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重拾竹编手艺,演绎挥之不去的乡忆
开州融媒体中心
2020-11-23 15:52 浏览量  

在温泉镇河西社区的温泉古泉旁边,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刘玉华,每天不停息地编织着盐皮篓。编织好的盐皮篓不仅厚实环保,而且品相乖巧,让人爱不释手,特别是散发出来的竹香味,更勾起了游客挥之不去的乡忆。



现年77岁的刘玉华老人,居住在温泉镇河东社区5组。为了生计,19岁就跟着父亲学竹活,编织筲箕、撮箕、箩筐、背篓、席子等竹器,特别是对盐皮篓编织情有独钟,因为盐皮篓编织起来简单,费时不多,只需半天时间就可以编一个,并且价格在当时1.5元/个,一天可以编织4个,就有6元的收入,并且供不应求,而在当时,挑盐只有1.5元/天。


“盐皮篓用来挑盐,不但防潮、防漏,而且牢实经用,在那个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的年代,塑料制品、不锈钢等根本没有面世,只能用竹子编织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和农耕用具。”刘玉华老人表示。随着生活条件日益好转,物质越来越丰富,竹器用具不再吃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刘玉华老人也放弃了竹器活。



如今,随着文游融合发展,寻找非物质传统文化,刘玉华老人被温泉镇请出山,在温泉镇河西社区当起了盐皮篓授艺人,不仅吸引了游客驻足观看购买,还吸引了许多中年人乃至年轻人跟师学艺,刘玉华老人总上乐此不疲地免费地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他们,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等工序一样不马虎。



“得心应手的竹编手艺,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熟能生巧,只要多练习、多编织、多看看,不但能编出品相好、质量好的盐皮篓,还可以编织筲箕、背篓等其它竹器用具。”刘玉华老人对学徒们说。


记者 熊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