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上茶马古道岁月回响 “成渝后花园”的文旅魅力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0-06-16 08:2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6日8时讯(记者 李天春)“寻美二郎山·安逸耍天全”——四川雅安市天全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全国主流媒体采风活动顺利圆满落下帷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采访中,深刻感受到成渝后花园的文旅融合的魅力。走进喇叭河镇茶马古道紫石关遗址、甘溪波坡古村落,聆听千年岁月回响,感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对重庆游客来说,川西旅游风景线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

当年茶马古道的情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摄

喇叭河镇 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天全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旅游资源富集,是国家规划的全国200个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是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线的重要节点,素有“成渝后花园”的美誉。境内二郎山、喇叭河、光头山、红灵山等景点蕴藏着无数奥秘!

天全县喇叭河镇,是一个有文化遗存、有温润故事的地方。

当年背夫背茶包的情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摄

茶马古道遗址,是这些文化和故事的符号。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分川藏、滇藏两路,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上的拐子窝仍然清晰可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摄

紫石关村 背夫文化发祥地

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在四川雅安。

紫石关村,是雅安天全县喇叭河镇一个普通的村落,群山相拥,村民生活恬静、居住环境清幽,离二郎山遂道60公里,国道318线(川藏线)横贯全村,是全国罕有保存较好的古关隘和茶马古驿站所在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紫石关村又不是一个普通的村,这里是当年背夫们背茶包子到西藏的必经之路,素有“背夫文化发祥地”之称,交融着藏汉文化。

遥想流逝的岁月,背夫背茶包子途经此地,走出了一条茶马文化古道,古道上随处可见背夫背茶包歇脚时用拐子杵下的拐子窝,当年照亮背夫行走夜路的灯杆窝仍清晰可见。

紫石关前的天德茶炕。黄刚 摄

天德茶炕 凝聚着古人的智慧

之所以称为茶马古道,一定和茶有关。

在紫石关下,还完好地保留着建造于明代的天德茶炕,现在天全县境内仅此一处。

当年,茶农从自家茶树上采茶,支起斜锅、用木头耙子将茶炒好,发酵。生火,在茶炕上铺上竹篾,将发酵好的茶叶铺在竹篾上,冒起阵阵青烟,茶香四散开去……家家户户使用茶炕烘茶,是驿站上最热闹的一段时光。经常有小孩围在茶炕边上嬉戏,好奇地看着大人们在茶炕边上劳作。

当年茶马古道上的茶包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摄

茶炕像一个小型蒙古包,哪部分是生火的地方,哪部分是铺茶的地方,都分割的一清二楚,茶炕有一个直径3米左右的圆锥体,圆锥上面有三个孔,里面是空的,侧面连接的是4米长的风口、火槽。烘茶时将竹笆放于炕上,将茶叶覆盖在竹笆上,在火坑处燃起大火,热气由火槽传至茶炕,炕去茶叶多余水分。这样加工,茶叶不会焦,还能留着香味。

这是最古老、最原始的炒茶方式,看似简单的结构,却蕴含着现代的热学原理,古人无与伦比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唐末至清雍正以前,紫石关一直是重要关隘,有重兵把守,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清朝顺治皇帝为紫石关城楼题词“蜀中无二”。

甘溪坡古村的茶马古道遗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摄

甘溪坡村 述说着千年历史

除了紫石关村,喇叭河镇甘溪坡古村,也是茶马古道文化的重要符号。当年,背夫背茶包子途经此地,走出了一条茶马文化古道。到清末,两侧逐渐建起民居,最终聚集为完整的传统村落群,一段有着千年历史的茶马古道从这里平行向西。

甘溪坡古村现有75户村民,总人口320人。南临天全河,群山环绕,山清水秀,绿树成荫,保存着较为完好的甘溪坡茶马古道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溪坡古村的川西民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摄

甘溪坡茶马古道遗址长约1公里,修建于唐代,呈东西走向,是当年背夫们背茶包子到西藏的必经之路。现保存有大量茶马古道特有的印记,古道上随处可见的拐子窝,记录了那一段峥嵘又艰辛的历史岁月。

文化为魂 成渝后花园的张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茶马古道为天全县旅游发展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茶马古道遗址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在天全县的旅游规划中,已经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清风徐来,文化为魂,“成渝后花园”的张力正在慢慢铺开。

茶马古道的文化需要慢慢品味,用心去感悟。看惯大山大水的游客,不妨换个角度看风景,茶马古道一定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