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瘦20斤、焦虑失眠、过度恐慌……疫情之下,每个人都要戴好“心理防控口罩”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0-02-15 14:3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与疫情防控、疫情宣传相关的讯息扑面而来。连日来,有些人早上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先看全国确诊病例人数;有些人负面情绪爆棚,与家人关系极度紧张;有些人整天担心自己会被感染,一度暴瘦20斤……疫情之下,每个人都面临着一场“心理大考”,不管是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战斗在后防线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宅”在家的每一个你,都需要一份适合自己的“心理处方”,用积极的情感面对生活,不断体会爱的意义,增强爱的能力。

怒吼!疾病面前的无力感

吃过晚饭,家住奉节县飞洋世纪城小区的业主冉魏(化名)冲着窗外大喊了几声。随后几秒,这样的怒吼便被沉寂的夜空吸走。

最近一段时间,时刻关注疫情的冉魏开始变得失眠焦虑。楼下响着社区宣传的喇叭,客厅里老人正在看电视,书房里充斥着孩子的吵闹声……他觉得自己的精神就要崩溃了,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嘈杂。

家人也发现了,这几天冉魏不怎么说话,经常站在阳台发呆,有时会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对着窗外狂吼一通。

经历数次失眠、惊醒,无法找到宣泄口的他,拿起手机向心理咨询师求助。一番畅谈后,这位46岁的中年人终于说出了他的“心病”。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原本工作不稳定的他随时面临失业。家里的生活开销,房子的贷款,孩子的教育经费,每一处他都要规划着。在家里待了这么久,冉魏开始心慌了。

居民可在奉节防控疫情心理咨询服务群里寻求帮助

奉节县妇联联合心语家园心理咨询中心对当地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师杨梅芳告诉记者,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每个个体、每个家庭都被甩出了日常生活的轨道,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心理震荡,难免会产生心理困惑和不适。

据介绍,心理咨询师们每天都会接到类似冉魏这样的案例,“这种居家隔离的状态打破了他原本生活的平衡,在突如其来的疾病面前产生了深深无力感。”面对这种情况,心语家园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们建议大家,适量控制自己每天接受信息的时间,减少大量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同时,还规律每天的作息时间,多抽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畅想未来的生活。

暴瘦!疑病心理的恐惧感

相比普通人,一些正在家中自我隔离的居民更容易陷入担心与焦虑之中。

除夕前,周易(化名)从湖北娘家提前回到石柱,等着远在江苏的丈夫、孩子回家过年。疫情爆发后,各地均实行交通管制,一家三口分居两地。

独自在石柱的周易有湖北接触史,成了防控排查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疫情,隔离,有湖北人接触史……一连串词汇充斥在周易的脑子里,恐慌担忧、吃不下饭、整宿失眠、不敢看信息,不到20天,体重130多斤的她,暴瘦了近20斤。

2月5日,石柱县人民医院积善之家志愿者服务中心的社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路明,给周易打来了电话,这一聊,便是68分钟。

心理咨询师吴路明为隔离群体做心理咨询

吴路明清楚的记得,在前期收集到的近1700余份心理健康测试筛查表中,周易的心理焦虑值在前几名。

“根据筛查,我们对有焦虑状态的人进行回访,焦虑、恐慌、悲伤、担忧、愤怒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其次是怀疑自己患有新冠肺炎,出现失眠、头痛症状等。”吴路明介绍到。

石柱县心理咨询师为填写心理咨询筛查表的群众告知情况,并时刻关注心理压力较大的求助者

在接到求助信息时,心理咨询师们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倾听者的角色,成为求助者的“情绪垃圾桶”。

“一般能产生效果的咨询时间大约在45分钟,我们在这个时间段内,去分析求助者最直接的需求,利用专业的方法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并做好回访工作。”

矛盾!责任之下必须担当

沙坪坝萤火虫社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刘君一直与一位长期参与疫情防控的社区工作者保持联系。

刘君(右)为求助者提供心理咨询 资料图 受访者提供

自疫情爆发,全国各地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我市相关委办局连续推出系列举措,更严更实更细更快深化疫情防控,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全部返岗工作。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一对一沟通

在这场“战疫”中,需要被隔离的不仅是病毒,还有有害的情绪。尤其是对于在一线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民警、社区工作者而言,他们本身面临着更多可能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却不得不坚持在岗位上,这也让这个群体处在矛盾中。

2月4日,沙坪坝萤火虫社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刘君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个快要被坏情绪击垮的人,刘君完全想象不到她是一位夜以继日守护着居民安全的社区工作人员。

从白天工作到深夜,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长期接触居民,担忧自己把病毒传染给父母……种种压力和负面情绪在十几天连轴转的工作中被积压下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位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实在受不了。

“当时她已经萌生辞职的念头,但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责任心又促使她要坚持,听得出来,她心里有着深深的矛盾没有解开。这种压力,她不愿与同事、朋友诉说。”正因为不认识,让她毫无顾忌在刘君面前释放压力。

面对这种情况,刘君建议,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在这个时间段每个人都会有焦虑,可以找一个稍微安静点的地方做深呼吸,睡前听一点轻松助眠的音乐,或者做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

专家建议:每个人都要戴好“心理防控口罩”

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主任熊韦锐表示,所有人在关键时刻都会紧张,都有可能出现一些身心方面的急性应激反应,普通大众、一线工作者、被隔离人员等群体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或消极的心理情绪。

如果这些急性应激反应得不到很好的处理,有可能产生类似于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也有可能因为心态变化而改变正常生活作息,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反而出现一些身体疾病。

面对这种公众性的危机事件,人们很容易产生恐慌心理,而这种恐慌心理很容易演变成为集体性的恐慌,从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社会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心理防护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对社会,都十分重要。

熊韦锐也建议,在疫情期间,普通市民要保持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良好心态,可以全身心投入做家务活,减轻压力,不宜过多关注疫情相关信息,过多的关注反而会带来压力。对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民警等群体,特别注意要劳逸结合,防止心理枯竭,同时要主动寻找足够的社会支持,例如经常和家人、亲戚、朋友通电话聊聊天,缓解恐慌和焦虑心理。

(文/秦川 王静)