下,父亲和他也走上了医学报国之路,一门三代从医。

抗战时期,陈力爷爷随上海医学院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爷爷回到上海工作。谁能料到,十年后会再次回到重庆!不过这一次,他不再只身一人,而是和家人从此扎根西部、扎根重庆。

1956年的一天,陈力爷爷回到家,对陈力奶奶说:“你要有思想准备,我可能要离开上海了。学校要分迁一部分人到重庆,建设重庆医学院,我答应了。”

陈力奶奶当时是上海医学院护士学校教导主任,爷爷是上海医学院生物教研室主任兼教务长,在上海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如果西迁,意味着要放弃现有的一切,在陌生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看着爷爷坚定的目光,奶奶也没有再犹豫:“既然要去,那就一起去!”很快,他们处理掉所有家具和物品,登上了开往重庆的客船。

“国家需要,我们就一定做好!”这句话也成为爷爷奶奶共同坚守一生的承诺。

西迁专家后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副处长陈力。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父亲扎根乡村15年 为基层医疗默默奉献

陈力的父亲从小一直不理解,为什么爷爷奶奶当年要从繁华的上海落户到偏远的大西南?直到他也走上了医学的道路。

陈力的父亲毕业后分配到重庆江津柏林卫生院。一天夜里,一位满面尘土的村民跑来,求医生去救救他父亲。当地山高林深,道路崎岖,父亲深一脚、浅一脚,膝盖摔破了,马灯也摔坏了,整整两个小时才到达村民家中。诊治完已是下半夜,没办法返回卫生院,只能睡在村民家中。那一夜,父亲没有合眼,艰苦的生活环境,落后的医疗条件,深深地刺激着他。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准备离开,朴实的村民竟向他跪下道谢。父亲愣住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啊!如何受得起?”那一刻,父亲体会到了他作为一名医者的价值和责任,也明白了爷爷为什么常说“国家需要,我们就一定做好!”

陈力的父亲在农村一待就是15年,一边做医生,一边在卫校教书,默默坚守在基层医疗战线上。父亲回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后,参与创建了超声科并担任科主任,心里却还是惦记着基层医疗卫生事业。

在上世纪80年代,超声医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基层医生往往无从学习了解这门学科。为了帮助他们,没有教学资源,陈力父亲就手写讲义、手绘图解。

陈力说,直到现在,79岁高龄的父亲仍然坚持每天坐诊,同时尽心尽力培训基层医生,从未放弃一名医者的使命。

接过祖辈父辈接力棒 大灾大难勇担当

在祖辈和父辈的影响下,2004年,陈力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附属医院进修结束时,在导师希望他继续留在那里工作的情况下,陈力像当年爷爷奶奶在上海与重庆之间做选择,父亲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做选择一样,选择回到祖国,回到西部,回到重庆,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陈力是一名胸外科医生,曾荣获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工作表现突出个人、重庆市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

陈力说,从医25年来,让他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在每次大灾大难面前,不论是去汶川、玉树等地抗震救灾,还是远赴非洲援外抗疫,他都能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努力践行一名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国家需要,我们就一定做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