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精准帮扶点亮希望 贫困户养牛过上“牛”日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0-10-26 06:3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6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李达元)昨(25)日,笔者了解到,重庆市丰都县龙孔镇金台村二社村民秦大树,每天都要跟他饲养的一群牛儿打交道,除了割牧草、扛运牧草、饲喂牛儿外,还要打扫圈舍、清除粪便,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在干这些活儿的时候,他的右脚因为残疾,走路有些不灵便,因此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近日,笔者前往老秦的养牛场采访时,他说:“近几年来,看着牛儿一天天长大,给我换来一张张红彤彤的百元大钞,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外出打工受伤致残

“我们村属浅丘地形,有田有地,田可以种水稻,地可以种玉米,自从土地承包到户后,粮食年年丰收,温饱问题得以彻底解决。”秦大树说,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那就是缺钱花。

秦大树给牛儿投喂材料。通讯员 李达元 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打工潮兴起,农村家庭富裕劳力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挣钱。秦大树便是其中之一。他跟村里几个年轻人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几经辗转,在河北一家采石场找到工作。

那时候的秦大树已经成家,还和媳妇生育了孩子。他想要给他们好一点的生活,因此每次发了工钱后,他就在第一时间把钱汇兑回家,让媳妇存在银行,决定以后用于修建新房。但就在他憧憬美好未来时,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那是1998年年底,采石场发生了安全事故。

“当时我正在干活,突然高处滚下来大石头,我躲闪不及右腿受伤,虽然得到了及时救治,但还是导致三级残疾,走路有些瘸,从此再也不能干重体力活了。”秦大树说。

精准帮扶点亮希望

屋漏偏遇连阴雨,2014年,秦大树的媳妇又查出身患肺气肿,让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旧债未还又添新债。在本轮扶贫攻坚战中,村上把秦大树一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入驻村里后,也把他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贫穷不可怕,怕的是丧失斗志。工作队多次上门走访秦大树,跟他谈心交流,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当获悉他并不想就此消沉,反过来就给他做工作,给他打气鼓励,建议他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我当时欠了一屁股债,根本就没有资金投入。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二话不说,回头就帮我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拿到这笔钱后,我就立马买回来5头母牛喂养。”秦大树说。

秦大树虚心向周边的养牛大户学习、请教,逐渐掌握了养牛技术。他还学会了如何给母牛人工授精,看到通过自己进行人工授精后的母牛怀孕,并顺利产下牛犊,他非常高兴。

依靠勤劳脱贫致富

秦大树养殖的母牛,在母牛产下牛犊后,牛犊最多饲养半年就出售。而饲养半年的牛犊,还不属于成年牛,体重也仅有200多公斤。

“我卖的这种牛叫‘架子牛’,也叫青年牛,这种牛的卖价比成年育肥牛每公斤高20元左右,虽然一头架子牛远不及成年育肥牛值钱,但一般也可卖到8000~10000元之间,而且最根本的是缩短了饲养时间,节省了大量饲料和成本。”秦大树说。

养一头母牛,正常情况下,10个月产一胎牛犊。秦大树最先买回的5头母牛,两年里就产下7头牛犊,为他挣了6.2万余元。他将这些钱用于再投资,买回更多的母牛饲养。高峰时那年,秦大树养有母牛数量发展到20头,当年卖架子牛的毛收入13万余元。

除了养牛,秦大树还饲养土鸡、土鸭等,年均出栏土鸡100只、土鸭50只。在自家土地上种植藠头、花生等经济作物。2018年,他家是村里较早实现脱贫摘帽的贫困户之一。如今,秦大树一家依靠勤劳的双手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我要把养牛技术传授给村里生活困难的乡亲,带动他们一起脱贫致富。”秦大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