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好医声-22】七旬老人心脏修复:一次微创解决两大心脏难题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0-08-05 15:3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5日15时讯(文/薛传真 实习生/周光清) “就是感到累呀,上二楼就感到累,平时拎十几斤二十斤东西无所谓,但后来就感觉到累。”70岁的周奶奶躺在病床上向我们讲述自己手术前的身体情况。“2016年的时候开始住院了。医生检查出来说是冠心病、房颤…好几种病。但还是治不了啊,之前的主治医生考虑到我的情况,就推荐到了陈灏教授这里”

7月6日,周奶奶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经过仔细检查,周奶奶的病情确实比较严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和持续性房颤、心功能III-IV级。如果要治好这些问题,让周奶奶能够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需要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和房颤消融手术。周奶奶已经70岁了,如今要在心脏上动刀子,老人家能挺得住吗?

周奶奶的胸片。院方供图

“老人体质比较差,我们觉得通过微创胸腔镜手术能让老人恢复得更好”陈灏教授为周奶奶做了充分考虑,“况且超过70岁的老人,换生物瓣会更有好处,如果能同时把房颤消融成正常心律,那周奶奶就不用长期服用抗凝剂,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老年人的身体器官不像年轻人一样有韧性,手术中的拉扯、牵引都会造成更大的损伤,况且年纪大了身体恢复的也慢。”陈灏教授考虑到周奶奶的身体情况,决定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一次性为周奶奶解决心脏瓣膜和心房颤动的问题。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陈灏教授团队为周奶奶进行了“体外循环,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生物瓣替换、三尖瓣成形(修复)、房颤消融”手术,因为周奶奶年纪大,心脏组织相对于年轻人显得十分脆弱,同时经过右侧小孔完成房颤消融和瓣膜手术的方式属于前沿技术,所以手术非常具有挑战性。陈灏的团队经过耐心细致的手术,克服了“胸腔短、组织脆、凝血差”等一个个难关,最终完美的结束了手术。经过半个月的恢复,现在已经顺利出院,出院时周奶奶说感觉比以前轻松多了,活动体能已经有明显改善。

据了解,心脏瓣膜病和房颤往往相伴而生,对于瓣膜性房颤,必须同时治疗瓣膜的病变和房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陈灏教授告诉我们,这次的手术只在胸腔侧面开了一个4cm小口,用微创的方式替换了心脏瓣膜同时还进行了房颤消融,这种手术方式在市内是这个团队的首创,已经让不少患者获益。

高龄患者的心脏手术,犹如在刀尖上跳舞,正因如此许多高龄心脏病患者选择了保守治疗。而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微创技术登上舞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自2000年开展重庆市第一例胸腔镜辅助下的心脏手术以来,已经过20年的发展,微创技术早已全面开展,解决了众多疑难杂症。如今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一平台和国家疑难病症提升项目工程的支持,心血管外科更是瞄准了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正如陈灏教授所说:“创伤更小,疗效更好,是我们永恒追求的目标。”

专家介绍



陈灏 教授 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首批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

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内外科联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心胸外科专委会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微创心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

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协会

曾赴北京阜外医院、德国卡尔斯鲁厄心脏外科医院、美国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克利夫兰诊所等国内国际一流心脏中心进修访问,在心脏微创外科、房颤消融、瓣膜手术、杂交手术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和创新。《检验与临床》、《中国心胸血管临床杂志》、《中国药房》等杂志的编委。

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两江院区门诊二楼13A诊室(地址:星光大道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