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牵手黔江乡村寻求"在地的改变"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2020-05-25 06:30

“我们希望通过同学们的设计,帮助实现乡村演替,在重庆传统聚落人地关系复合理论的基础上,为当地打造最地方又最国际的农村新貌。”近日,四川美院建筑与环境学院院长黄耘教授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他面带微笑,对即将展开的改造一脸信心。

当日,“在地的改变——川美建筑与环境学院毕业生设计”展览教学活动在该校举行,黄耘与建环学院年轻教师王平妤、郭龙、任洁一道,邀请了十余位黔江区沙坝镇木良村村委会成员来校参访。双方还就学院毕业生提交的毕业设计选题内容——黔江区沙坝镇状元堡片区营建方案予以座谈评选,最终,5项拟建方案获得村委们一致认可,有望在接下来进入实施,帮助当地换新颜。

“在地性”是本次毕业设计强调的重点,黄耘介绍,学院一直要求毕业生立足川美自身学科优势,结合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为基本原则,为社会贡献力量,“此次与黔江方面的合作,既是学院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也很好体现了川美的社会责任感。”

据了解,状元堡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沙坝镇十字社区四组,是一块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的农村土地。“那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拥有典型的地貌景观、不同种类的产业种植园,农村安置房组团与待改造提升的农舍民居,反映了地方特色产业与传统聚居相融合的空间布局特色。我们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改造帮助当地可持续发展。”指导老师王平妤说,经过两次实地考察,他们认为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园的空间品质,产生极富特色的农业产业园景观、营建新型农舍,设计融合产业发展的农产品集市等思路可行,“最关键落实‘在地’理念,贴近地方去完成设计建造。”

黄耘曾牵头完成黔江濯水古镇等景观设计项目,在以他为首的指导老师们看来,乡村建设种“稻田再景观化”非常重要,而此次落脚于“在地”的设计主要有三个关键:

一是农产品集市设计,如何结合产业园的特色产品资源,整合现有空间,从现代乡村特色产品利用与推广、乡村建筑的当代建造、乡村生活体验与方式的角度出发,结合场地特征与现有建筑组员,完成空间的改造与重组的建筑、景观措施与空间手段;

二是特色产业园景观营建,即对现有乡村产业园提出具体的景观提升设计手段,通过地方材料的研究、现状场地的条件评价、建造可行分析、艺术营造手段的探索,实施1:1营造,观察、记录营造过程中乡村的变化;

三是乡村农舍的当代营造,考虑到当代生活方式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与机会,结合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探讨现代乡村农舍面临特色产业的空间利用与改造的创新设计,从实地营造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建筑改造与空间设计,对乡村特有环境的条件,进行针对性的节点设计、布局设计、使用设计、结构设计。

最终,毕业生们提交了30多个不同空间与类型的设计方案,内容丰富,让前来参观的沙坝乡客人脑洞大开。“同学们的设计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方案大多也很好兼顾了山地、森林、气象三大资源的和谐统一,我们也期待艺术的力量滋润山村大地,让山村换新颜,成为吸引城市居民的文旅目的地。”黔江区沙坝镇木良村第一书记肖鸣表示,接下来将持续跟进促成入选的5项拟建项目落地实施,同时,建环学院毕业设计展等项目也有望引入当地。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