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星故事】叶正泉:走家串户为村民“剃头”的“第一书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0-06-22 20:3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2日20时21分讯(许义丽)在云阳县栖霞镇吉平村,经常能见到一位背着挎包、走村串户的“剃头匠”,他就是吉平村驻村第一书记叶正泉。

从高校讲台到田间地头

2019年3月,54岁的叶正泉接受组织派遣,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来到吉平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

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村,从高校讲台到田间地头,给他带来最大的挑战是,村民对这位城里来的大学老师并不“感冒”,面对脱贫攻坚的重任,叶正泉不知从何着手开展新的工作。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清楚,包括脱贫攻坚在内的任何工作,出发点和落脚都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了拉近与村民之间的心理距离,他利用周末和业余时间,以垦荒种菜为切入点,虚心向村民讨教种植方法,在遍访贫困户时,与村民一起干农活、拉家常,逐渐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认可,老百姓都愿意跟他说真话、讲实话。

随身携带的理发工具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叶正泉正为村民理发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一个“理发包”随身带

在一次走访中,叶正泉发现村民阙焕莫头发乱糟糟的,人看上去很不精神。原来,阙焕莫是一位盲人,他家里离场镇远不方便,一年就理一两次头发。通过实地走访,叶正泉了解到,像这样的情况在村里还不少。

“不如我来帮村民们理发?”叶正泉突发奇想,自己能否也学学理发,帮一帮村里出行不便的残疾人和老人呢?说干就干,一到周末,叶正泉就马不停蹄回到主城,舍弃陪伴家人的时间,去理发店蹲守,向理发师傅学习技术。

学成之后,他又自费买来一套理发工具,给群众当起了义务“剃头匠”。那以后,村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第一书记”:无论去田间地头还是入户拜访,他都随身携带写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的理发工具包,只要村民有需要,他都乐意服务。

起初,村民们不相信这个城里来的驻村干部会理发,对他的技术也将信将疑。但叶正泉笑呵呵地调侃:“满意不给钱,不满意倒给钱。”后来大伙儿发现,叶书记不仅能剃头,而且剃得挺不错。

叶正泉正在采摘桑叶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老人在家有人管,我们打工也安心了。”

刚上任时,每走访一家,叶正泉都认真记录,在驻村日志本上详细记录了各家各户的基本情况及合理诉求,对于特殊、孤寡老人、残疾的家庭,他都标注出来给予特别关照。

村里有27名独居老人,曾发生有老人突发疾病在家里去世几天无人发现的现象。为此,叶正泉拟定了《吉平村独居老人帮扶方案》,发挥镇村干部、党员、小组长和驻村队员的作用,明确了帮扶人和职责,对60岁及以上的独居老人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帮扶人定期上门或电话询问老人的生活情况,解决了亲属的后顾之忧,在外务工的子女说:“老人在家有人管,我们打工也安心了。”

驻村一年多来,叶正泉始终心系村民难处,他一对一帮扶了3户贫困户,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制定帮扶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对其中的盲人(一级残疾,独居)贫困户采取特殊措施,他不定期自费买菜买肉送到贫困户家里。他还主动帮扶了一名孤儿,承诺帮到孩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单位,能自食其力为止。

叶正泉在走访中还发现,红双路吉平村段车多路窄,弯多且急,公路两侧居住的村民密集,存在安全隐患,他便拟定了《吉平村公路沿线路灯安装方案》,最后得到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该校划拨3万元为吉平村安装太阳能路灯38盏。山村公路亮了,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村里群众笑了,村民们说:“摸黑走了几十年的路,现在晚上可以不带电筒了,我们看见路灯就会想起叶书记。”

猪仔们在“第一书记”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叶书记真正从大学教师变成了农民书记!”

到吉平村驻村后,叶正泉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吉平村在产业发展方面存在“品种多、规模小、无特色”的问题。他以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为契机,走镇上、跑县里,经过努力争取,使吉平村成了重庆市2019年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

他还结合云阳驻村工作队“赛技能赛业绩”活动,与村支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研究制定方案,细化措施,利用原栖霞小学闲置校舍,启动了桑蚕种养殖基地建设,打造了葡萄园、猕猴桃园基地,兴办了乡村旅游接待点,新建了养猪场,努力实施“产业振兴”,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今年5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重庆首个校地共建的“乡村振兴学院”,叶正泉抓住机遇,组织云阳县部分镇村干部赴学校专题交流“如何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校地双方达成了意向性协议,取得初步成果。

驻村以来,叶正泉为民所想、为村所思、为民所干,完全融入了吉平村这个大家庭,正如叶正泉在工作日志的扉页上写到“群众有呼声,我就有回声;群众有需要,我就有服务”。村民们说:“叶书记真正从大学教师变成了农民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