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 探索产教融合的重庆水电职院密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0-07-10 18:20

——以产教协同发展项目建设为抓手 打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样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0日17时28分讯(记者 姚辉省)“没毕业先‘上岗’,30名大学生走进企业做‘小学徒’”,日前,一则事关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新闻刷屏朋友圈,在疫情还未结束情况下,该校智能制造学院2018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徒制班30名学徒(学生),来到重庆宇航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为期2个月“学徒”生涯。

这是该校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群“双基地”项目,助推复工复产的一个缩影,在经济社会复苏按下“加速键”的同时,作为重庆唯一一所水利类高职院校,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加力提效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突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但对于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来说,通过近年来的“双基地”建设,为永川乃至重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打通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隔阂”,甚至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抢先“预定”,也为学校继续保持“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专业对口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是什么让这所地方高职取得如此亮眼成绩?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近年来,学校以水利工程专业、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群、大数据技术专业群等三大“双基地”建设为抓手,深化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正紧锣密鼓,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的“重庆水电职院”路径,今天,我们不妨走进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打开“双基地”建设的重庆水电职院密码。

密码①

谋时而动 主动服务重庆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

成渝双城经济圈、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工程,一个个利好消息,也让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倍受鼓舞,这也为学校主动服务重庆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战略指明了前行方向。

近年来,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的要求,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启动优质职业院校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和招生结构,不断提升专业对接产业发展的能力。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地方高职院校的作用,这是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的课题。

2018年,重庆市开启高等职业教育双基地建设项目,打造60个并培育20个兼具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的双基地。

在全市高职双基地建设项目中,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立项“水利工程专业、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群、大数据技术专业群”等3个双基地建设项目。

在许多学校还对“双基地”寻求破局时,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早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通过“双基地”建设有效帮助学校和企业把合作的“加法”做出“乘法”效应,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作为重庆市唯一一所水利类高职院校,主动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紧扣地方经济发展脉搏办学,是学校心照不宣的默契。

水利工程专业开展实践教学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水利工程双基地建设,契合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等,特别是对智慧水利、生态水利下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现代化通信技术人才培养都有重要意义;而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群、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两大双基地建设,更加符合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邓怀勇如数家珍。

据了解,实施“双基地”建设后,仅仅从一组数据可见成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近3年来在全国、市级各项技能竞赛中斩获佳绩,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65项,受到市级以上表彰260余人次。

“不要小看学生的奖项,奖项的背后,则聚合一大批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企业精英,这也侧面展示学校的育人成果”,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陈吉胜这样直言。“总体来说,实施‘双基地’后,可谓是多方共赢,学校得发展,企业得实惠,政府得智慧,教师得成果,学生得成长。”

密码②

共建命运共同体 “双基地”助力校企双元育人

精准对接校企双方诉求,尤其是提高企业方的积极性、开放度,是推动校企良性互促的关键。

为此,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双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探求校企合作“最大公约数”,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从“一头热”变成“两头甜”,跑出了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加速度”。

如今,“双基地”正助力校企双元育人加速,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邓怀勇表示,过去学生是由学校自己“养大”,现在学校与企业一起合作将孩子“养大”。让企业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来,这就是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模式。

2018年6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央企中国普天成立了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普天大数据产业学院,这是学校立足于时代、立足于行业所进行的探索。

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实现快速发展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对此,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邦尚表示,学校联合央企共同拓展新兴专业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服务智慧水利新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建设全市水利大数据中心,推进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双基地建设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只有校企融合,高职才有生命力”,该校普天大数据学院院长张南宾深有感触,他坦陈,就以大数据技术专业双基地建设来说,如果没有央企普天的深度参与,也就没有学校大数据学院的今天。

2017年大数据技术专业群招生人数仅290余人,2018年招生人数就达到430余人,2019年招生人数更是突破至近1000人,实现了学生规模快速增长,大数据技术专业双基地项目负责人沈文武表示。

在水利工程专业双基地建设中,也是成果丰硕,水利工程专业与重庆市正源水务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双基地建设,培训学生1000人次,学生“双证”获取率达到90%以上。除了对学生和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外,积极参与对广大社会人员的工程质量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社会培训人数达500人次。

今年5月6日,“金平果2020中国高职院校分专业大类竞争力排行榜”首次发布,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水利大类和水利工程与管理类专业均排名全国第二,其中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排名全国第一、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排名全国第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排名全国第三。

在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群双基地建设中,学校与重庆华中数控技术有限公司、重庆赛菱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永川宇航智造技术研究院深度联手,培养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3个专业为重点。面向智能装备制造业及其制造服务业,培养智能生产线调试与维修、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与工艺实施、精益制造、智能控制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传感网络实施等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018年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立项为第三批学徒制试点专业。

密码③

助力专业集群发展 “双师型”教师遍地开花

“黑板上开机器,PPT上讲工艺”,这是不少高职院校面临的“痛点”,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象,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建设中,以实训基地为“小切口”撬动双师型教师“大改革”。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实训基地需要改造提升,需要与时俱进,这就需要企业的助力。为此,在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建设中,学校联动中国普天,校企双方共建集教学实训、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科技研发、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六位一体”的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

如今,一手理论教学,一手实践指导,既能上得了三尺讲台,又玩得转各种实训场,这样的“双面手”甚至“多面手”,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正蔚然成风。

与央企普天联合开展校企合作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建设引企入校,合作打造“一院两中心”。结合校企双方优势,合作打造“一院两中心”(重庆水利大数据研究院、水库安全及水环境大数据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水利大数据信息协同创新中心)。着力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实现为水利行业服务的目的。

“打造10名以上专业‘双带头人’团队;选拔培训24名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校内教师成立20人的企业技术支持团队;成立“双导师”团队,打造校企混编团队;培育1个“专家工作室”,建设2个“名师工作室”,4个优秀教学团队。”在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建设中,一支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正在加速成长。

校企合作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群深度发展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建设校企双方建立互培、互聘机制,组建了一支混编师资队伍,形成“双导师”团队,培养了校内外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增加了4名,双师型教师增加了7名, 完成了8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提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实力,学院先后组织9人到新加坡、德国进行海外研修,2人参加“双千双师”培训,3人参加国培,7人假期企业顶岗。

一个显著效果是,随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提质加速,还对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示范项目产生了“核变”效应,新增合作企业5家,建立校企联盟,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共建专业群,改造电子制造技术、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新申报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

此外,在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建设中,实施“夯基础,优素质,突专技”的“1+1+1”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现代学徒制试点,转化企业资源,实施“四化”课程改革,启动了22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完成课程建设方案、调研报告、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表、教案、PPT资源的编制任务,继续完成教学视频、题库、试卷等线上资源建设。

经过前期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建设教师团队,在2019年重庆市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申报成功了重庆市教委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项目2项,校级2018年科研课题5项。

密码④

让专业领跑行业 人才培养围着产业“转”

工学结合,德技并修!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质量人才培养上实招高招可真不少:专业群建设对接优势产业链,握紧拳头来发力;现代学徒制让产教深度融合,企业岗位就在学生的课堂上……

学校承办市级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能大赛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同时,学校积极抓住“双基地”建设的重大机遇,着重挖掘专业之间的共性,实现校内外优势资源的集中,和行业企业力量的汇聚,开展专业群建设,这不仅提升了学院的专业课程和人才队伍,更是让办学特色变得鲜明、专业品牌更加彰显,学生就业指向更加明确。

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学院院长张守平看来,学院的发展只有与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同频共振,才能走得稳、走得快。让专业领跑行业,才能在人才培养层面大做文章。

张守平表示,水利工程专业双基地建设项目启动以来,水利工程学院已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2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1个、全国水利示范(骨干)专业2个、全国水利优质专业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示范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品牌专业7个、市级水利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训练基地1个、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全国水利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教师参加2018年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让专业领跑行业, 在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群双基地建设中也成为校企合作的“默契”,该校智能制造学院院长万兵这样认为:主动融入战略布局,服务地方产业,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校企联合开办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为核心专业,改造和优化专业群其他专业,融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带动协同发展,服务装备制造产业,适应市场需求,满足重庆市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需要。

校企合作助推学校人工智能发展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已渐入佳境,永川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的“新基建”,逐力打造成渝地区的数字经济高地,在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双基地建设中,围绕永川乃至重庆产业布局“转”,形成了大数据生产中心、企业化办公中心、新技术应用发展中心、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大数据技术应用中心等,面向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挖掘、大数据系统运维等岗位方向培养合格人才,重点培养具有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分析以及大数据系统管理与运维方向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再造一个“永川工业”乃至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对此,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顺克表示,作为全市唯一一所水利类高职院校,学院将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将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对接,毕业证书与执业资格证对接,积极推动学院与企业,教育与产业的统筹发展、良性互动,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延伸阅读:

看成绩、说亮点:“数”说双基地建设成果

“双基地”或许对很多家长、学生来讲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实际上它已经成为了当前职业院校纵深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的新载体。

自启动“双基地”建设项目以来,可以说是打开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为永川乃至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加码”。

在两年的建设,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逐步建成师生、学校、企业皆受益的双基地,我们以“数”说的方式来了解一下。

水利工程专业双基地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

与重庆市正源水务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合作,共建水利工程专业。

师生培养:

构建了“一专两翼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1+1+1”课程体系。

一专:以主修专业教育为核心,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水利生产过程的职业行动领域;

两翼:辅修专业课程和素质拓展专业课程为两翼。设置多个辅修专业课程模块,学生任意选择1个模块进行学习,拓宽专业知识与素养,促进知识面的提升,实现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交互融为一体,不再割裂分开开设,理论和实践互为补充,优化实训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水工建筑材料》等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技能训练进行指导,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5项;重点建设2门在线课程,共建特色课程2门,建成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水工建筑材料检测生产性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目前,水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有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9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其中教授3人、博士4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2人、重庆市人民政府督学1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及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兼职教师10人,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1以上。选送5人到企业顶岗,完成科研课题5项,技术服务5项,发明专利1项;指导学生参加市级技能竞赛获奖4项;参加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30人次,获市级及以上教师教学技能竞赛4项,4名教师获水利行业“双师型”教师称号。

社会培训:

三年来,与璧山、潼南、巴南区水务局、重庆市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水文局等行业企业单位开展合作,为荣昌、璧山区、潼南等区县百余家村镇供水厂提供了水处理、水厂工艺、水质化验等培训;为万盛区、北碚区、水文测验技术、大坝观测、水利基层管理等方面的职工培训、技能鉴定。

构建了“三合一”的一体化实习实训环境。共同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开展了水文勘测、大坝监测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培训鉴定450余人次,社会培训200余人次,组织300余名学生参与水工监测、水文监测等职业技能培训并参加了水利类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30名教师通过了水利类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积极参与对广大社会人员的工程质量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社会培训人数达500人次。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群双基地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

充分利用双基地建设,共同构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重庆宇航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华中数控技术有限公司、重庆赛菱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专业(群)。

申报了《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和《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2项市级教改项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和《工程制图与CAD》等27项校级教改项目,申报了《一种磨削参数自动测试试验台件》、《一种自动化包装机器人》和《自动化喷涂装备》等6项专利,其中3项授权了专利。

师生培养:

共同制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体现学徒制岗位培养特点的“1221”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共获得4项国家奖,10多项市级奖。

专业群新增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4人,5名校内专业带头人,4名校外专业带头人,校级名师1名,骨干教师占比70%以上,双师教师占比90%,形成合理梯队。

聘请了4名高管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6位工程师担任学徒企业导师,6名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教师为学校导师,同时建立了聘请10名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16名兼职教师资源库。

引进和培养了硕士及其以上6人、其中高职称教师5人。引入行业企业专家2名,建立专家工作室1个。

7名专业(群)教师去广州参加AHK双元制职教模式教学大纲培训及4人参加AHK模具制造学习领域专业能力培训,共11人次;8人去德国巴伐利亚州访学或学习培训。

社会培训:

融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双基地于一体,与3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训基地,面向社会、行业、学生开展职业培训和资格证书培训。

面向永川及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通过实训教学、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创业指导、就业实习等服务,培养45名高新技术人才。服务周边企业重庆利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1家。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项目组与重庆赛菱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联合进行社会培训工作,完成了社会技能人才培训,培训人数达440余人次。

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双基地项目建设:

专业建设:

大数据技术专业群是由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专业构成,是学院与重庆普天永惠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智绘点途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共管的重点专业群。

师生培养:

探索并实践“1+1+1”架构下的“德技并修、知行合一、岗证递进、柔性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和“三段递进、四真引入、四化课改”的教学模式。

专业群新增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3人,4名校内专业带头人,3名企业专业带头人,校级名师1名,行业企业专家1名。现拥有市校级优秀教师8名,“双师型”教师24人,正高以上职称4人,企业讲师18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力量雄厚。

基地建设两年以来,申报市级教改项目2项,市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21篇,其中核心6篇,获取专利2个,软件著作权6个,建立市级课程资源库7门,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国际比赛三等奖1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海峡两岸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一等奖两项,市级技能竞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2019年教师团队在专业课程工科组中以小组第一的成绩荣获“重庆市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社会培训:

面向社会、行业、学生开展职业培训和资格证书培训。通过双基地建设,实现本专业群的学生“双证”获取率达到90%以上。

积极承接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开展多形式的教育培训、终身教育服务、扶贫开发、移民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着力提升基地的服务能力和贡献度,融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双基地于一体,两年来社会培训总量达1200人次,社区服务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