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医战疫日记丨“愿所有人能早日摘下口罩,去见那个想见的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0-02-25 15:50

“我看不清你的脸,但我记住了你那双笑着的眼睛”

记录人: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市职防院、市六院)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徐关敏

地点:湖北武汉沌口方舱医院

在武汉沌口方舱医院,觉得时间很快但又很慢, 2月17日接到紧急通知进舱,虽说已经做好准备了,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许的紧张。来武汉支援之前,医院对我们进行了防护知识的严格培训和考核,这给我们增加了不少信心和勇气。我和队友王林林主动申请第一批入舱,我们主要负责患者筛查、接诊。

在方舱医院的徐关敏 院方供图

武汉加油! 院方供图

一天,我正巡视病区时,34床的阿姨跟我聊起天来,“我现在失眠,整晚都没有睡着觉,还特别紧张。”通过了解我才知道,阿姨是内蒙古人,这次一个人来武汉探亲,没想到这边的亲戚全部都被隔离了。自己一个人在武汉,害怕没有机会再回到内蒙古了。她与我交流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流,我不停地安慰她,给她加油鼓劲,希望她在害怕与孤单中感到一丝丝的温暖。

和患者的合影 院方供图

第二天一起奋战的小伙伴告诉我,34床的阿姨说她记住了帮助她的徐关敏小妹妹,她说虽然看不清我们的脸,记不住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但记住了我们笑着的眼睛。听完这话,我感到满足又快乐,尽管我也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

在艰难的日子里,愿我们能一起加油、战胜疫情、拥抱希望,一起静候春暖花开。

愿所有人能早日摘下口罩,去见那个想见的人

记录人: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市职防院、市六院)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赵雪珊

地点:湖北武汉沌口方舱医院

今天小夜班,是我第三次进舱,从前两次进舱时的手忙脚乱,到现在自己越来越从容;从穿上防护服的不适应到能更好地调整呼吸,戴上护目镜也不会再起雾看不清,不会再把鼻梁压起小水泡。这短短的几天,为自己的改变感到欣慰。

在方舱医院的赵雪珊 院方供图

第一批入院的患者情绪由焦虑、担忧到现在的开朗、有说有笑,看到他们的状态越来越好,我心里由衷感到高兴。每当我们巡视病房时,他们都积极配合我们测量生命体征,面带笑容一个劲对我们说着“谢谢”、“辛苦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阿姨,她告诉我她和丈夫都被隔离了,丈夫住在另一个酒店,他们许久未见了。她19岁的儿子现在正在国外,因害怕儿子担心,她还没告诉儿子,打电话也不敢多说,怕儿子察觉异样。说到这里,她的眼里饱含泪水。

从阿姨的言语中,我体会到一个母亲对孩子最简单的爱。此刻我想到正在家里为我担忧的父母,我情不自禁地握住阿姨的手,一遍一遍地告诉她,不要难过,相信自己,相信我们,放宽心态,疫情很快就会结束,很快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愿所求皆所愿,所盼皆所期,愿所有人能早日摘下口罩,去见那个想见的人。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记录人: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市职防院、市六院)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叶绿素

地点:湖北武汉沌口方舱医院

今日凌晨是第3次进入方舱上班,穿脱个人防护装备进一步熟练。在唐永岗主任的亲手调整下,眼罩戴得很规范,完全遮住眼面部的同时视野更好,舒适性增强了。眼镜和面罩起雾也较前明显改善,终于可以较自如地操作电脑了。因为是夜班,大多数患者都在安静睡觉,这也挺好,说明他们病情稳定。

早上下班前分别和管床的10位病人进行了较长时间交流,给了他们我提前准备的简短问候信,并留下了个人联系方式。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对他们的帮助有限,想尽量增加和他们的交流,带给他们温暖和信心!回到宾馆,已经有4位患者加了我微信,这样一来即使下了班也可以帮助他们。我明白,这里的病人可能更需要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叶绿素女儿写的作文 院方供图

下午4点收到妻子发来的女儿刚写的作文《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她在作文里写道:爸爸是“白衣战士”,要以爸爸为榜样,努力学习,并祝愿疫情早点结束,为武汉和祖国加油。我意识到,孩子不知不觉就已经长大了,开始懂事了。感到欣慰同时,进一步坚定我的决心,为所当为,尽己所能。

我每天都告诉自己,每一滴眼泪都应被珍惜,每一点心愿都该被听见,每一个灵魂都充满温度,只有始终秉持仁爱之心,才能成为一个更有温度的医者! (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市职防院、市六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