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作战袍 “疫”线淬使命 ——记区中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周振宇
渝北区融媒体中心 2020-03-14 18:12 浏览量  

渝北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郑和顺)先洗手,后穿上尿不湿、衣裤、隔离衣,依次戴上内层手套,防护帽、N95口罩,再穿上防护服,外层手套、护目镜、一次性外科口罩,最后套上长筒鞋套.....打开门禁,进入隔离病区;直面病毒,悉心救治病人——


“在里面,给病人看病,为病人送饭,做清洁卫生,6个小时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这是渝北区中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周振宇对隔离病区的“回忆”。


“轻描淡写”背后,是医者治病救人的使命、战士无私无畏的精神。2月4日,因我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周振宇作为主治医生,进入我区设立的第四隔离病区,以白衣作战袍,鏖战防疫前线——


“作为党员,我希望能去武汉前线”



3月5日,在一间略显旧陋的医生办公室里,周振宇穿着白大褂,戴着蓝色的头套和蓝色的口罩,正给一名病人家属讲解病情,显得忙碌而亲和。


“他是个好医生。”该病人家属邓光渝看到记者在拍照,主动对记者说。


这是他结束了14天在隔离病区的任务,又完成14天集中医学观察后的第二天。作为抗疫一线医生,他本可在家休整几天。但得知科室任务重,且几名医生驰援前线后,他主动放弃休息,回到了熟悉的岗位。



周振宇今年38岁,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2005年到渝北区中医院就职。由于在武汉度过了5年大学时光,他对武汉有着“第二故乡”的情愫。疫情发生后,他非常忧心,通过留在武汉工作的同学持续关注着疫情的变化,心里默默地定下“要上前线”的决心。


“作为医生,该我上;作为党员,我该上。我希望能去武汉前线,但服从组织的安排......”1月27日,周振宇向区中医院提交“请战书”。


“那时,市里面还没有通知我们组建医疗队驰援湖北前线。”区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刘朝菊对记者说,周振宇是科室的骨干医师,一直都很优秀。“区里的防控工作需要医师,就派他支援隔离病区了。”


1月29日,他到区中医院设立的发热门诊值守;2月3日,他到区人民医院报到,作为进入隔离病区的医生接受培训;2月4日,他到设在区人民医院新院区的第四隔离病区,成为我区较早参与诊治新冠肺炎病毒的医生。


“作为武汉的毕业生,我应该去为武汉战斗。”周振宇不无遗憾地说。在隔离病区里,当得知我区于2月15日派出20名医务人员随全市第九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时,他又向医院领导申请“去武汉”。


“领导说,只要我全力以赴,在哪里都是抗疫,都是做贡献!”周振宇释然地对记者。


“进了隔离病区,就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为做好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收治疑似病例和具有流行病学史、发热的患者,我区在区人民医院等定点医院设置了几个隔离病区。


2月4日,周振宇和区人民医院的另一位医生以及4名护士,组成区人民医院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 “在住院部门口,我们集体面向党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周振宇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当时的照片,心里充满自豪。


记者了解到,由于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尚未投用,在此建立隔离病区可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但也正是因为尚未投用,一些设施设备就还没完善。


“我们是幸运的。既是医院的首批使用者,也是隔离病区的建设者。”周振宇介绍,开病区那天,为减少其他人员的感染风险,所有物资、设备,只送到电梯口,由医生和护士充当“搬运工”和“安装工”。那天,他们“全副武装”地在隔离区,把18间单独的隔离病房布置好、设备安装好,药品、液体整理好.....从早上8点忙到下午2点。


下午3点到晚上7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患者被转住过来。作为当班人员,周振宇和2名护士便不停地接收不同的患者,安排病房、询问情况、核实信息、测量体温、取咽拭子、送晚餐......



“那一天感觉最累,脚板都跑痛了”;“一整夜没睡。晚上2点多,又冷又饿……”周振宇回忆说,由于防护服不透气,内衣裤都打湿了,身体时热时冷;不能上厕所,尿不湿也打湿了;护目镜起雾,视线模糊不清,且压得眼眶、鼻梁难受;说了太多话,不能喝水,感觉喉咙“燃火”了;手套不透气,手背汗出疹子,手指泡得发白......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多,同事来把他换出隔离病区。



周振宇脱下一层层“防护”,洗了个冷水脸,找了个陪护椅,蜷缩在上面,睡着了。


记者了解到,在普通诊室,医生一般可以工作8—10小时;但在隔离病房,工作4—6小时,可能就是医生的体力极限。


“进了隔离病区,就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周振宇说。


“看到他们解除隔离出去,我心里非常高兴”


“可能在他们眼里,我们是医生,他们是患者;而在我们心中,我们就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新冠病毒就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当身处危险,当熬更受夜,当给患者端茶送饭,当面对患者的无理取闹......周振宇却一点不后悔“请战”,一点不后悔来到隔离病区。


“每当看到他们解除隔离出去,我心里非常高兴。”他说,在隔离病区工作的14天,让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医生的责任,更加牢记了作为党员的初心——身着白衣,不负使命。


随着病区的病人越来越多,周振宇和同事们便越来越忙。每逢当班日的早上7点,他会“狠狠地”吃顿早饭,然后花半个小时把自己“里三层、外三层”规范地“包裹”起来,进入隔离病区,开启一天的工作——



洗手,消毒,敲门,打开一间病房;询问患者感受,测量生命体征,给患者送早饭,打扫病房清洁卫生,收走垃圾,离开病房;然后,洗手,消毒,敲门,进入下一间病房......在每间病房一般需要耗时半个小时,所有病房走下来,他已是满头大汗。稍微休息一会,他又要准备送病人午饭了。


不当班时,也不得闲。“只是不用进隔离病区。” 周振宇说,要参与远程会诊、研究病例、书写病历、业务学习......


疫情突发,大家对新冠肺炎很陌生。一些疑似患者在隔离观察期间,时常会焦躁不安、脾气暴躁。周振宇便经常走到病床前,向他们讲解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耐心、细致的安慰和讲解,让患者逐渐卸下心理负担、平复情绪。


“印象最深的是个1岁多的小孩,特别可爱。”他介绍,小孩子因为发高烧,加之其父从湖北回来,便作为符合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例,在妈妈陪伴下进行隔离治疗。在医护的悉心治疗下,很快就退烧了,经过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他们出院到定点酒店继续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临别时,小孩子对着周振宇和同班护士做飞吻动作,甜甜地说:“叔叔、阿姨,谢谢!”


“爸爸回来给你们买生日蛋糕”



3月4日,是周振宇结束在圣名国际大酒店14天医学观察的日子。那天一大早,他5岁的儿子就打电话给他:“爸爸,怎么还没有回家?”


算起来,周振宇已经整整一个月没有回家了。这期间,两个孩子几乎天天打电话来问他“什么时候回家。”尤其是小女儿,3月5日是她生日,特别希望爸爸能回家给她过生日。


“爸爸回来给你买生日蛋糕。”为安慰啼哭的女儿,他让哥哥帮助妹妹“倒计时”,翻出家里的挂历,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划掉一天。划着划着,就划到了3月4日。


从定点酒店出来后,周振宇第一站不是回家,而是回到医院。得知科室人手紧张,他主动说,“明天,我就回来上班”。随后,他走了好几个地方,终于找到一家营业的蛋糕店,给女儿订了一个生日蛋糕。


“周振宇家里挺不容易。他都能义无反顾冲上前线,很让人感动。”区中医院工会主席刘倩佐告诉记者,周振宇的妻子是江北区鱼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科的职工,目前都还在抗疫一线值守或走访;夫妇的双亲,目前仅剩周振宇的母亲,且身体不好;两个孩子只能靠奶奶照看,小女儿不到2岁......


为让一线员工没有后顾之忧,疫情期间,区中医院推出“爱心套餐”服务,为周振宇等医护人员的家庭送去生活物资及家人特殊照料、教育学习等定制化服务。


“非常感谢医院领导关心帮助家里,让我能安心工作。”周振宇通过微信告诉记者,抗疫期间,医院领导及社区居委会多次到家里慰问,送菜送米送油等生活物资。


离开周振宇的办公室时,只见他埋头写病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洁白的大褂上,泛起犹如天使般耀眼的光芒——


生而平凡,却敢与死神抢命;生而不凡,也有普通人的离合悲欢。


编辑:范竞

责编:梅现合

审核:韩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