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伦携带“诗歌美学气质”助力渝中区作协中青年作家培养计划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1-04-29 21:44
听新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9日18时讯(通讯员 罗晓红)“我经常在渝中区中山四路的石梯上蹲着读诗写诗,有一年我写了200多首……”2021年4月28日 ,由重庆市渝中区文联、渝中区作协联合举办的“永远跟党走”中青年培养计划 张远伦“诗歌的美学气质”讲座在渝中区举行,知名诗人张远伦在讲座中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诗歌干货”。

讲座中,张远伦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诗歌创作,介绍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中不断折返、不断探索、不断转变风格,突破创作瓶颈、走出困惑、寻找诗歌美学气质的过程。他从自己在乡村的窘迫生活谈起,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诉了自己连续5年不断狂热投稿,不断失败,但仍然坚持写作,不断探索,最终作品被《星星》《诗刊》采用,并参加了《诗刊》举办的青春诗会、获得《诗刊》2016年度陈子昂青年诗歌奖、人民文学奖、少数民族骏马奖的曲折经历。在他看来,写诗就是反抗生活,通过诗歌和生活和解。他坦言,自己在诗歌创作中走了不少弯路,他建议大家要深度介入生活。他认为,只有深度介入了生活,诗歌才能介入生活,诗歌的源泉才会源源不断。他直言,诗歌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身边,好的诗歌是从生活中来的,而不是仙乐飘飘似的,神经质的写作。

他希望青年诗人在创作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找到诗歌的美学气质。他结合国内外诗人痖弦、勃莱、李元胜、张执浩、胡弦、大解、陈先发等诗人的作品,就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新的美学气质进行了详细解剖,并解析了诗歌意向,诗歌的口语化,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精髓的影响等。他认为,只有厘清一些诗歌美学观念的变化,以及最新的动向,才有利于我们清晰地定位自己,寻找到自己诗歌的独特美学气质,才能得到别人认可。同时,他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投稿、发表、获奖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分享结束后,现场听众就诗歌创作中遭遇的困惑、现代诗和格律诗的区别、如何突破写作瓶颈、红色题材如何从小切口入手创作等问题争先提问,张远伦从诗歌的语言、节奏、结构、语序的处理等方面一一作了认真解答,为读者奉上了沉甸甸的“诗歌干货”。

渝中区作协主席强雯表示,“我们渝中区文联、渝中区作协主办的永远跟党走,中青年作家培养计划已经连续开展了四年,这是我们的传统项目,旨在挖掘、培养和推荐一批年轻作者,尤其是90后作者,帮助他们走向省市级乃至国家级文学期刊,寻找文学和市场的契合点,推向更大的出版平台。”谈到张远伦的诗歌讲座,她说,“今年的主题是永远跟党走,我们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继续探讨诗歌的美学气质。”她认为,张远伦的讲座幽默有趣也很接地气、很感人。强雯直言,“张远伦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告诉青年作者,写作要耐得住寂寞,寻找最契合自己的创作气质才是最重要的。他在常年走弯路的探索中,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路,赢得了辨识度,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些理论方法和写作范示。他的诗歌讲座课给渝中区作协的会员提供了很好的创作交流,碰撞,尤其是激发了90后写作者的创作激情。”

据了解,除渝中区作协的部分会员外,李燕燕、泥文、游江、方东流、柏林、李广彦、杨翠等来自沙坪坝区、江北区、九龙坡区等地的诗人、诗歌爱好者也专程赶来参加了此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