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对话中央电视台特约新闻评论员杨禹:用辩证均衡眼光看待今日中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0-11-02 12:03
听新闻

杨禹现场进行演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刘钊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日11时30分讯(首席记者 黄宇)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多档时政新闻节目,特别是重大时政直播,往往都会由特约评论员杨禹带来评述解读。作为央视历史上首个特约新闻评论员,微博上有着550多万粉丝的大V,杨禹一直备受关注。10月31日,第六届中国网络正能量一江山论坛(重庆)峰会期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就时政评论、媒体转型、能力培养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本届一江山论坛在重庆举办。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日前,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您觉得成渝地区在新时代肩负着怎样的新使命?

杨禹:历史上,成渝地区在地理、文化、社会发展各方面连接得就很紧密。这次中央对成渝地区发展作了新的部署,赋予了更大的责任,这是一个很让人看好的增长极。

在我看来,成渝首先最需要做的,就是让两座城市能够真正连接起、各类要素循环起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更贴近的共同设计、共同目标,要劲儿往一处使。两地要打破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真正让活跃的经济要素更有效率、更低成本地在两地之间流动,让两地能够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中国的大西南,需要一个更有内在活力、对外张力的增长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扮演这样的角色。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对于电视节目观众来讲,评论员杨禹已经为大家所熟知。那么像一江山论坛这种线下面对面的交流,您觉得有什么区别吗?

杨禹:在央视做评论,过去曾是单向传播,我们面对镜头表达观点,大家通过电视、互联网收看。而在今天全媒体时代,这种单向传播正在发生变化,大屏上的报道、评论可以通过小屏来传播,受众不仅可在手机上看电视新闻节目,还能对我们的评论展开评论。这跟10年前是大不一样的。今天的舆论场是充满互动感的舆论场,不管我们在什么平台上发言,用什么样的介质传播,都身处全媒体场域,与面对面的交流异曲同工。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我们注意到,央视主持人在介绍嘉宾时,会分别介绍专家和评论员的身份,但观众可能还分不太清楚专家和评论员这两个角色。您自己是怎样来界定的?

杨禹: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员这个角色,自诞生也就10多年时间。2009年7月,央视第一批特约评论员亮相,我是其中之一。而就在此前一个月,微博出现了。那时大家还意识不到,这种巧合意味着什么。现在看来,就是当传统主流媒体通过增设新闻评论员来努力扩大舆论影响力时,社交媒体平台也正经历着从无到有地诞生了。大家都在努力,踩着同样的历史节奏往前走。

历经这10多年,电视新闻评论员这一角色正逐渐为公众接受和习惯。尤其是最近两三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领导们非常重视新闻评论工作,积极地通过大小屏发出评论声音。评论员和专家学者其实是在并肩战斗。比如,在央视的很多重大时政直播中,演播室里常坐着三个人——主持人、专家、评论员。这种模式也是在多年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三个角色相互配合,力争1+1+1>3的效果。

节目中的专家,往往是某一领域内的权威专家,他从本专业视角作出阐释。而新闻评论员则体现新闻视角、大众视角、评论视角。两个角色,各有责任,丰富着受众对同一件事的认识角度。新闻评论员也是有分工的,比如我是侧重于国内时政与经济。评论员对自己所分工领域的内容,也要有专门长期研究,要更擅于把专业内容用通俗语言作出阐释,基于专业领域又超出专业领域,用更广阔的视野,寻找事物之间的深层联系。

杨禹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专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刘钊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在直播节目特别是重大时政节目中参与评论,对评论员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您有提前预设和准备吗?

杨禹:这10多年来,央视的特约评论员们一直都是直播评论,没有写过稿子。我觉得这体现着领导的充分信任。时间久了,观众对我们也不断增加着信任。评论前要做的准备很多,我的体会是,这种准备是时刻持续进行,没有止境的。

作为国家电视台的评论员,尤其承担着很多重大时政的评论任务,深感责任重大。我认为,这个岗位,最重要的要求,是“准确”——立场要准确,判断要准确,尺度要准确,表达要准确。

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重要精神,我提前也看不到具体内容。在直播中,第一时间就要做出能体现这四个“准确”的评论,难度极大,但我们必须做到。坚定的立场,长期的积累,专业的准备,稳定的状态,都不可缺少。其实,电视新闻评论员也是一门专业,我们应该努力掌握最强的专业能力。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遇到某些对时长有要求或者临时突发情况时,一般怎样应对?

杨禹:新闻直播、特别是时政新闻直播,是一个充满多重元素的复杂工作系统,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也难免有很多不确定性。我始终把自己当作整体直播中一个要服从大局需要的角色,随时做好各种应变准备。说与不说,说长说短,都服从节目需要。把复杂事情用准确、简洁的方式讲出来,提炼出自己的判断和归纳,应该是这个岗位的基本功。

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员,实际上是站在党中央与百姓之间的一种沟通桥梁。一方面要准确理解中央的意图、部署,作出更生动的传播,另一方面要时刻与广大公众的主流价值追求有共情、共鸣。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随着视频直播等技术手段的变化,媒体从业人员越来越年轻化,作为同行前辈,您觉得应怎样把握好技术与业务的关系,有哪些寄语和建议?

杨禹:对所有新闻人来说,掌握传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跟上时代、引领时代,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对于年轻的新闻人来说,要想做好新闻工作,光掌握传播技术、传播技巧还不够。新闻工作者需要掌握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对国情、对复杂局面的认识能力。积累形成这种认识能力,比学一个新的传播技术要难很多,需要双脚踩在中国大地上,不断践行“四力”。

无论是哪个年纪的新闻人,都要保持足够的敏锐和学习状态。要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社会,只有这样,认识事情才更有系统性。生动的碎片,来自于系统的认识。时刻懂得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新闻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