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好医生”董治荣:行走乡村的“逆行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0-07-10 15:42

人物简介

董治荣,男,璧山区八塘镇中心卫生院五龙村乡村医生。

在重庆市璧山区八塘镇五龙村,每天都可以看见这样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穿着白大褂、背着药箱,脚步匆匆,奔走在田间小路上。

董治荣背着医药箱行走在乡间小路上。

他就是五龙村68岁的村医董治荣,一个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病毒无情,医者仁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董治荣白发虽存、初心不改,仍在奔波、仍在路上……

“倔老头”不顾家人担心 毅然冲向抗疫一线

“36.6摄氏度,体温正常,但是还要继续隔离观察,戴好口罩,不要出门……”2月18日下午,董治荣来到五龙村5组,上门为一户贵州返璧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这也是近段时间董治荣重复最多的几句话。

五龙村有6个村民小组,2000多常住人口。5年前,另一位村医去世后,村里就只剩下董治荣一位村医。

疫情发生初期,五龙村共有18户35名居家隔离人员。每天上下午,董治荣都要上门对这些居家隔离人员进行2次体温监测,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并不容易。

这些居家隔离人员的居住地分散在不同的村民小组,有的居家隔离点相距有1小时的路程,没有交通工具,董治荣全靠步行,一天下来,路程接近10公里。

每天步行10公里,已非易事,再背上一个10公斤重的木制医药箱,即便是年轻人都难以承受,但对董治荣来说,这却是出诊路上的“标配”。而从大年初三起,他就开始了这样的奔波。

大年初三晚上8点左右,董治荣正在跟家人一起烤着火,看着电视,突然接到镇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电话:“五龙村新排查出密切接触者两名,目前已回到八塘,需要立刻进行体温监测”。接到电话的董治荣,立刻就背着他的医药箱,打着手电往居家隔离者家中走去,而那晚,董医生回到家已经快11点了。

董治荣的老伴在他外出前递给他医药箱,叮嘱他注意安全。

“你都那么大年龄了,怎么不听劝,这个病毒厉害,别去了。”看到电视上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种种报道,董治荣的老伴这么劝他,还发动儿女一天三四个电话地一起来做思想工作。可董治荣却下定了决心:“村里就我一个村医,我又是老党员,现在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不去谁去!”

5次提交入党申请书 一辈子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清早出门,深夜回家,徒步前往各个居家隔离人员家里,没有防护服、没有护目镜,只有大家熟悉的白大褂、白帽子加一只普通的白口罩,但村里的人都说“看见董医生,看着他胸前的党徽就放心了”。

董治荣为村民讲解防疫相关知识。

董治荣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却“来之不易”。当初,参加工作后不久,一直追求进步的董治荣便写下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入党的过程并不顺利。

董治荣说,入党申请书写了5次,党组织才批准其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党组织2年的考验,1975年,董治荣终于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说他永远记得,那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卫生所角落的抽屉里,放着他一直珍藏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973年,由于各方面表现优秀,董治荣被评为八塘优秀乡村医生,时隔47年,董治荣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上级对自己现实表现情况的一段评语:“思想红,面为人民;勤学习,刻苦钻研;不忘本,阶级情深,全区赤脚医生学习的模范。”

他说:“多年来,很多事情已经淡忘,但这32字的评语,他一辈子都不会忘,并且时刻以此为鞭策”。

疫情“吹哨”,党员报道,此次疫情,董志荣用他的实际行动无声的证明了,让党旗飘扬在防疫一线的每一个角落!

村里面的人都问他,“还打算干几年?”

“再干3年?5年?不知道,只要我还干得动,这身白大褂就不会脱!”董治荣笑着说。

从医50载,入党45年,扎根农村,服务农民,青丝变白发,但不变的是董治荣对初心的坚守和对群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