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开放耕织图景观历史文化展 展示中国农桑文化
新华社
2020-12-01 12:30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魏梦佳)正值颐和园建园270周年,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历史文化展经过近一年的升级改造后于1日重新向游客开放。展览通过大量的展品、历史照片、历史绘画和珍贵档案,讲述了颐和园耕织图景区的历史变迁,生动展现中国以耕、织为代表的农桑文化。

耕织图景区位于颐和园西北部,是颐和园在清漪园时期颇具江南水乡风情的独特园林景观,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据悉,当年,昆明湖与玉泉山之间河湖交错,稻田棋布,乾隆皇帝在造园时还特意将专门负责为宫廷织造丝绸布料的内务府织染局迁到此处,组成了一处淳朴清幽又融入传统农桑生产的耕织文化景观,由此被命名为“耕织图”。

此次展览共设有7个展厅,分为“耕织图”沧桑、昆明湖水操学堂悲歌、耕织图的再现、清代皇家园林石作工艺四大主题。通过丰富的图文展陈,游客不仅能了解到耕织图景区的历史变迁、景观风貌,还能了解清政府在此兴建昆明湖水操学堂的始末,感悟历史的风云变幻。

颐和园文物管理科主任隗丽佳介绍,通过对展区的改造升级,展览面积比过去增加了20%,达到584平方米。为了寓教于乐,颐和园还利用现代化数字展览展示方式,增设了二维码导览、数字沙盘动态投影、耕织图大事记交互投影、互动式触控农具等科普互动展陈方式,使展览方式更加生动。

据悉,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耕织图曾遭到严重破坏;1886年至1895年,这里成为清朝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昆明湖水操学堂;20世纪90年代末,耕织图综合整治工程得以实施;2004年,耕织图景区正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