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苑 | 人民公仆——记原开县县委书记吴应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1-05-11 23:44
听新闻

他堪称共产党员的楷模,一生坚守信仰,不辱使命。

他无愧人民公仆的称号,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今天,我们在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缅怀原开县县委书记吴应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风范,运筹帷幄的高超智慧,一生清廉的传统作风。愿楷模永存,初心永在。

问计于民

“深入实际,问计于民”是吴应顺长期坚持的传统和作风。

开县是个拥有幅员3900多平方公里,当时辖有13个区、1个区级镇、100多个乡镇、130多万人口的大县,经济社会发展参差不齐,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还有不少贫困户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吴应顺深感党和人民将这副担子交给自已责任重大。

面对浩繁的工作任务,从何入手?“群众是力量的源泉”,到基层、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问计于民,吸取营养,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而获得了发言权和决策权,破解了难题,打开了局面。为此,他除了参加一些必要的会议和处理重要事项外,多数时间都在作调查研究 :每逢拟定出台一些新举措、新思路之前、具体贯彻实施过程之中,以及落实结果之后,他都从不放过,亲自作认真细致地调查研究。同时,对全县所有乡镇一个不少,每年至少都要做一次深入调查研究,尤其是偏远的、生产生活条件差的乡镇是他最为牵挂、去得最多的地方。当地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他都一个不漏详细记录,牢记在心,了如指掌。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还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他体察民情,关爱下属。凡到乡镇去,一不准事前打招呼,二不准迎送,三不准层层陪同,四不准接受土特产品。坚持轻车简从,步行走村串户,密切联系群众。他穿着简朴,一身布衣,随身带一个旧草帽,常有人误把他当成了驾驶员。他从不衣冠楚楚、摆架子、亮身份。经常在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一同参加劳动,平易近人,说话和气,很快拉近距离,打成一片。他善于提出问题和引导大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突出主题,从而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有效避免了脱离实际、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和一些基层干部报喜不报忧、作表面文章、搞假、大、空的不良作风。

在做调查研究、问计于民的过程中,他还十分讲究认真、注重实效,反对形式主义、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从不下车伊始,妄下结论,也不偏听汇报,人云亦云。

“公生明,廉生威”。他才华横溢,思维缜密。凡重要调研报告和决策文件,都亲自动脑动手,很少由秘书代笔,文笔精湛,令人折服。

服务于民

“县委书记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人民公仆,只有为民服务的职责,没有谋取私利的权力。”这是吴应顺的座右铭。他带头践行党的宗旨,努力当好人民公仆。每逢乘车下乡,遇见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带孩子的妇女,总要主动让他们上车。一次,有个小孩病重,父母因无交通工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见状立即让司机将他们送医院,自已下车步行。一次,部分乡镇发生洪灾,一座公路桥被淹,车开不过去。当时有人见他年事已高又患感冒咳嗽,提议通知对岸乡政府派车来接。他说基层同志都很辛苦,不能给他们添麻烦了。结果齐腰深的水湿透了衣裤,仍坚持到一线察看灾情,指挥生产自救。

一心为民

吴应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时刻牵挂全县人民的温饱冷暖,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做好每项工作。他深知要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履职尽责把全县的工作做好,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驾驭能力和总览全局的能力。他既注重学习政治理论,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不放松学习经济知识。再忙再累也要挤出时间,或抓紧饭后或在晚上见缝插针,如饥似渴地学习。除了向书本学习,还向实践学习,向内行学习,向群众学习。当时,为了引进推广一些杂交水稻新品种,他查阅了大量资料,针对本县“六山三丘一分坝”的地形地貌,结合各地土壤、气候和种植习惯,会同农技人员,分别在江、东、浦“三里”,选田定点,从播种、育秧到栽插、收割,亲自观察对照,从而掌握了强具说服力的一手资料,使之得以全面推广,较好解决了全县人民的吃饭问题。发展蚕桑是他经过反复调研看准的短、平、快脱贫增收项目,从无到有,从零星试养示范到成片推广,费尽了心血,终至1983年发展到17万多张,从而填补了这一空白产业,使一些重点养殖户一举脱贫致富。

一身清廉

吴应顺一身清廉,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忠诚担当的干部。他坚持廉洁从政,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明大德,守私德,时时处处重品行,正操守,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他吸烟,但不吸名烟贵烟。他说老百姓吸啥烟,我就吸什么烟,坚持与民同吸低档“大众烟”。他说这些烟虽差点,但却能与大家拉近距离,交朋友,接地气,听真话,得真经。他喝酒,但不喝名酒、瓶装酒,只喝散装老白干。一次,长沙镇义学大队支部书记张克清参加全国妇联召开的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带回时任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赠送的一瓶人民大会堂接待专用酒。我们去听取汇报时破例喝了这瓶酒,按规定是要付酒钱的,但张拒不肯收。回县后他狠狠批评了我,并自掏钱买了两个肉罐头送去作为补偿。后来,他女儿给他买了一瓶茅台酒,让身边工作人员去分享时,才揭开了这个秘密 :他说喝酒的人哪有不爱好酒的,但我不能喝。如果我在这个地方喝了万县大曲,下一个地方就会喝泸州老窖,再下一个地方就会喝上五粮液、茅台酒了。这样喝下去,那不就喝出个贪官吗?下面还招架得了吗?

他常说,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现在多数农民还没有富起来,有的还很穷。他们吃啥就吃啥,绝不能搞特殊化,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吃“百家饭”。许多基层干部和老百姓都晓得他的最爱:苕(洋芋)玉米糊糊加泡咸菜。到区、乡机关吃饭,也有明确规定:一是机关干部吃啥就吃啥,不能另开小灶或突破“三菜一汤”,二是吃饭要照价交钱,不能占便宜。记得有个乡里采取用大盘子装菜大盆子装汤超标的“三菜一汤”,他见状,一是严厉批评,二是让给大家共享,三是由他按实价付了费。他对贪污腐化、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不准自己的招牌办私事、谋私利、捞官票;不准家人参政问政、收受任何礼物、帮忙说情、拉关系、走后门、搞特殊。当时,有个部门领导提议安排他爱人进企事业单位工作,以改善他家收入不高的状况,被他坚决制止了。他说,我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已给了我俸禄,只有为民服务办公事的职责,没有为自己为家人谋取私利的权力。如果我带孬了这个头,还有区、乡书记、部门领导怎么办?不能人人未富我先富,这个口子不能开。

他党性修养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常说“打铁必须本身硬,县委一班人必须带头正风肃纪,从严治党。只有把党风搞正了,理想信念增强了,人民群众才心气顺。”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才能有凝聚力、号召力,才能举大家共同之力克难攻坚把全县的事情办好。”他以身示范,从自己、从家人做起。儿子长期呆在基层、女儿在被称为清水的档案部门,从未出面说情打过招呼换工作。自己刚达退休年龄,立即向组织递交了卸职申请。两袖清风,一身干净,心里装着满满的父老乡情,回到云阳故陵农村老家,实践了一个人民公仆来于农村、归于农村,把一切奉献给农村大地,奉献给人民大众的夙愿。

人民公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撰稿人:吴大明 重庆市万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