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名病人,我们从未想过放弃” ——访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谭焜耀
重庆荣昌客户端 浏览量  

听广播

重庆荣昌客户端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光慧)曾经,谭焜耀所战斗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症治疗组,是感染风险最高的火线,可载誉而归时,他却云淡风轻,“没什么特别的,面对病人,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从未想过放弃。”

“慢性咳嗽有几年了?这几天发过烧没……”4月16日11时许,区人民医院重症呼吸科病房里,谭焜耀接诊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办理好住院手续,已经是中午1点多。此时,谭焜耀还没来得及吃上口热乎饭。在仓促地接受记者采访后,他又开始忙碌起来。

谭焜耀在病房里忙碌

隔离衣下满身伤,却从未想过放弃

学医这条路,是谭焜耀自己选的。2009年,谭焜耀从原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毕业后,他来到区人民医院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

今年1月30日,谭焜耀在请愿书上写下了名字,按上了手印,自愿前往支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可真正被选上的时候,谭焜耀的心情还是有些复杂,“很开心被选上了,但当时还不太了解新冠病毒,有点担心。”

直到出发前一天,谭焜耀才告诉了家人。

父母在听到这个消息时,不敢流露出过多的情绪,只是嘱咐他,“注意安全,不要担心家里。”妻子是区人民医院的眼科护士,得知这个消息时,只是责备了一句,“怎么不早点告诉我!”谭焜耀说,“当时疫情形势不太乐观,不想让他们跟着担心,能少担心一天是一天。”

谭焜耀被分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症治疗组,这里是感染风险最高的火线。比起普通病房,这里风险高很多,病房里的很多病人,器官都已经开始衰竭了。

“初入隔离病房,我也忐忑、也害怕。”谭焜耀说,随着和病人的逐步接触,深入认识了新冠病毒后,这种担忧被抛之脑后。

随着确诊病人增加,工作环境变得异常艰辛。慢慢地,耳朵被口罩绳子勒痛,眼罩被水汽模糊了视线,隔离衣里的衣裳一次次被汗水打湿,鼻梁被口罩塑形条压伤……疼痛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剧烈,没办法只能强忍着。可即便如此,谭焜耀也从没想过放弃。

谭焜耀 (受访者供图)

重症病房里,陪患者拉家常疏导情绪

隔离病房里,确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快,谭焜耀要时刻观察病情向专家报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他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紧张与恐惧情绪。

“今天中午,有啥好吃的菜?”重症病房里,谭焜耀和一位40多岁的病人唠上了。刚入院那会儿,这位病人看着呼吸器就害怕,有抵触情绪。从那以后,谭焜耀开始变着法儿地分散她的注意力。

病人晚上失眠,谭焜耀就给了她一个对讲机,陪着她拉家常,平复她的情绪。一天一天下来,病人从重症变成轻症,情况逐渐好转。

重症病房里,很多瞬间都让谭焜耀动容。一对老夫妻被确诊,一起被送到隔离病房。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老两口不能住在同一间病房。后来,奶奶病情好转,爷爷仍在重症病房。“我想去看老爷子,只要看到他在,我就放心了。”奶奶的顾虑,谭焜耀看在眼里。

“每一天,我都推着轮椅,把奶奶带到爷爷病房外,远远看上一眼,两人相互挥手,就算道平安了。”谭焜耀说,“我们有信心把爷爷‘抢’回来,我当时要做的,就是让老两口安心接受治疗。”

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一个个病员从危重症到重症、再到普通轻症,直至出院。每到这个时候,谭焜耀心里悬着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清零”那一刻,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3月15日,荣昌支援永川医疗服务队经过45天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各项医疗救治任务,胜利凯旋。

和离开时一样,父母在家照看孩子,妻子来迎他,这是一家人的默契。没有鲜花,没有欢呼,有的只是在一旁默默等待的妻子。在看到谭焜耀那一刻,妻子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就在谭焜耀回到家时,两岁的女儿仍然以为爸爸是在出差、加班。谭焜耀笑着说,“对我们这个职业来说,上夜班很正常,平时和女儿待在一起的时间本来就不是很多,所以很容易就蒙混过关了。”

“我们的职业很普通,但不可或缺。渝西片区新冠肺炎病员‘清零’的时候,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那一刻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特别有成就感!”谭焜耀说。

(新媒体编辑 李裔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